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監測是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狀況、評價治療效果、指導飲食及用藥的重要手段,是優化血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家用血糖儀的普及推廣,患者足不出戶便能知道自己的血糖情況。但是,由于對血糖監測的相關知識不夠了解,或是血糖儀操作不當,經常會出現血糖檢測結果不準確的現象。那么,血糖監測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呢?
一、血糖監測要有正確的時間觀念
血糖監測的時間點不是隨意安排的,通常是選擇一天當中具有代表性的時間節點進行血糖監測,每個時間節點的血糖代表不同的臨床意義,分述如下: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飲水除外)8小時之后于次日早餐前采血所測的血糖,但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有人把空腹午餐前采血測的血糖也當作“空腹血糖”,這是不對的。因為空腹抽血是有時間要求的,一般不超過上午9點,如果抽血時間太晚,所測的血糖值可能因空腹時間過久而偏低,當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蘇木吉反應”),因而不能準確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實情況。
2.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主要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持續性。通過檢測餐前血糖可以指導糖尿病患者調整進食量和餐前藥物(包括胰島素)用量。
3.餐后2小時血糖
餐后2小時血糖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滿2小時采血,不能從吃完飯才開始計時。另外,為了真實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期間的糖尿病患者,查餐后2小時血糖時要跟平時一樣進餐和用藥,不能刻意少吃飯或停止用藥。
4.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主要反映胰島β細胞對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檢測睡前血糖主要是為了指導患者合理掌握睡前藥量(尤其是胰島素)及睡前是否需要加餐,以免夜間發生低血糖。
5.凌晨3時血糖
凌晨3時血糖主要用于發現夜間低血糖及鑒別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夜間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用量過大都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這兩種情況的臨床處理截然不同。
6.隨機血糖
隨機血糖是指一天當中任意時間測得的血糖。隨機檢測血糖可以及時捕捉低血糖、了解一些特殊情況(如進食某些食物、飲酒、勞累、發熱、手術、情緒波動、月經期等)對血糖的影響。在懷疑有低血糖或明顯高血糖時要及時檢測。
7.血糖譜
血糖譜即全天多個時點血糖的集合。與單次血糖相比,血糖譜可以了解患者一天當中血糖變化的全貌。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需要,可以采用“五點血糖譜”即“空腹+三餐后2小時+睡前”,或者“七點(八點)血糖譜”,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時+睡前(再加凌晨3點)”。
二、血糖監測要有正確的操作方法
經常有糖尿病患者反映血糖儀測值不太準確,在多數情況下,不是血糖儀的質量問題,而是患者操作方法不當,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前先檢測
啟用一瓶新血糖試紙時,要看看試紙是否過期,要檢查一下試紙代碼與血糖儀顯示的代碼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需要調整血糖儀的代碼,使之與試紙盒的代碼相一致才可以檢測。試紙過期或條碼不匹配,都會影響血糖檢測結果。
2.不要用力擠壓采血部位
采血時進針太淺會造成出血量不足,此時如果用力擠壓手指會使組織液混入血液,導致血糖測試結果偏低,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進針深度。
3.不要用碘伏(或碘酒)消毒手指
碘伏(或碘酒)會與試紙上的葡萄糖氧化酶發生反應,使檢測結果偏高。建議用75%的醫用酒精對皮膚進行消毒,另外,要等酒精完全揮發后再采血,以免酒精稀釋血液影響檢測結果。
4.妥善保管試紙
試紙條易受溫度、濕度、光照、化學物質和空氣氧化的影響而發生變質,要存放在密閉的盒內,放在干燥、陰涼、避光處保存。瓶裝試紙開啟后的有效期是3個月,確保在有效期內用完。
5.妥善維護血糖儀
血糖儀在正常室溫下保存即可,避免摔、磕、碰、撞損壞血糖儀。
三、如何看待指血和靜脈血測出的血糖值存在差異?
醫院大生化儀檢測的是靜脈血漿血糖,便攜式血糖儀測的是末梢毛細血管全血血糖,由于兩者所用的血樣標本不一樣,因此,兩者的檢測結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血糖儀測得的空腹血糖比醫院化驗室測出的數值通常要低一些,這個差值在12%~15%。如果想驗證血糖儀是否準確,建議攜帶血糖儀去醫院,抽血化驗的同時,扎手指測一下指端血糖,把這兩個血糖值比對一下,如果差值<15%,說明這臺血糖儀是準確的。
總之,在血糖監測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間點、采取正確的操作方法,以保證血糖監測的準確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診斷糖尿病是以醫院大生化儀測的靜脈血漿血糖值作為標準,家用血糖儀測的末梢全血血糖值只能用于病情監測,不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