項目式探究活動是幼兒在自由自主的活動中提倡的一種探究的學習方式,其需要幼兒調動自己的多感官,通過獨立自主地搜集整理資料、分組探索游戲、分析總結經驗,在小組和團隊的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拓展經驗,最終培養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持續發展的能力。這種靈活機動的引導方式,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指導中易入的“誤區”
一、貿然行事
鏡頭一:“種瓜點豆”主題項目式探究活動時,孩子們選擇在秋天進行豆類種植的探索,最后只有蠶豆發了芽。可俊、慧慧、文文在地里觀察種植的豆子時,發生了小小的爭執。慧慧覺得其他豆子沒有發芽,一定是其他豆子的種子不好,她和可俊想要用手把泥土挖開找一找。文文卻覺得這樣很臟,不同意慧慧這樣做。老師發現后,立刻阻止了想要挖泥土的慧慧,并對她說:“用手挖泥土不行,確實太臟了而且現在已經有蠶豆了,你怎么不好好照顧蠶豆,還要玩泥土呢?”可俊和慧慧一臉沮喪,沒有再用手挖開泥土。
問題分析:針對此情境,雖然表面看來教師迅速平息了幼兒們的爭執,但實質上卻忽視了幼兒的自主意愿與探究興趣。教師在此過程中,過于主觀地否定了慧慧的探究行為,而未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疑問與興趣。更為妥當的做法應當是,教師首先傾聽孩幼兒們的想法,理解慧慧挖掘泥土的動機,隨后提供更為合理和科學的探究方法。例如,教師指導幼兒如何使用工具挖掘泥土,如何分析豆子不發芽的可能原因,并如何驗證這些猜想。在充分理解和引導的基礎上,更能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熱情。
二、不受歡迎
鏡頭二:“世界足球日”活動,足球規則組的孩子們自發開始演示規則,他們7人分成了兩個小隊,一邊4個孩子一邊則是3個。4人組因為多了一個孩子,進球率明顯高于3個孩子的組,因此4個孩子一會就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規則的分享則停滯了。老師看到了對4個勝利孩子說:“你們多一個人,游戲規則都沒說清楚就比賽了,這樣對他們一點也不公平!你們快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幾個孩子看著老師,情緒低落了很多。
問題分析:幼兒在參與項目活動時,常常會高度投入并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在此情境下,教師直接而突然地介入顯然不合時宜,這會削弱幼兒們的積極性。在足球規則的學習過程中,幼兒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交流和討論方式,盡管4對3的人數配置看似不公,但這也是自我發現問題的一個契機。通過親身體驗游戲中的規則問題,幼兒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足球規則,從而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三、權威評判
鏡頭三:“運動會”開幕式項目式探究活動中,老師用圖示給孩子們演示了入場方陣隊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人員可以花樣排隊。有一組孩子卻介紹了自己想要在入場時穿什么樣的運動服。老師皺起眉頭,說:“我們剛才討論的是隊形,為什么你們沒有討論呢?”小組員說:“我們看到奧運會入場時,大家的衣服和自己國家的國旗顏色差不多,很漂亮!我們也想穿漂亮的衣服參加運動會。”教師說:“你們剛才都沒有記住老師的要求,現在研究的是隊形。”
問題分析:成果交流作為項目式探究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應積極鼓勵兒童分享和討論其探究成果。鏡頭三中的教師以自我主觀視角來評判兒童探究成果的價值,這一做法顯然存在問題。
教師的適度指導策略
一、細心觀察,發現幼兒的興趣點
興趣和好奇心是推動幼兒進行項目式探究活動的重要動力。這些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既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幼兒往往因生活中的點滴興趣而觸發項目式探究的啟動,但在探究的過程中,幼兒們又會因新的發現而培養出新的興趣點。
例如,“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起源于班里有個孩子周末在家和媽媽玩了豎蛋的游戲,并將雞蛋帶來班級,于是豎蛋游戲一下子風靡了整個教室。春分豎蛋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教師抓住幼兒的未知,尋找幼兒想要探尋的問題。落葉飄零時,幼兒們的好奇心再次被點燃,開始探尋秋天的奧秘。在“秋分”主題活動中,幼兒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發組成不同的小組,如落葉組、小草變化組、氣溫測量組等。各小組間積極交流、共同探討,不僅深入了解了秋天的基本特征,還通過發散思維去發現了秋天中一些獨特而微妙的小細節。
