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行網站,8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以數量招標方式進行了公開市場業務現券買斷交易,從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4000億元特別國債。其中,10年期24續作特別國債01買入量3000 億元,15 年期24 續作特別國債02 買入量1000億元。分析人士認為,從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角度看,央行可以公開市場實時買賣國債,通過在日內增加買賣規模和頻率精準調控銀行間流動性,并避免再貸款等工具大規模到期續作時的擾動。從引導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角度看,央行通過“借券賣出”等方式,必要時擇機在公開市場賣出國債,從而平衡債市供求,校正和阻斷金融市場風險的累積。
為維護月末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26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3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為2.3%。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471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均與前次持平。由于當月有4010億元MLF操作到期,本次MLF操作為縮量續做。有經濟學家認為,本周逆回購到期量較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加快,加上臨近月末,流動性面臨的擾動因素較多,逆回購加量投放和MLF適量續做共同維護流動性穩定,滿足市場短期和中長期資金需求。
今年以來,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趨勢下,銀行活期理財產品獲得投資人喜愛。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需綜合考慮流動性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理財產品。具體來看,對于完全厭惡風險且短期內有快速贖回需求的投資者,現金管理類產品是較好的選擇;對于可以接受當日贖回1-3 個工作日到賬,且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嘗試每日開放型的產品,這類產品與現金管理型產品最為接近,能在保證高流動性的同時獲取更高一些的收益;對于短期內暫時不贖回且風險承受能力更強一些的投資者,可以考慮最小持有期型的產品,在最小持有期過后,能夠保證流動性且收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