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確保物聯網水質監測系統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選擇兩種不同的濁度測量儀器,分別是HI98703精密便攜式濁度計和濁度傳感器。通過實驗方法,反復進行測量,記錄了濁度值與測量儀器輸出的電壓值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MATLAB編程分析這些數據,找出濁度值與電壓之間的線性相關性,成功地推導出了一個新的電壓-濁度轉換公式,利用該公式可以更準確地將濁度傳感器的電壓輸出轉換為CaCO3溶液的實際濁度值。本研究在水質監測和其他相關應用中具有較大的價值。
關鍵詞:濁度計;物聯網;濁度傳感器;散射實驗;水質分析;水質監測系統
中圖分類號:TP1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24)09-00-04
DOI:10.16667/j.issn.2095-1302.2024.09.015
0 引 言
水資源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1-2],對于維持生態平衡和支持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然而,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猛發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顯著增加,水質不斷受到污染。這使得原本有限的生活用水資源面臨更嚴峻的形勢[3]。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水質污染源[4]。如果人們飲用了被污染的水,就有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如果水體污染達到一定程度[5],還會嚴重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生存,進而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在發展中國家,高達70%以上的疾病都與水污染有關[6]。
在水污染控制過程中,水質濁度的檢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7]。濁度是一種用于衡量液體透明度的參數,通常與不溶性顆粒物質的含量有關。水的濁度不僅是評估許多化學反應和變化過程的重要指標,還是多個行業中產品質量檢測的主要依據之一;此外,它還是判斷水源是否受到污染的重要依據,直接關系到自來水是否適合飲用。在工業、醫學和科學研究領域,濁度測量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質測量指標的研究歷史悠久,濁度作為其中之一也有著近百年的歷史。無論是在科研領域還是環境保護領域,濁度檢測一直倍受重視[8]。控制濁度不僅對安全供水至關重要,還直接影響著工業生產中產品質量和操作過程的穩定性。因此,需要不斷關注水質濁度,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減輕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9]。物聯網[10]水質監測系統是當前非常流行的一種水質監測手段,它能夠實現水質的實時監測和云端數據訪問功能,為水質管理提供更大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1 水質濁度散射實驗
水質濁度散射實驗是用于測量水體濁度(或渾濁度)的一種方法[11-12]。濁度是指水中存在懸浮顆粒物質而導致光線散射的程度,其單位通常用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s)表示。該方法可以用于監測水體中懸浮顆粒物的含量變化,這對于飲用水處理、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非常重要。濁度值的變化可以反映有關水質狀況的信息,例如水體中是否存在污染物質或沉積物[13]。
本次實驗使用的濁度儀是Hanna儀器公司出品的HI98703精密便攜式濁度計,如圖1所示。它擁有高精準度,測量誤差在±2%以內,固定誤差為0.02 NTU,根據光散射原理工作。HI98703的光學系統由鎢燈、90°散射光探測器和180°透射光探測器組成[14]。工作原理是基于光束穿過樣品時向四周散射的現象,通過分析散射光的角度分布和強度,進而推斷出樣品中顆粒的特征信息[15]。HI98703儀器內置微處理器,通過高效算法來校正和補償顏色干擾,從而準確地計算出濁度值。
根據朗伯比爾定律,入射光在通過一定濁度的溶液后,其強度會衰減,表達式為:
(1)
濁度值d為:
(2)
式中:I為散射光強度;I0為入射光強度;θ為散射光與入射光之間的角度;KR為散射系數;N為單位體積顆粒數。
2 系統核心載體及傳感器
本次實驗選用Arduino UNO WiFi Rev.2作為物聯網水質監測系統的核心載體[16],搭載了水位傳感器、濁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17]等對水質參數進行測量,如圖2所示。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根據濁度變化評估該物聯網水質監測系統的能力。
3 水質濁度實驗
為了在實驗中獲得準確的濁度值[18],使用不同重量的CaCO3粉末制備溶液,并用蒸餾水稀釋形成不同濁度的20種
溶液(見表1中溶液序號A~T)。將純蒸餾水(PW)作為參考樣品,以便進行濁度的比較。
3.1 濁度計測量
表1記錄了采用HI98703精密便攜式濁度計對不同濁度的溶液進行測量的結果。為了保證測量精度,每種溶液測量3次,求平均值。
通過表1數據可以觀察到:隨著溶液中CaCO3含量的增加,通過濁度儀測得的濁度值也逐漸增加[19-20]。這是因為CaCO3導致水體變得渾濁,濁度計通過測量在光檢測器處接收到的光量來評估濁度。CaCO3在溶液中的含量越多,意味著有更多的光被顆粒阻擋或散射,從而導致測得的濁度值上升。通過MATLAB編程,找出CaCO3濃度與溶液濁度值之間的關系,相關系數R2=0.994 7,說明二者之間呈線性正相關,如圖3所示。然后對二者之間關系進行擬合,所得擬合直線的表達式為:
