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鑫:“邵鑫讀書”創始人,致力于幫助中國青少年愛上讀書,學會思考。本科、碩士均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十月少年文學》特聘文學導師,視頻號“邵鑫讀書”獲中宣部出版局指導評選的第七屆“大眾喜愛的閱讀新媒體號”。
上次我們提到了《水滸傳》書名里的門道,今天再說說人名。
在人名里設置“機關”,是很多經典小說常做的事。不必說曹雪芹在《紅樓夢》里以“甄士隱”和“賈雨村”的諧音來暗示“真事隱去,假語村言”,也不必說魯迅在《藥》里以“華家”“夏家”隱喻“華夏”,并用“夏瑜”暗示“秋瑾”,單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里都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例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和“任盈盈”這一對主角,名字就源自《道德經》的“大盈若沖”。此處的“沖”,意思是空、虛,剛好是“盈”(滿)的反義詞。
說起來,《水滸傳》里也有一位以“沖”為名的,便是林沖。與之相對的名字,叫作陸謙——就是林沖的發小、后來一心要害他于死地的那位。“謙”和“沖”是同義詞,也表示空、虛,古代常常把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一個詞,所以一直有“謙虛”“謙沖”的說法。
類似這樣的例子,《水滸傳》里還有很多。譬如在經典情節“攻打曾頭市”中,曾家五虎的名字分別是:曾涂、曾密、曾索、曾魁、曾升。把五個人的名連起來讀,可以組成一句話——“圖密索魁升”,意思是圖謀當老大。這似乎暗示了曾頭市之戰的背后,是晁蓋和宋江對梁山大哥位置的爭奪,而“曾頭市”的諧音正是“爭頭事”。
《水滸傳》不但會用人名來暗示人物關系和情節,還會用一些名字遙相呼應。例如最初寫洪太尉上龍虎山請張天師時,遇到一頭跳澗猛虎和一條白花大蛇,而書中最早出場的“山大王”里,一個是跳澗虎陳達,一個是白花蛇楊春,和前文遙遙相應。而龍虎山道士對洪太尉說的那句“此山雖有蛇虎,并不傷人”,也正是全書宗旨——好漢們看似兇惡,卻并不是為非作歹之徒。又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寫魯達請史進、李忠喝酒,偏偏點出是在“潘家酒樓”,魯達在這里好心救助了金老漢的女兒,名叫翠蓮。潘家酒樓的金翠蓮是魯達救助的第一個弱女子,其中暗藏“潘”“金”“蓮”三個字,與武松殺死的第一個反面女性潘金蓮遙遙相對。
說到這里,有沒有覺得《水滸傳》的閱讀很像開腦洞?當然,以上這些只是書中的小機巧,并不是這本書主要的價值所在,但它卻像是在反復提醒讀者:用心點兒,別小瞧我喲!
事實上,用心琢磨是閱讀《水滸傳》這類經典作品的關鍵。很多人讀完書只是看了個熱鬧,原因就在于琢磨得太少。從這個意義上講,讀書要慢,只有慢下來,才能看到書中的每一處細節,也才能發現有意思的問題。這就像旅行,倘若一味跑景點打卡,就無法真正領略到迷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