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融合了商品屬性、金融屬性和貨幣屬性,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享有獨特和重要的地位。24年以來,金價突破性上漲至歷史新高,金價變動通過產業鏈的多層傳導,對行業帶來多元影響。從黃金珠寶消費端來看,短期需求受制于價格預期,長期則與經濟水平高度關聯。對于黃金珠寶零售行業而言,一方面金價波動仍是影響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隨著渠道擴張的紅利逐漸減弱,以產品實力撬動品牌整體影響力才是穿越價格周期的更優解。
按照黃金珠寶消費產業鏈構成來看,產業鏈上游為黃金原料獲取,包括金交所采購、銀行租賃、舊料回收等,提煉黃金后送往精煉廠加工純化;精煉黃金進入制造環節,由品牌自有工廠或第三方廠商委托加工成各類珠寶產品;最后成品珠寶通過品牌自營線下門店或由批發商分銷觸達消費者。
金價波動的影響存在自上而下的反饋機制,首先影響珠寶制造商和批發商的原料成本。金價上漲時,制造成本隨之增加,并引起零售價上調以保持利潤率。對品牌商而言,金價上漲直接拉動終端補庫需求與收入增長,在已有庫存采購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售價提升也拉動毛利率增長。對于加盟商而言,金價的穩健上漲利好需求增長,終端銷售向好利于收入提升,但同時金價提升也導致開店成本和現金流的壓力。
從消費端來看,短期消費主要取決于需求類別與預期變化,其中金幣金條等投資類需求對金價波動的敏感性更高,在急漲急跌行情中投資者短期或持觀望態度;而黃金首飾等消費需求對于金價敏感性相對較弱,近50%需求來自婚慶+贈禮等剛需,家庭購金需求以預算制為主導,金價劇烈波動或影響短期購買意愿,但長期而言,剛性需求之下,金價上漲則減少消費量,下行則增加消費克重。另一方面,黃金作為高端消費品,長周期下的消費量與GDP發展水平及人均收入等因素相關,經濟發展的進步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長期有望提升珠寶消費能力。
金價作為黃金珠寶品牌經營成本的核心影響因素,仍將對公司業績帶來較大影響,不同商業模式下受金價波動與沖擊的影響也存在明顯差異。
直營模式:品牌商獲取原料主要通過金價所采購或銀行租賃,其中自采部分為自有庫存,采購價格與庫存價值受金價波動影響,當金價穩健上漲時,由于制造成本保持不變,使得毛利率提高;對于黃金租賃庫存,金價上漲增加了品牌商還金的成本,產生租賃虧損/投資損益,但銷售端的毛利率上升沖抵。當金價過高時,可能會抑制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尤其在需求低迷的時期,導致銷售量下降,從而抵消部分收入增長。短期內單店銷量與金價或有負相關性;金價長期上行趨勢下,品牌商受益于終端零售價格的提升與相對固定的制造成本與費用,在下游需求回暖的情況下有望推動收入和利潤率的提升。
加盟模式:品牌向加盟商出售黃金產品賺取品牌價差和使用費,將黃金庫存與金價波動風險轉嫁至加盟商環節,穩定賺取品牌價差,有效平滑金價擾動。金價上漲期間,加盟商利用之前以較低成本購入的庫存短期內提高毛利率,在金價下降時,較高庫存成本導致加盟商的毛利率下降。同時品牌商可通過調整庫存策略和采購策略,幫助加盟商緩解長期的負面影響。
在實際經營中,各品牌商具備獨特的渠道結構、產品結構與庫存管理模式,金價上漲期間各家受益程度有所不同。
以周大福為例,公司采取寄售模式,通過存貨權管理應對金價波動,實現加盟商渠道保值。寄售模式下,品牌在零售消費者完成銷售交易前保留存貨擁有權,待交易完成后確認批發營業額,可實時監測加盟營業效率。這一模式中金價的波動風險主要由品牌商承擔,可有效減少加盟商在存貨上的資本占用,并使品牌商能夠更好地控制庫存,金價上漲時,品牌商可延遲銷售以實現更高利潤;金價下跌時,則可暫緩銷售等待市場回暖。根據周大福2015年優化存貨管理信息,統一存貨擁有權下發貨方保留存貨擁有權,直至零售端銷售完成,存貨周轉天數由2014財年的223.53天大幅上升至2015財年的327.87天。
周大生則采取平臺型批發模式,以品牌授權分散風險,轉移運營風險與成本,實現品牌方渠道保值。公司允許加盟商向其指定供應商直接采購黃金原料產品,并經公司授權后使用周大生品牌銷售,將金價波動導致的庫存與銷售風險轉移至加盟商,自身則收取固定加盟費和品牌使用費。2023年公司加盟單店平均黃金批發收入達228萬元,同增53%,單店毛利達11.6萬元,同增63.6%。此外公司將省代定位為省級服務商,在原有的加盟體系基礎上面向全國范圍開展省代模式,對原有門店結構及質量進行優化升級,并推動開設區域核心商圈制高點的標桿店。自2021年公司開啟省代模式,當年加盟門店數量增長8%,雖受市場環境影響后期增速回落,但2023凈新增加盟門店408家。
西部證券指出,當金價變動幅度一致時,工費越低、直營渠道占比越高,毛利率的變動幅度越大,更能受益金價上漲;同時存貨周轉越快,受金價影響周期越短。因此,低工費投資品占比高、直營渠道占比高、存貨周轉更快的品牌更能受益金價上漲。
德邦證券分析指出,品牌是黃金珠寶零售最強的護城河,長期仍有提價能力。產業鏈下游零售品牌在黃金采購、加工、零售端的鏈條更長,對于金價趨勢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弱。從歷史漲跌幅復盤來看,在金價變動周期中,下游品牌股價與市值的漲跌幅度均明顯弱于上游產業。在量的角度,上漲或下跌行情中均有可能帶動需求釋放;在價的角度,零售環節受品牌溢價的影響更大,能夠通過設計創新和工業提升增加產品附加值,抵消傳統黃金受金價波動的不利影響,優質品牌與產品設計有望穿越價格周期進行逆向提價。
短期的金價波動下,品牌零售受益幅度雖弱,但具備較強的業績韌性,在行業需求景氣度與品牌優勢的疊加下,擁有更強的提價空間與銷售生命力。金價上漲相對更加利好直營型、批發型、高自采比例品牌,如老鳳祥、菜百股份等;而成長的穩健性是黃金珠寶品牌配置的核心吸引力,在需求疲軟期,具備強渠道議價權與品牌實力的珠寶商仍能維持穩健的業績增速,看好有望持續受益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龍頭企業,以及產品具有特色的差異化定位企業,如周大生、周大福、潮宏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