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固定資產具有使用期限長、價值高、范圍廣等特點,其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從根源上提高事業單位資產利用價值、盤活資產、保證資產規范使用和高效利用的有力舉措,更是有針對性解決事業單位長久以來遺留下來的固定資產管理突出問題的核心措施。結合實際來看,目前公路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資產超標配置、賬務不清、維護不及時等問題。究其原因,是由于底數不清,移交過程不夠規范,管理技術滯后,追責不能落實到位,管理行為不夠規范造成的。為此,公路事業單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保障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近年來,為提高事業單位的國有固定資產管理水平,財政部和各地政府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財政部頒發《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通知》明確提出,事業單位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過緊日子的要求,實現對固定資產的有效盤活,并提高固定資產的綜合利用率,解決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指的是以事業單位業務活動開展為需要的資產,例如,圖書資產、檔案資產、家具資產、用具資產、裝具資產、房屋構筑物資產等。加強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對于進一步優化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為社會提供服務,履行其應有的社會保障職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事業單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機制,提出信息化管理要求,做好固定資產的核算、入賬、領用、維修、清查、盤點、出租和績效管理,為固定資產管理查缺補漏。
一、公路事業單位國有固定資產管理的分類和特征
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涉及類型較多,管理內容較為復雜。依照其管理對象的差異性,主要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路面類固定資產,例如路面、路基、涵洞、沿線設施、服務區等;二是交通工程固定資產,例如高速公路中無法缺少的監控設備、收費站相關系統以及通訊設備設施等;三是機電工程固定資產,例如壓路機、運輸設備、工程搶險車等。相較于其他事業單位,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涉及內容較多,價值較大,更新速度較快,品類較為復雜,存在較高的科學技術含量。
二、公路事業單位國有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一)固定資產超標配置現象普遍
在我國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其投資模式相對較為單一。主要是以國家投資為核心,被投資主體無須承擔相應的風險。在這樣的管理機制之下,個別事業單位對于國家投資存在著不要白不要的思想,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盲目購置資產。
(二)固定資產賬物不清,賬實不符
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出現賬實不符,一方面是由于資產來源渠道存在差異,導致資產臺賬和實際情況存在脫節。例如,對于專項工程中的新增設備無法提供合理合法的發票,導致資產難以及時上報,出現了有物無賬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由于公路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在移交固定資產時出現了資產損毀的問題。若是在這一過程中未能做好上報工作,就容易出現賬目和實際情況的脫節。另外也存在主觀原因,例如管理層個別負責人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視為簡單的資產管理,認為只需要做好資產的保管和使用即可。由于管理觀念較為傳統,導致有關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出現了賬實不符的問題。
(三)維護不及時,資產過度損耗
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在維修和更新時,所需資金需要依照日常維護費和專項經費兩種類型報送相應的財政部門和政府機關,并在得到批復之后才可以獲得用于資產維修和養護的資金。這樣的管理程序導致資金無法及時落實到位,或是上報資金和到位資金不符,導致資產更新和維護工作不夠及時,資產損耗速度加快。
三、公路事業單位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問題成因
(一)底數不清
在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沒有做好登記管理工作,不了解固定資產的具體類型、總數、質量和折舊等情況。同時,由于管理責任未能落實清晰,未能做好權屬管理,在出現固定資產損失之后,無法追責。
(二)移交不規范
移交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公路事業單位在管理固定資產時,未能結合公路事業單位的養護類資產、機電類資產和生活類資產,建立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另外,劃歸歸口部門,移交過程不夠規范,時常出現各個部門隨意移交的問題。固定資產的盤點移交管理工作也未能形成明細賬表,導致整個移交過程較為混亂。
(三)管理技術滯后
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內容較多,涉及金額較大。在這一過程中,只依靠簡單的手工管理登記賬簿,無法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存在信息化系統建設較為滯后,技術運用不夠規范的問題。即便是有些公路事業單位已經搭建了信息化系統,但是使用滯后,不能充分利用其中的模塊和技術,影響了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
(四)追責不到位
公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內容較為復雜。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做好動態監督管理,并制定針對性的績效考核措施,才可以在出現固定資產管理問題之后及時追責。結合實際來看,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只關注使用過程,后續的績效考核工作未能落實到位,沒有與各個部門的績效直接掛鉤,且績效考核指標設計不夠完善,時常出現隱瞞不報固定資產的情況,進而引發資產流失。
(五)管理行為不規范
管理過程不夠規范,主要表現在公路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中未能做好合理養護,資產損壞未能依照規章制度要求維修上報。另外,調劑共享工作未能落實到位,簡單地局限于單位內部使用,未能實現資產的跨地區、跨層級使用,資產利用率較低。且在資產處置過程中,未能形成決策公開制度和審批機制,簡單地處置資產,影響了固定資產的利用率。
四、公路事業單位加強國有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一)全面清查,摸清家底
