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寫意花鳥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內涵、豐富的意境以及對于繁簡關系的巧妙處理。從取材價值、畫面構圖、筆墨意境三個層面,對高卉民大寫意花鳥畫的筆墨語言進行研究,深入探討高卉民大寫意花鳥畫中繁簡之美的體現,并分析這種美學理念在畫作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高卉民;繁簡;大寫意花鳥畫
寫意花鳥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的興趣和目光。高卉民作為當代大寫意的杰出代表,他的繪畫題材新穎且廣泛,以北方特有的自然景物為基礎,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境界。他不斷地接近自然、親近自然,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段表現自然、再現自然,從而展現出形神兼備的內在生命精神的精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高卉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北方花鳥畫獨有的精神特質,呈現出北方粗獷、豪邁的氣息。北方的自然環境特點決定了審美文化內涵的方向,這種審美是多層次的、復合的、外在的、感性的、大氣的。北方地區經過歲月的沉淀,形成了北方所獨有的歷史文化。高卉民的作品就充分體現了北方獨特的花鳥畫精神特質。
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和審美觀念得到了更新和發展。寫意花鳥畫能夠歷久彌新,其魅力不僅源于其內在意蘊的豐富性,還因為它具備一些獨特的表現力。高卉民從廣泛的題材中選擇最適合畫面的元素,在提煉、概括元素的過程中,尋找物象的本質特征,再將提煉出來的物象凝結成獨特的繪畫語言,最后形成獨屬于自己的繪畫藝術風格。高卉民在繪畫中,借用對物象的描繪和主觀的藝術加工來展示自己難以言表的情感和難以言狀的意境。
一、取材的繁簡相宜
高卉民作為北方大寫意花鳥畫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在繪畫題材上獨具匠心。繪畫必須跳出題材本身形態的束縛,抓住對象的形神、動態、氣勢等。《韓非子》:“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雖不見象,卻能以“死象之骨”而“想其生”,故觀者可自取其義。中國畫的畫面造型確實深受寫意性審美取向的啟發與影響,但絕非憑空捏造,它源于畫家對客觀世界的深入觀察與體驗,并結合主觀情感與理想追求,共同創造出獨特的藝術形象。具體來說,中國畫的造型并非簡單地模仿自然物象,而是畫家深入感受自然之美,將自身的情感、理想和精神融入其中,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和表達方式,將自然物象升華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在黑龍江地區,由于其地理氣候條件獨特,生長著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野生花卉。例如野菊花、野百合花、野鳶尾等,以及許多不知名的山花野卉,不僅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而且為花鳥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源。高卉民正是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遇,將黑龍江地區的野生花卉作為新的創作題材,運用大寫意的繪畫手法,成功地在這片藝術領域開辟出一片新天地。他的作品不僅展示了東北地域的獨特風情和魅力,而且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花鳥畫藝術的創新與拓展。高卉民筆下的動物動靜結合,或臥,或欲起,或隱覓,或展翅,呈現出一種奮進、荒寒中求生存的傲人骨氣。這些題材在高卉民的筆下呈現出一種繁而不亂、簡而不單的藝術效果。他將自然界中的生機與活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高卉民的作品《秋實》(圖1)為例,他將北方最日常的瓜果作為表現主題,整幅畫面茫茫一片秋色,有種豐收之感。其用筆自然渾厚,皴擦點染,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率意成趣。畫中黑鳥的用筆用墨幾乎舍去了濃淡墨色,只以焦墨來刻畫,瓜果也以重墨畫之,葉子和藤蔓以淡墨勾勒。畫面中的物象雖然繁多,但多而不亂。高卉民通過對客觀物象的理解和取舍,在畫面中描繪出其真實性與趣味性,再通過主觀意識的提煉、重組與高度概括,最后在宣紙上運筆行墨,從而展現出秋收時節碩果累累的景象。整幅畫面疏密得體,取材繁簡相宜,墨色統一,自然之物穿插交錯,纏繞攀附,風格奔放,野趣天成。
二、構圖的繁簡得當
中國畫在處理遠近透視的關系時,極為靈活。我們平時在地面上觀看景物,以平視為主,俯視次之。因此,中國畫里的透視多采用平視,這在花鳥畫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花鳥畫的布局非常重視疏密對比,即人們所說的“疏可跑馬,密不透風”。若將畫面的疏密布局處理得當,則能使畫面更加空靈并富有變化。黃賓虹說過:“虛處不是虛空,還得有景。密處還需有立錐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因此,我們在繪畫布局時,無疏不能成密,無密不能見疏,疏密一定要結合運用。繁簡得當在大寫意花鳥畫中十分重要,繁簡的處理非常關鍵。過于煩瑣的畫面會使觀者感到雜亂無章,但過于簡化的畫面可能失去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因此,畫家要根據畫面所需,恰到好處地處理畫面的繁簡關系。在主體物上,可以進行精細刻畫,而在次要的物體或背景上,則可以簡化處理,以突出畫面主體和營造氛圍。
高卉民的寫意花鳥畫在空間構圖上豐富多變。他善于運用繁簡對比的手法,通過疏密有致、虛實相生的布局,使畫面在整體上達到一種和諧統一的效果。在畫面的主體部分,他常常采用繁密的構圖手法,將各種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豐富多彩的畫面效果。而在畫面的背景或次要部分,他常常采用簡潔明快的構圖手法,使畫面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繁簡得當的美感。這種繁簡對比的構圖方式,使高卉民的作品更具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在空白處理上,布白是大寫意花鳥畫構圖中的重要手法。空白并非虛設,而是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他物象的提示使觀者產生聯想。高卉民在布白處理上十分得當,使畫面產生空間美感,營造出“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效果。
