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化學(002648)是國內領先的輕烴產業鏈一體化生產企業。公司以丙烯酸及酯業務起家,目前已形成C2+C3雙產業鏈的完整布局,確立了以乙烷、丙烷等輕烴作為原料,以低碳化學新材料作為核心產品的發展戰略,構建了以功能化學品、高分子材料及新能源材料三大產品為主導的體系,一體化競爭優勢持續增強。
2024年7月18日,衛星化學發布2024年半年報。公司2024上半年收入為194.00億元,同比下降4.59%;歸母凈利潤為20.56億元,同比上升12.51%;扣非凈利潤為22.34億元,同比上升14.46%。對應公司2024二季度營業收入為105.96億元,環比上升20.34%;歸母凈利潤為10.33億元,環比上升1.06%。
后續,公司將加快完善綠色低碳全產業鏈布局,通過持續的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塑造烯烴產業鏈的新質生產力。
當前,衛星化學已形成C2、C3雙產業鏈布局,公司擁有國內首套進口乙烷綜合利用裝置、首套丙烷脫氫裝置,是國內最大的丙烯酸及酯生產企業。
具體來看,截至2024年6月,C3方面,衛星化學擁有年產90萬噸丙烯、189萬噸丙烯酸及酯、45萬噸聚丙烯、182萬噸雙氧水、15萬噸高吸水性樹脂、21萬噸高分子乳液、2.1萬噸顏料中間體、40萬噸環氧丙烷裝置;C2方面,公司擁有年產250萬噸乙烯、80萬噸聚乙烯、219萬噸環氧乙烷、182萬噸乙二醇、50萬噸聚醚大單體、60萬噸苯乙烯、40萬噸聚苯乙烯、10萬噸乙醇胺、15萬噸碳酸酯、1000噸α-烯烴裝置。
2024上半年C2業務價差回升。2024年上半年,原料乙烷均價142美元/噸,同比下降15.7%。公司C2相關產品環氧乙烷、乙二醇均價同比分別上升2.0%、10.3%。環氧乙烷-乙烷、乙二醇-乙烷價差擴大,分別同比上升7.3%、26.8%。C2業務價差回升,或為公司半年報歸母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
公司在C2業務方面具備眾多優勢。一是公司乙烷資源具備先發優勢。在美國通過自建碼頭、管道獲得乙烷資源非常困難,公司在美國市場深耕多年,上下游供應鏈配套已經非常完善和成熟,國內同行想要復制同樣路線難度較大。二是公司乙烷資源具備原材料成本優勢。美國油氣開采量大,乙烷供給量大,但美國乙烷出口設施能力有限,乙烷供大于求,預計價格有望維持較低水平。低成本原材料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三是相比于石腦油裂解制乙烯路線,乙烷裂解制乙烯具有收率高、投資少、污染小等優點。乙烷制乙烯的收率能達到80.5%,遠高于國內傳統石腦油制乙烯的35%收率。
公司C2產品正向高端化布局。公司α-烯烴綜合利用高端新材料產業園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聚烯烴(mPE)、聚乙烯彈性體、聚α-烯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材料,上述材料受制于高碳α-烯烴供應、催化劑等問題,存在進口依賴。根據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及第一材智數據顯示,項目總投資為266億元,建設內容包括250萬噸年α-烯烴輕烴配套原料裝置、5套10萬噸年α-烯烴裝置、3套20萬噸年POE裝置、2套50萬噸年高端聚乙烯(茂金屬)、2套40萬噸年PVC綜合利用及配套裝置、1.5萬噸年聚α-烯烴裝置、5萬噸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裝置、副產氫氣降碳資源化利用裝置、LNG儲罐等,其中一階段建設內容為2套10萬噸/年α烯烴(LAO)裝置、1套90萬噸/年聚乙烯裝置(45×2)、1套45萬噸/年聚乙烯裝置、一套12/年萬噸丁二烯抽提裝置、一套26萬噸/年芳烴處理聯合裝置及配套的200萬噸/年原料加工裝置(含WAO配套裝置),倉儲、LNG儲罐、公輔設施、廠外管線等工程。
項目一階段已經開始建設,進展順利,預計將于2025年底中交,2026年初投產。項目二階段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各類手續辦理,2026年底建成。分析機構認為項目的建成將豐富公司自身產品矩陣,實現我國高端聚烯烴材料進口替代,并形成一定的市場先發優勢,利好公司未來業績增長。
公司已在相關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發成果,如公司自主開發的乙烯四聚高選擇性制高純1-辛烯技術解決了高碳α-烯烴原料依賴進口的問題;公司α-烯烴(C4、C6、C8)、POE中試產品達到國際標準,金屬有機功能材料催化劑、低氨比臨氫胺化催化劑等研發成果達到工業化要求,實現技術瓶頸突破。
同時,公司加強C3產業鏈原料一體化布局。2024年7月,公司披露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體化項目順利建成,年產80萬噸多碳醇項目一階段裝置經投料試生產后已成功產出合格產品。該項目利用丙烯生成多碳醇,有助于實現丙烯酸酯的核心原材料自供,降低生產成本,形成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的產業鏈閉環。
C3產業鏈相關產品,如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當前價差已經跌至歷史底部,預計未來下降的空間有限,盈利能力有望隨經濟復蘇而逐步修復。公司還有多個C3項目在建,年產26萬噸高分子乳液項目,預計于2024年下半年建成;年產20萬噸精丙烯酸項目,預計將在2025年建成投產。
隨著氫氣正式對外銷售,衛星化學新能源板塊也逐步為業績貢獻增量。主要產品價格方面,iFind數據顯示,2024上半年乙二醇/環氧乙烷/HDPE/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均價分別為4526.87/6773.85/8535.08/6524.04/8868.65元/噸,同比變化分別為8.44%/2.75%/-2.64%/-6.19%/-10.35%。原材料方面,2024年上半年乙烷/丙烷均價3634.55/5312.65元/噸,同比變化分別為3.88%/1.05%。公司銷售費用同比下降9.19%,銷售費用率為0.31%,同比下降0.02%;財務費用同比上升56.67%,財務費用率為2.83%,同比上升1.08%;管理費用同比下降6.39%,管理費用率為1.17%,同比上升0.01%;研發費用同比上升10.25%,研發費用率為4.10%,同比上升0.56%。
公司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卡脖子”技術。根據公司2024年半年報披露,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為7.95億元,同比增長10.25%,未來5年內計劃投入研發100億元。在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下,公司取得多項成果,上半年公司申請專利115件,獲授權專利63件,α-烯烴(C4、C6、C8)、POE中試產品達到國際對標標準,金屬有機功能材料催化劑、低氨比臨氫胺化催化劑等研發成果達到工業化要求,實現技術瓶頸突破。
公司自主開發的乙烯四聚高選擇性制高純1-辛烯技術、乙烯高選擇性二聚制備1-丁烯綠色新工藝解決了高碳α-烯烴原料依賴進口問題,為下游生產高端聚烯烴提供穩定原料支持。
公司未來研發中心項目已正式啟動,后續計劃五年內投入研發100億元,加大引進人才,圍繞國家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發展戰略,聚焦催化劑、新能源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產業落地。公司α-烯烴/POE及EAA等產品有望于2025年起陸續投產,在實現國內突破并完善產業鏈布局的同時有望進一步增厚公司利潤。
長城證券認為,衛星化學在“卡脖子”技術方面的持續研發投入,未來將助力其在新材料領域取得進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