公路事業單位需要深入貫徹落實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嚴格依照新會計準則設計國有資產管理賬簿,針對固定資產的增減和變動情況,做好對應的會計處理工作。要通過定期核對固定資產卡片保證賬實相符。針對已經投入但還未辦理好公路竣工決算的在建公路工程,需要嚴格按照規定及其它相關要求,將其轉入固定資產中。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登記管理
通過固定資產卡片管理模式,做到公路事業單位所有固定資產有物必登,登記到人,避免出現固定資產登記的重復和遺漏。針對其中手續不夠齊全,但是長期被占用的固定資產,需要形成固定資產管理卡片;針對已經購入的固定資產,需要設立單獨賬目,做好相應的登記和備查工作,并強化后續的維護及管理。固定資產卡片的設計,要符合有關部門的要求,詳細記錄相關信息,并結合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實施動態化管理,形成全過程管理檔案,在每年的12月份進入固定資產年度報告中。
2.清查盤點
公路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需要針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定期清查和盤點。要以年度為單位,了解固定資產的真實數量、價值和使用現狀,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賬實相符。要嚴格依照我國現行規章制度和新會計準則要求盤盈固定資產,確定固定資產價值。還要嚴格依照權限報批,隨后做好登記和入賬工作。對于固定資產的盤虧、盤盈問題,需要查清其原因,做好后續的規范管理。
3.權屬管理
固定資產產權管理工作至關重要,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辦理公路事業單位的土地資產、房屋資產和車輛資產權屬證書。若是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變化,則需要辦理權屬變更,并做好登記工作,有效規避權屬不清問題。如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涉及產權糾紛,則需要嚴格依照管理規定梳理產權關系。
(二)規范條線,推進移交
公路事業單位需要結合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的具體需求和實際情況,將固定資產劃分為多種類型。例如路面、路基、橋梁、隧道、綠化等設施在內的公路設施和附屬設施,可以劃入到養護類固定資產中,由養護部門做好移交;包括廠房、機房、監控室、車道等在內的機電設備是機電類固定資產,由機電管理部門做好移交;電腦、打印機、生活家具、行政辦公設施和辦公車輛是公路事業單位的生活類固定資產,由綜合事務部門做好移交。這種打通管理流程、明確管理責任的管理方式,可以為后續的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供明確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還要根據管理條件做好分類清查、移交工作,并形成明細賬表,保證整個資產管理工作條理清晰。
(三)科技賦能,強化管理
通過信息化建設可以動態展示不同資產的使用場景。在這一過程中,公路事業單位需始終以全景庫建設為主線,把提升公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作為重點,形成專業的固定資產清查信息化系統。這個系統應涵蓋公路事業單位的所有資產類型,并在其中融入數據統計和資產審核等多種功能。依托于一個手機終端,便可以現場錄入資產,確保整個資產管理工作的數據準確性和高效性。同時,通過在系統中設置設備統計欄目,一體化導入不同固定資產的位置、類別、型號等信息,系統可以結合資產的使用場景和具體年限套入公式,自動化計算固定資產的原值、累計折舊費、綜合單價等,并對最終的計算結果和資產錄入情況展開比較,明確固定資產的折舊情況。這樣既可以減少有關工作人員的時間成本,又可以保證整個計算過程精準有效,實現固定資產無紙化管理,同時也形成了管理閉環。
(四)加強追責,加強監督
1.績效管理
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績效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和全過程的績效考核機制,結合固定資產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績效評價。在這一方面,可以由公路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部門設置具體的考核指標,考核各個部門的資產配置情況和使用效果。同時事業單位管理層還可以結合審計情況,考核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的信息化系統建設情況、收入管理情況和處置情況,并通過建立健全跟蹤問責機制,將考核結果與各個部門的績效直接掛鉤。
2.監督檢查
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監督和檢查。在常規化的監督管理條件下,監督和檢查其制度的完整性、基礎工作落實效果、固定資產使用效益,落實監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如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未能落實到位,則需要做出內部通報。針對固定資產故意損毀和違法操作以及出現固定資產損失問題但隱瞞不報,導致公路事業單位出現國有資產重大流失的,需要在做出內部處理的同時,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五)規范管理,提升效能
1.規范使用
公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使用,必須要和單位職能匹配,若需要外借或出租,需要嚴格履行有關管理程序。通過建立健全離崗歸還制度和內部領用制度,規范整個固定資產的使用、保存過程。若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資產損壞,則需要及時按照規章程序報修,有效規避固定資產閑置和浪費問題;若是出現了固定資產管理崗位的變動,則需要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做好相應的資產移交工作。
2.調劑共享
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固定資產的內部調劑共享,爭取在固定資產的使用上實現跨部門、跨地區和跨層級使用,保證固定資產的綜合利用率。還要將固定資產的開放共享情況作為后續新增配置資產的參考依據。
3.規范處置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內部處置程序,要求按照規定報批,并有效處置固定資產。針對積壓較久的待處置資產,需要嚴格依照公路事業單位“三重一大事項”實行集體決策制度,在事業單位權限之內處置。還要解決傳統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校正難問題,整個過程需要秉承公平性和公開性的基本原則。若是資產價值較高或是數量較多,可以依托于現場拍賣等多種方式公開處置;若是資產不具備使用價值,則可以通過網絡線上拍賣。
結語:
綜上所述,公路事業單位作為我國交通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部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國有固定資產的管理。這也是公路事業單位履職的重要內容。為此,公路事業單位需要結合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分類和具體特征,明確目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確定問題的具體成因,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還要做好固定資產的摸底、移交、追責和信息化建設以及使用管理工作,確保國有固定資產發揮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