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粗放式的大規模城市建設時代已經過去,國家明確提出建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目標,土地建設將從過去的增量時代逐步進入存量時代,對工程設計的需求將從過去的以數量為主轉變為以質量為主,對高品質工程設計的需求與日俱增。另一方面,隨著中西部城市發展的逐步推進,也將增加對較發達地區先進經驗的借鑒需求。在對城鎮化質量提升要求的驅動下,城市更新成為了城市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未來城市規劃、市政等工程設計市場的需求仍將穩定持續上升。根據普華有策咨詢統計測算,預計到2029年,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中交設計(600720)為中交集團旗下設計平臺,將6家設計院重組整合上市,目前公司為A股經營和市值規模最大的設計企業,是設計咨詢“國家隊”。公司主營交通、市政和建筑等多行業勘察設計咨詢及相關業務,資質優異,技術實力強勁,在公路、市政等基建設計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公司積極布局新興行業,低空經濟、智慧交通、水運、環保等創造未來新增量,同時海外發展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有望成長為國際型設計咨詢龍頭。
2022年5月,中國交建發布公告宣布,分拆中國交建旗下三家公路院——公規院、一公院、二公院,和中國城鄉旗下三家市政院——西南院、東北院、能源院,通過與祁連山進行股權置換重組上市。2023年12月28日,中交設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A股市值規模最大的設計咨詢公司,創下“首單A+H通過重組方式分拆上市項目”等多個資本市場新紀錄。重組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交建,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交集團,中國交建持有上市公司53.88%的股權,中國城鄉持有上市公司8.47%的股權,中交集團間接控制上市公司62.35%的股權。
中交設計的核心業務為工程設計咨詢,同時覆蓋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業務。勘察設計業務為公司營收主要來源,2023年營收占比為71.48%,其次為EPC業務,營收占比為19.16%,工程質量檢測和監理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3.79%、2.54%。
2023年,中交設計實現營業收入135.11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勘察設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6.58億元,同比增長17.82%;實現歸母凈利潤17.66億元,同比增長4.18%。公司營收、規模凈利潤規模均居行業首位。2023年公司毛利率為27.17%,同比提升0.95pct,其中勘察設計業務毛利率為31.47%,同比提升0.59pct。2023年,公司在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經濟帶等地區中標大量合同金額5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勘察設計項目,為設計業務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一季度,中交設計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2.08%,主要由于重組后公司進行業務優化,低毛利EPC業務減少,但歸母凈利潤同比高增42.38%,主要由于毛利率同比提升0.61個百分點,費用率同比降低,同時信用減值損失大幅減少。根據公司中報業績預告,2024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維持高增狀態,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6.2-6.4億元,同比增長33.16-37.46%。
中交設計下屬六家設計院歷史悠久,資質優異,各自在公路、市政、建筑等領域深耕多年且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在復雜道路勘察設計、特大型橋梁隧道設計、大型城市市政綜合業務以及生態環保、城市水務、城市能源等專業領域方面具備明顯的業務優勢。
公司“大交通”領域標志性項目案例包括港珠澳大橋、G219溫昭公路、木寨嶺隧道、白佛隧道、圭嘎拉隧道、祁婺高速、德余高速、大連灣海底隧道、天山勝利隧道等多個“世界級”“國家級”項目;“大城市”板塊在全國百余個城市均有項目落地,如贛州市三江口片區綜合開發、重慶江南春城綜合開發、東莞污泥集中處理處置等,城市建設領域業績豐碩。新興領域方面,在高標準農田整治、儲備林建設、生態修復、污水處理等領域取得突破,在分布式光伏、氫能領域也均有布局。

目前A股上市的設計咨詢企業中,大部分為省級院或市級院,包括地方國企(如華建集團、設計總院等)和改制后的民營設計院(如華設集團、蘇交科等);市級院通常為規模相對較小的民企,資質范圍覆蓋在某一個或某幾個行業,如主要從事建筑、市政等某類行業的勘察設計工作,業務范圍較為穩定,兩類設計院業務版圖呈現出較強的區域性。而中交設計為全國布局的綜合性設計企業,下屬6家設計院總部分別位于北京、西安、武漢、成都、長春、沈陽,在境內擁有119家分支機構,在全國所有省份、上百個城市開展業務,市場布局優勢愈加彰顯。
海外發展也是中交建設的重要戰略之一,公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布局海外市場,在海外近60個國家開展業務。2023年,公司海外新簽項目59個,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超20%。中交設計目前海外業務營收占比約為3-5%,提升空間充足,同時實控人中交集團為我國最早“走出去”的央企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領軍企業之一,實控人和控股股東海外業務優勢有望為公司海外業務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今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及地方層面相關政策密集發布。作為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的前端角色,規劃設計重要性突出,中交設計也從組織架構搭建、業務探索、軟硬件技術提升多維度布局此領域。
根據公司公告,公司正在積極籌建專門的低空經濟發展研究機構及業務部門,先期可提供政策咨詢、戰略規劃、標準制定和航路設計等服務,后續將重點關注低空經濟相關軟硬件全空間規劃設計,逐步通過空域設計、航線規劃、風險評估,拓展到建設和運營,并在重點區域積累飛行數據,挖掘增值服務。
在資源賦能上,公司實控人中國交建集團附屬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是中國民航機場建設旗艦企業,參與了我國全部大型樞紐機場、省會機場,絕大多數支線機場及大量通用機場的工程建設,以及80余個國家的百余個海外機場建設項目,具備民航機場工程建設全產業鏈業務能力,公司在低空經濟業務發展過程中,有望和股東資源形成協同合作。
此外,并購重組也仍是中交設計未來擴張業務的路徑之一。公司目前正穩步推進中交集團旗下中咨集團和5家水運院的資產注入,將增強公司公路市政設計業務規模,同時在水運港航設計領域帶來新增量,未來有望在水利、能源、低空經濟、地下空間等多領域收并購工作,持續完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