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以來,主流終端手機廠商對折疊屏手機產品矩陣不斷擴容迭代,折疊屏手機產品形態的發展腳步也未曾停止,除了消費者已經熟知的橫折(大折疊)和豎折(小折疊)外,近期華為三折疊屏手機被余承東“曝光”,三折疊的折疊手機或將成為折疊手機形態的全新趨勢。
從整個折疊屏產業看,隨著續航、重量、軟件適配等用戶痛點逐步得到解決,折疊屏手機有望迎來快速增長階段。面板/蓋板、鉸鏈等折疊屏增量環節的核心環節及標的有望受益。
在全球智能手機存量競爭的背景下,手機硬件創新的焦點正在從光學攝像轉向折疊屏。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正處于從“1-10”的快速滲透階段。2023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已達1590萬支,同比增長25%。
Counterpoint預計,到2025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增長至5500萬部,預計到2027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億支,5年年均復合增速到50%,妥妥成為消費電子硬件中最大的增量。(見圖一)

相比全球其他市場,國內折疊機增速更快,2023年國內出貨量約為700.7萬支,同比增長114.5%,已經連續4年同比超過100%。
根據CINNO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達262萬部,同比增長125%,環比增長11%,同比、環比雙增長,已連續第四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同比增長幅度;上半年累計銷量達498萬部,同比增長121%,滲透率3.6%,對比去年同期1.7%的滲透率上升1.8個百分點,在5000元以上高端市場份額達到13%,而這一數字在2020年僅為2%。(見圖二)

根據CINNOResearch最新數據,折疊屏減薄趨勢明顯,與iPhone旗艦機差距縮小。上半年上市的新品榮耀MagicV2RSR保時捷設計已將折疊厚度做到9.9mm,其超薄機身厚度已很接近iPhone15ProMax。
此外,折疊手機重量已低于iPhone旗艦機。2024年上半年上市的10款折疊新機中,僅有2款高于iPhone15ProMax機身重量,其余8款均在其之下,其中vivo在3月上市的大屏折疊XFold3將機身重量做到了219g,是目前最輕的大屏橫折產品之一,另一款是榮耀VPurse。
除了技術成熟和良率提升,折疊屏手機快速增長的另一原因之一是價格越來越親民,以前折疊屏被當做高端手機,價格動輒上萬,現在一些新推出的機型已低至五六千元。這種價格的下調,無疑使得折疊屏手機更加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目前折疊屏在高端手機中的滲透率約為15%,滲透率并不高,中低端手機的滲透率更是只有個位數,未來隨著國產廠商競爭實力提升,價格下降是大勢所趨,加上厚度和重量等制約因素解除,折疊屏的滲透率有望迎來一波加速提升。
低滲透率高景氣賽道,增量部件最受益。相比直板機,折疊屏增加了顯示模塊和鉸鏈相關微電機系統的成本,以三星折疊屏FOLD和S9+為例,折疊屏手機最大的增量便是在顯示屏幕和機械器材(含鉸鏈),相比直板機S9+,顯示模塊價值大約上升了140美金,而鉸鏈相關的價值從20美金左右增長至70美金。因此,最核心的環節是鉸鏈和顯示屏幕這兩個大方向。
1)鉸鏈相關。折疊屏最大的特點就是可折疊,鉸鏈的應用是最大的變化,如果論增速的話,顯示屏幕和鉸鏈部件的價值量分別增長175%和193%,鉸鏈的增速還要更快一些。
近年來,國內折疊屏產業鏈逐漸發展成熟,MIM國內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攀升,2020年約為73億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1億元。隨折疊屏鉸鏈形態進一步迭代,零部件復雜度與加工精度將持續提升,MIM技術的綜合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國內企業也將持續拓展國內外客戶,MIM有望成為鉸鏈的主流加工方案。MIM相關公司主要有精研科技、統聯精密、東睦股份。
2)顯示屏幕。折疊屏要求屏幕可彎曲可折疊而不會破裂失效,或者出現折痕。柔性OLED顯示技術可以滿足這些特點,因此折疊屏的持續滲透,必然會帶動OLED面板、蓋板、偏光片等產業鏈的發展。
而在顯示屏幕中,蓋板是關鍵組件,它可同時滿足可折疊、透光性和防護性能。目前折疊屏的前蓋材質主要有透明聚酰亞胺(CPI)和超薄柔性玻璃(UTG)。兩種蓋板各有優點,CPI具有更好的折疊性能,但耐高溫性不足,UTG則具有極致的薄度、高度的柔韌性和外觀奢華感的優勢,硬度也足夠,但抗沖擊性不足。
2021年國內折疊手機前蓋CPI和UTG搭載量分別為64.3萬臺和51.4萬臺,數據較為接近。二者相比較而言,數據相近,但UTG瑕不掩疵,市場預期未來的主流方向是UTG,當下制約其推廣的因素是成本,主要受制于加工良率等問題,但未來只要規模上量,成本完全可以攤薄,機構預計2025年國內搭載UTG的折疊機將接近500萬臺,2022年-2025年CAGR約為66%。
中國許多企業布局UTG較早,奠定了中國在UTG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和強大產能。上市公司層面,UTG加工企業如凱盛科技、長信科技等也已進入小規模量產階段,UTG產業正處于爆發前夕。
此外,電池、散熱等環節也有望受益。
華福證券認為,折疊屏手機前期存在的“厚”“重”“貴”問題很大程度得到解決。無論是技術還是成本,折疊手機都已經趨于成熟。
德邦證券認為,目前主流智能手機廠商基本完成折疊屏產品線的布局與迭代,折疊屏手機行業產業逐步進入穩定增長期。未來AI大模型與折疊屏手機的深度融合,疊加價格下探進一步刺激換新意愿,折疊屏手機整體滲透率有望快速增長。
德邦證券建議重點關注面板/蓋板、鉸鏈、電池散熱等折疊屏增量環節的核心標的:
1)柔性OLED面板:京東方A、TCL科技、維信諾、深天馬A;
2)UTG蓋板:凱盛科技、長信科技、沃格光電;
3)CPI蓋板:鼎龍股份、長陽科技;
4)鉸鏈(材料/MIM/組裝):精研科技、東睦股份、統聯精密、領益智造、信維通信;
5)電池:珠海冠宇、德賽電池、欣旺達;
6)散熱:領益智造、瑞聲科技、中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