高卉民的另一作品《夏尾暮雨盡,新秋霜襲風乍寒》(圖2),主要以淡墨寫就,蕭瑟空靈,枝葉穿插有序,點面經營合理。新秋的景色相對于夏日來說略顯單調,畫中一只野鴨孤零零地立于荒石之上,它仰頭看前,漫不經心地尋覓著目標。在這蒼茫的秋色里,藤蔓曲折盤旋,它曾經翠綠蓬勃的生命力已被無情的秋風抽離,只剩下無精打采的姿態。它們葉片低垂,那身曾經的翠綠已化為一片枯黃,顯得孤寂又凄涼。在這片空曠中,野鴨孤獨地徘徊,它的身影在秋風中顯得愈發渺小。它們似乎在回憶著夏日的美好,即那些溫暖的陽光與同伴們嬉戲的歡聲笑語。然而,這一切的美好都隨著秋風的到來而逐漸消散。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李清照的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在這秋風蕭瑟、寒意漸濃的時刻,人們也常常會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孤寂和凄涼。仿佛在這空曠的世界中,自己就像那無精打采的藤蔓,或是孤獨的野鴨,只能在這寒風中獨自面對生活。錯綜復雜的藤蔓占領了畫面的大部分區域,上重下輕,顯得靈動有氣勢。畫面上半部分的藤蔓沖出畫外,左上方留有一片空白,并與右上方復雜的畫面形成了對比;畫面最下方留有大片空白,但有一株藤蔓打破了整片的留白,使畫面更加豐富完整。
三、筆墨的繁簡有度
當談到筆墨語言時,實際上我們是在探討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種形式在現代西方藝術理論中常被描述為“符號”或“形式”,而在中國傳統繪畫的語境中,它被稱為“筆墨”。筆墨語言的內涵極為豐富,主要涵蓋用筆、用墨和用色三個方面。筆墨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繪畫技巧或手段,更是一種深具內涵和意味的藝術表達,代表了畫家對于世界、生活以及藝術的獨特理解和感悟。通過用筆的輕重緩急、用墨的濃淡干濕、用色的冷暖明暗,畫家們能夠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畫面,與觀眾進行心靈交流。因此,筆墨語言不僅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中國藝術家們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魅力和藝術價值的重要載體。它以獨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內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觀眾去探索和品味。
高卉民的繪畫藝術中,對細線的運用靈動且自由,不受傳統的束縛。他的線條設計精妙,粗細相間,每一處都展現出他獨特的審美眼光。在中鋒行筆時,他的筆觸堅定,線條果敢有力,富有韌性。特別是在描繪藤蔓等自然元素時,他的細筆如絲如縷,流暢而純實,仿佛真實的藤蔓纏繞于畫布之上。這種筆法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每一筆都精確到位,清晰地呈現出大氣磅礴的藝術風格與深遠意境。在運用粗線時,高卉民更是展現出他非凡的技藝。他的粗線如同鋼打鐵鑄,力度十足,又不失柔韌與剛強并濟的特質。這些線條不僅傳遞出堅定的力量感,還蘊含著深沉的情感,使觀者能夠感受到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
四、結語
高卉民在繪畫中對線條的運用獨具匠心,無論是細線還是粗線,都展現出他高超的藝術技巧與獨特的審美觀念。他的畫作充滿了生命力與動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他用淡墨或淺色揮就的線條,柔而不軟。他擅于用點、線配合,變化復雜,因此,其寫意畫線條形態多樣。筆鋒在其手中,既收得攏又放得開,可見其功力之深和隨心所欲的表現境界。
高卉民另一獨到之處就是色彩。在用色方面,其匠心獨運、避俗達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高卉民的筆下,北方大寫意花鳥畫并不單單是黑白的,獨特的色彩語言在他的花鳥畫中得到了解放,設色既雅靜平穩,又大膽地引厚色和艷麗的顏色入花鳥畫,艷麗中隱含著古樸,厚色中顯出單純。高卉民的大膽用色,使畫面色彩更加鮮亮豐富。他可以用紅色去畫殘荷與荷葉,用蒼翠的綠色點染一花一草,用高貴的紫色描繪東北無名的山花野卉。他從色彩本身的關系中去追求和諧,又將色彩和中國畫的筆墨相融合,形成了既有時代感,又有傳統筆墨精神的和諧畫面。
高卉民寫意花鳥畫的繁簡之美,是中國傳統繪畫在當代發展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取材、構圖和筆墨運用上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和特色,以及現代審美觀念和創新精神。高卉民通過寫意花鳥畫的創作,表達了自己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與敬畏之情,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傳承。
參考文獻:
[1]高卉民.論中國畫寫意精神[J].藝術研究,2006(4):1-2.
[2]吳海薇.中國畫在藝術表現上繁簡二體的舍與得:傳統與當代中國畫的對比探究[J].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3(3):346-353,360.
[3]王肖.高卉民北方寫意花鳥畫作品題材的旨趣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4]高少珂.醉染塞北凝雪香:高卉民大寫意花鳥畫品讀[J].美術觀察,2021(10):116-117.
[5]王士軍.反觀自造,獨詣超域:高卉民的繪畫美學探求[J].藝術評論,2019(4):184-188.
作者簡介:
張虹麗,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
王曉東(通訊作者),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