在推進項目式探究活動時,教師細心覺察幼兒們所熱衷的事物,靜心觀察他們在項目式探究過程中的種種表現,并且敏銳捕捉他們在探索過程中釋放的每一個信號。同時教師充分尊重并賦予幼兒自主權利,確保他們能夠自由發揮,從而維護并強化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二、耐心支持,生發自主探究樂趣
在項目式探究活動過程中,幼兒們在分組探索時展現出了極高的自主性。他們自行選擇合作伙伴,規劃探究時長以及每組參與的人數。教師從權威者的角色中抽離出來,轉變為幼兒們的得力助手和引路人。這里的“幫助”并非意味著對幼兒探索行為的操控或干涉,而是在他們面臨困境時,為他們提供方向、策略和方法上的引導和支持,幫助他們越過障礙,繼續前行。
1.捕捉不同點
由于探究項目活動的多樣性以及幼兒能力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必須精準地捕捉活動中的差異點,并始終扮演著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耐心等待幼兒們的自我發現,在他們遇到疑問和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以“生如夏花”活動為例,幼兒們在自主嘗試種植荷花的過程中,通過共同學習和觀察,深入了解了荷花的多種特征,并嘗試了“種子”栽培的種植方式。為了更準確地記錄蓮子的生長變化,我們協助幼兒們分組設計了蓮子生長記錄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記錄和學習。
2.探究未知點
在項目式探究活動中,幼兒展現出強烈的內在探究動力,進而驅動他們利用既有的經驗對問題進行推斷和預測。教師應敏銳捕捉幼兒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望,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經過數日的耐心守候,幼兒們欣喜地發現:無論是水中還是淤泥中的蓮子,均已萌發新芽,但盆子空間有限,無法滿足蓮葉的生長需求。經過熱烈的集體討論,孩子們最終達成共識,決定將盆中的蓮子移栽至種植區的大浴缸中,為蓮葉提供更廣闊的生長空間。
在案例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植物的變化,親身參與探索活動,以獲取寶貴的經驗與教育價值。然而,在項目式探究活動進行到一定階段時,由于幼兒經驗有限,他們可能難以獨立地將探究主題深入和拓展,此時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在恰當的時機直接引入新的活動主題,從而推動幼兒的學習向更廣、更深的層次發展,并深化其學習體驗。
三、積極評價,構建主動學習模式
在項目式探究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評價環節具有不可替代性。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協助幼兒系統地總結探究經驗,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案例,用以優化教學方法。
1.關鍵問題,有效評價
在幼兒自主探究的進程中,教師應當傾聽幼兒的交流,細致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審慎思考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確定評價的關鍵點。項目式探究活動不僅強調過程的重要性,還要求對結果進行客觀評價。例如,在項目式探究的初期階段,針對問題的收集,教師應注重提煉關鍵問題;在輔助幼兒搜集問題的同時,應積極引導幼兒提出關鍵問題,以促進其深度思考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2.多元分享,師幼互評
在實施項目式探究活動時,我們致力于確保幼兒享有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鼓勵他們與同伴積極交流并分享探究成果。最終,這些成果將通過多元化的形式進行展示與分享,包括但不限于主題探究墻面、精心制作的思維導圖表以及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
主題項目式探究活動聚焦于幼兒的自主探究,強調合作性、游戲性與可操作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避免過度預設與干預,以確保幼兒能夠充分參與。幼兒通過嘗試、觀察、記錄、發現、思考、實踐與展示,不僅能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更能積累寶貴的經驗。這種“玩中學”“做中學”的方式深刻體現出活動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