(3)
式中:x表示CaCO3溶液的濃度;y表示濁度。
3.2 濁度傳感器測量
如圖4(a)所示,將濁度傳感器浸入CaCO3溶液中連續20 min進行濁度測量。每2 s記錄一次濁度傳感器測得的濁度值。圖4(b)所示為濁度傳感器輸出電壓的部分Arduino代碼。
為了推導濁度傳感器輸出電壓與濁度值之間的轉換公式,利用濁度傳感器來測量溶液濁度,并記錄濁度傳感器的輸出電壓。為獲得更為可靠的數據,分別使用3種不同的濁度傳感器(傳感器A、傳感器B和傳感器C)進行3次獨立的測量,并將這些數據記錄在表2中。
輸出電壓與溶液濃度的關系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3種不同濁度傳感器的輸出電壓隨著溶液濃度的增加而下降。這是由于隨著溶液濃度的增加,更多的光線被散射或吸收,因此到達光電晶體管(光檢測器)基極的光線減少,導致輸出電壓隨著溶液濁度值的上升而呈現下降趨勢。由此證明了濁度與輸出電壓之間的關系呈線性變化。為了確保濁度傳感器的測量結果更準確,需要推導新的電壓-濁度轉換關系公式。根據得到的實驗結果,編寫MATLAB腳本來計算線性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由此便可推導出新的電壓-濁度轉換公式如下:
d=853(4.46-V) (4)
式中:V為傳感器輸出電壓。濁度傳感器的極值電壓取4.46 V。
4 結 語
本文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濁度測量儀進行研究,即HI98703精密便攜式濁度計和濁度傳感器。在實驗過程中,通過不斷重復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獲得濁度值和傳感器電壓值之間的關系;并通過MATLAB編程,得到二者之間呈線性相關性。由此推導了新的濁度傳感器的電壓-濁度轉換公式。本文建立的新的電壓-濁度轉換公式,能夠為水質監測領域的科研和實踐提供參考,以確保水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這項研究的結果不僅對水質監測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還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產生了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廣山,黎勇,黃江平,等. 2016—2022年廣西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監測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2023,29(4):227-231.
[2]羅繼陽,魏彪,湯斌,等.水質COD檢測用光譜法的水體環境濁度解算方法[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5,38(z2):246-250.
[3]邵逸舟,楊鵬程.環境水質監測分析方法現狀及發展芻議[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2,3(14):46-48.
[4]馬爽爽.水環境保護中水質自動監測技術的運用 [J].黑龍江科學,2022,13(16):88-90.
[5]楊小琛,劉翼翔,章航滔,等.針對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水質監測預警系統設計[J].海河水利,2022,41(3):24-26.
[6]徐廷瑞,張建杰.微量甲醇泄漏對循環水的危害及處理措施[J].小氮肥,2015,43(12):22-23.
[7]唐曙暇.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在水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2,40(7):12-15.
[8]孫龍清,王泊寧,王嘉煜,等.基于G-RepVGG和魚類運動行為的水質監測方法 [J].農業機械學報,2022,53(z2):210-218.
[9]趙雅錚,張寧. 生態環境水質監測質量控制要點分析 [J]. 農業災害研究,2022,12(9):173-175.
[10]孔兵,余梅,喬欣,等. 基于LoRa技術的巢湖水質監測系統設計 [J]. 新余學院學報,2022,27(2):18-26.
[11]戈燕紅,郭德音. 高錳酸鹽指數水質自動分析儀抗濁度干擾技術研究 [J].自動化與信息工程,2021,42(4):54-57.
[12]曹江榮,趙英新,李興萍.激光衍射粒度分布儀在水質濁度監測中的應用[J].聚酯工業,2013,26(6):20-21.
[13]汪學明.一種礦用高精度濁度傳感器[J]. 煤礦安全,2020,51(8):124-127.
[14]黃鴻,陳杰,黃云彪.直接投入式水質濁度儀的設計與實現[J].自動化儀表,2019,40(7):18-23.
[15]常川,蘇成志,姜吉光,等. 面向野外水質監測的雙光路光譜探頭設計[J].激光雜志,2022,43(7):25-30.
[16]李超凡,晏磊,代振飛,等. 基于鴻蒙OS的多源數據融合水質監測系統設計[J].物聯網技術,2022,12(9):13-16.
[17]楊會云.淺析水質監測中pH值測定影響因素及控制[J].河南化工,2022,39(7):55-57.
[18]游曠喆,董自鵬,顧苗苗. 基于STM32的水質監測系統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2,39(17):46-49.
[19]姜子豪,李文,張志永,等. 基于嵌入式技術的遠程寬光譜多參數水質監測系統設計[J]. 現代電子技術,2022,45(16):7-12.
[20]王巍淞,馬巧梅,申連雄.基于物聯網的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系統的設計[J].科學技術創新,2022,26(27):51-55.
收稿日期:2023-09-21 修回日期:2023-10-19
基金項目:廣東省攀登計劃(pdjh2023b1132)
作者簡介:聶 影(1988—),女,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物聯網、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