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是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要經濟來源,對村級財務進行規范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農村基層腐敗現象的發生,提高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村賬鎮管作為農村財務管理的有效模式,對于確保農村財務的公開、規范、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新時期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村賬鎮管在實踐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改進。本文針對我國農村村賬鎮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梳理與分析,提出一系列對策,以期為我國農村財務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參考。
村賬鎮管是指在農村地區,將村級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委托給鄉鎮政府進行管理和監督的一種財務管理模式。這一模式在我國的農村財務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村賬鎮管作為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模式,在實踐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新時期村賬鎮管現狀
盡管村賬鎮管模式在我國的農村財務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村賬鎮管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管理權限不清晰、責任分工不明確的問題。一些鄉鎮政府在對村級財務進行管理時,往往存在著干預過多或管理不足的現象,影響了村級財務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其次,村賬鎮管模式下,村級財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一些財務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難以滿足財務管理的要求。同時,村級財務人員的培訓和選拔機制不完善,導致財務管理水平不高;最后,村賬鎮管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監督機制不健全、審計制度不落實等問題。一些鄉鎮政府對村級財務的監督力度不夠,審計工作不規范,容易導致財務違規行為的發生。針對以上問題,需要積極探索村賬鎮管的有效對策,確保這一模式在農村財務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村賬鎮管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村賬鎮管模式作為我國農村財務管理的一種重要方式,其運行效果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一模式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其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另一個明顯問題是財務透明度不足。一些鄉鎮政府對村級的財務監管不夠嚴格,導致村級財務收支情況不透明,農民對村級財務的監督難以實現。這不僅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也影響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進程。首先,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現在村級財務管理缺乏明確的規章制度。在一些地區,村級財務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導致財務行為隨意性較大,財務管理混亂。沒有明確的制度作為指導,村級財務人員在執行財務管理任務時,容易產生模糊地帶,增加財務風險;其次,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還體現在財務管理流程不規范。在一些鄉鎮,村級財務管理的流程缺乏規范,如收支審批制度不健全,導致財務報銷流程不透明,容易出現違規現象。此外,村級財務管理中的資金撥付、使用和監督等環節也存在流程不規范的問題,影響了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財務管理意識不強
首先,財務管理意識不強表現在村級領導和財務人員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在一些村級組織中,領導和財務人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事務性工作中,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財務管理只是簡單的記賬和報賬工作,沒有意識到財務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這種認識上的不足,導致財務管理人員在村級組織中的地位不高,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其次,財務管理意識不強還體現在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不足。在一些村級組織中,財務人員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對財務管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這導致他們在進行財務管理時,難以做到科學決策和規范操作,財務管理的效果自然不佳;最后,財務管理意識不強還表現在村級組織對財務管理的投入不足。在一些村級組織中,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如缺乏必要的財務管理設施和工具,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此外,缺乏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導致他們的財務管理能力難以提升。
(三)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首先,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表現在專業能力上存在差異。在一些村級組織中,財務人員可能缺乏正規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培訓,導致他們在處理財務問題時,難以達到專業標準。這不僅影響了財務報表的準確性,還可能因為財務處理不當而帶來風險。此外,財務人員在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技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這限制了財務管理現代化的進程;其次,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還體現在職業道德和責任心上。財務工作涉及大量資金和敏感信息,需要財務人員具備高度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然而,在一些村級組織中,財務人員對此認識不足,可能導致財務違規行為的發生,甚至出現腐敗問題;最后,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還受到培訓和晉升機制不完善的影響。在一些村級組織中,財務人員的培訓和晉升機制不健全,導致他們缺乏持續學習和提升的機會。這使得財務人員在面對新的財務管理要求和挑戰時,難以適應和應對。
(四)監督機制不完善
首先,監督機制不完善表現在缺乏獨立的監督機構。在一些村級組織中,監督機構與財務部門存在隸屬關系,導致監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受到質疑。這種情況下,監督機構可能難以對財務管理進行真正的監督,容易出現監督失靈的問題;其次,監督機制不完善還體現在監督力度不足。在一些村級組織中,監督機制的執行力度不足,導致財務管理的違規行為難以被發現和糾正。監督機制的執行力度不足可能是因為監督人員的數量不足、監督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或者是因為監督機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等;最后,監督機制不完善還表現在監督過程的透明度較低。在一些村級組織中,監督過程缺乏透明度,村民和社會難以了解監督的真實情況和結果,這導致村民對監督機制的信任度降低,監督機制的作用受到限制。
