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老師,您好!
我家女兒8歲,上二年級,早上著急送她上學,但她早飯一口能嚼10分鐘,磨磨唧唧的樣子讓人感覺她非常不想去上學,在學校老師也反映孩子做事情拖拉,不用心,經常丟三落四,上課發呆,小動作很多,課間操也不好好做,和同學玩耍容易發脾氣。晚上我和她爸爸會輔導孩子功課,智商應該沒問題,只是容易走神,需要經常拉她回神,問她在想什么,她說自己什么也沒想,但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沒聽見我們講話。去醫院看醫生,說是多動癥,我們非常苦惱于孩子現在的情況,畢竟還有好多年的求學路,她現在就這樣,以后更痛苦,但不知道該怎么幫助她,希望能得到您的幫助!
求助的輝輝
A輝輝,您好!
謝謝您的信任,根據信中所說,孩子已在醫院被診斷為多動癥,目前主要存在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發呆的問題。那么,現在我們先淺談一下,若孩子是多動癥,作為家長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多動癥不是孩子做事不用心,而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起病于兒童時期,是以與年齡水平不相稱的注意缺陷,行為多動和情緒沖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發育障礙。最主要的癥狀就是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易分散。這類孩子對各種外界刺激都有反應,無法過濾信息,所以生活中易拖拉,丟三落四,學業不盡人意,而且在人際交往上也較大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擅溝通,難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同學發生矛盾易沖動等。
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時,很可能會歸因到孩子脾氣急躁、不用心或者故意作對等,然后去責罵孩子,孩子內心有苦說不出,慢慢也有氣,進而行為更加惡劣,甚至有的多動癥孩子因此感到焦慮衍生出抽動癥。
造成多動癥的原因不太明確,大多認為是遺傳和環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具有家族聚集現象,所以有一些學者認為多動癥是多基因遺傳病,也有學者認為是社會心理原因造成,比如教養方式不當,父親有反社會行為或物質依賴等。
直觀的是多動癥的孩子大腦存在發育異常,額葉成熟延遲,大腦皮質覺醒不足,目前發現多動癥兒童中樞神經系統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神經遞質的功能低下,5-羥色胺功能亢進。
因此,我們需要正確看待多動癥。
那么,家長怎么做才能幫助多動癥的孩子呢?
反復地說教和打罵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更容易出現其他問題,比如品行問題、學習障礙等。而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少說教,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則有利于緩解孩子在外受挫導致的內心焦慮情緒,安撫孩子的情緒,促進情感的表達。
孩子傾訴結束后,家長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前提下,可以適當肯定孩子的某些感受和行為,再適度地引導和約束孩子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
首先,戶外運動時可以多曬陽光,適度的陽光照射不僅對身體有很多好處,而且還會改善情緒和認知,使大腦更健康,改善多動癥的癥狀。
其次,從神經遞質角度來說,運動對提升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是有益的,所以間接地也可以幫助改善多動癥。
最后,在戶外運動的過程中,孩子可以發泄多余的精力,心情放松,有利于減少他的多動行為。
家長可以通過肯定、鼓勵的方式使孩子盡可能地投入互動性的親子游戲中。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系,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吸引孩子注意力,減少注意力分散的頻率,提高注意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訓練孩子的規則感,提高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
比如卡牌桌游游戲,需要雙方遵守規則,溝通游戲內容,學習合作與競爭,還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等。
懲罰對于多動癥的孩子是無效的甚至適得其反,因為他們調節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較弱。懲罰會引起他們的內疚和羞愧,而這種內疚和羞愧會變成沮喪、反抗,然后情緒爆發,進入惡性循環,所以建議家長盡可能避免使用懲罰的方式。
正強化則是當孩子出現家長所期望的心理或良性行為的時候,可立即采取獎勵的辦法,立即正強化,以此來增加這種行為出現的頻率或是將這種行為保留下來。一般獎勵的方法比較推薦鼓勵、贊揚或者允許他看一會兒喜歡的動畫片或漫畫書,避免濫用物質獎勵法。
結合研究和多年從業經驗角度看,多動癥的孩子較難自愈,還可能伴隨學習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情緒障礙以及適應障礙等,這需要專業人士的干預和治療才能更好地實現情感的成長,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健康的溝通和關系(這一點隨著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擁有簡單而有序、不再拖延的生活等。
希望以上建議對您的教育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