三、優化村賬鎮管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第一,各級政府部門應根據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村級財務管理的各項規定,為財務管理提供明確的指導;第二,各級政府部門應規范基層財務管理流程,對村級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建立完善的審批制度,確保財務報銷流程的透明和合規。同時,加強對資金撥付、使用和監督等環節的監管,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第三,基層政府應積極完善財務審計制度。建立健全村級財務審計制度,定期開展審計工作,確保審計的規范性和常態化。通過審計,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整改,確保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運行;第四,基層政府應完善財務預算制度。財務預算是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預算可以合理規劃財務活動,有效控制財務風險。鎮政府和村委會應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并嚴格執行。同時,應建立預算執行的監督機制,確保預算的公正、公平和透明;第五,基層政府應加強財務核算和監督,建立健全財務核算體系,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村委會應設立獨立的財務核算機構,對財務活動進行日常核算和監督。此外,鎮財政所應加強對村委會財務的定期審計,確保財務活動的合規性;第六,基層政府應規范財務支出審批程序,防止財務濫用和腐敗現象的發生。所有財務支出都必須經過民主程序,如需經過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的討論和批準。同時,應明確財務支出的審批權限和責任,確保財務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第七,基層政府應提升財務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財務管理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提升財務透明度,讓農民了解和參與財務管理。村委會應定期公布財務狀況,接受農民的監督。同時,應鼓勵農民對財務管理進行監督,對違規行為進行舉報。
(二)提高財務管理意識
提高財務管理意識涉及鎮、村兩級管理層。首先,基層政府應增加財務管理投入,提供必要的財務管理設施和工具,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其次,基層政府應強化財務管理在村級組織中的地位,應將財務管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再次,基層政府應加強財務管理知識的普及和教育。針對鎮、村兩級管理人員,特別是村委會成員和財務人員,應定期組織財務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對財務管理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培訓,使管理人員掌握基本的財務管理原則、方法和技巧,增強其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的意識;最后,基層政府應強化財務管理的責任意識。
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職責,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責任制度。對于財務管理中的違規行為,要嚴肅處理,使管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增強其履行職責的責任感。
(三)加強財務人員培訓
第一,基層政府需要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根據財務人員的現有能力和工作需求,制定系統化的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應包括財務管理基礎知識、會計準則、財政政策、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此外,還應針對不同層次的財務人員設置不同的培訓課程,以滿足他們各自的工作需求;第二,基層政府應積極提高培訓質量。為了確保培訓效果,應邀請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講師進行授課。同時,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操作、互動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培訓的吸引力和實用性。此外,還可通過實地考察、交流學習等方式,讓財務人員了解先進的財務管理經驗和做法;第三,應建立激勵機制。為了鼓勵財務人員積極參與培訓,可建立激勵機制,如對完成培訓任務的財務人員進行表彰、獎勵或晉升。這將有助于提高財務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整體培訓效果;第四,在培訓過程中,應注重對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強調誠信、公正、透明等原則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素養,防止財務舞弊行為的發生;第五,基層政府應完善財務人員的晉升機制。建立公平、透明的財務人員晉升機制,激勵財務人員持續學習和提升自身業務素質,提供他們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此外,基層政府應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財務人員的競爭意識和能力,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升整體財務管理水平。
(四)完善監督機制
首先,基層政府應強化上級政府監督。上級政府部門應加強對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建立常態化的審計和檢查制度,除了定期審計,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群眾舉報等手段,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上級政府還需確保審計結果的公開透明,讓村民能夠參與到財務監督中來,提高監督效果;其次,基層政府應建立民主監督機制。村民委員會應發揮其在財務管理中的民主監督作用。可以通過村民大會或小組會議的形式,讓村民參與到財務決策和監督中來。此外,可以設立由村民選舉產生的財務監督小組,專門負責監督村級財務的收支情況;再次,基層政府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財務管理監督已成為可能。例如,可以建立村級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實現財務數據的實時錄入、查詢和分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還可以提升財務監督的效果。此外,基層政府和村級組織都應提高監督過程的透明度。通過定期公開監督報告、接受村民監督等方式,讓村民和社會了解監督的真實情況和結果。這有助于提高村民對監督機制的信任度,發揮監督機制的作用;最后,基層政府應加大法律懲處力度。對于違反財務管理規定的行為,應當依法加大懲處力度,形成有效震懾。對于涉嫌腐敗和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應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結語:
總之,村賬鎮管作為農村財務管理的有效模式,對于確保農村財務的公開、規范、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的穩定與發展,還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通過村賬鎮管模式,可以確保農村財務的透明,防止腐敗和濫用職權的現象發生,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但是,村賬鎮管要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通過有效對策,解決村賬鎮管中的問題,不斷提升村賬鎮管工作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