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在都市的繁華之外,更有一份獨有的浪漫、純凈的氣韻,令人流連忘返。
這是一座自在的城市,藍天白云,大海一望無際,漫步在沙灘,聽海風溫柔的呢喃,沒有車馬的喧囂,忘卻塵世的煩擾,心靈也會回歸寧靜。
這是一座美得讓人心動的城市,街道干凈整潔,高大的棕櫚樹隨處可見,小巷中靜靜地盛開著各色鮮花……去鼓浪嶼看看,不要說各種五顏六色、造型別致的小店,就連腳下的地磚都很美!
很多人愛上一座城市是一個“慢熱”的過程,而我對廈門則是“一見鐘情”。抵達廈門的第一天,走出廈門火車站,我看到的不是擁擠的人流和車輛,也不是高得遮擋住地面的立交橋,而是藍天白云和熱情綻放的三角梅;車站門口的志愿者不僅有年輕人,還有已經退休的老人,他們帶著自己的孫兒仔細地清掃灰塵……就這樣,我愛上了這座人文氣息濃郁的城市。
暖風碧海等花開
自然之美滲透在廈門的每個角落。廈門不像其他城市那樣建有許多專門供人游覽的公園,不是因為不需要,而是因為沒必要。濱海之城,藍天白云,海風輕柔,加上綠化程度很高,鮮花綠草是“常住居民”,簡直每一個小區都可以稱為“公園”。
在廈門,你若想登高望遠,可以選擇去鴻山公園。公園頂部有“臨海攬勝”景區,可以縱覽市區全貌,遠眺鼓浪嶼。若是有雨絲穿過林間,則更為美妙:細雨如織的靜謐之景與山上佛寺、書院的雅致氛圍相得益彰。
鴻山之美需要靜觀,而環島路的美景則需要騎自行車領略。從廈門大學出發,途徑胡里山炮臺、椰風寨,直至國際會展中心,許多著名景點都在環島路旁。甚至不一定要進入景點內,光是沿途風光就讓人目不暇接:藍色的大海和金色的沙灘、碧綠的草地,讓人心曠神怡。閑暇時去海邊,赤足在海水中游嬉,看燦爛的余暉灑滿遠處的海面,是何等愜意。
廈門島內美景如斯,若是想要欣賞園藝花卉,或者拍攝人花相映的漢服照,可以選擇四季花開的園博苑:秋冬時節,殘荷已退,澳門園里的落羽杉顯出古銅色,而蘇州園的美麗異木棉卻初上粉妝……無論你走到哪里,美麗的廈門都不會讓你失望。
人文廈門,浪漫與自由
浪漫與自由,是我心目中形容廈門最恰如其分的兩個詞。廈門很早就邁開了走向世界的步伐,處處顯示著開放包容的精神風貌。這座美麗的城市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街頭巷尾常能看到異國的面孔。在這里,可以輕松結交到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拓寬自己的社交圈。行走在廈門街頭,古舊的閩南小店與雅致的歐式建筑交替呈現在眼前,這種景象不顯突兀,反而給人帶來和諧之感。
如果你去過沙坡尾,你一定會愛上這里的店鋪,這些店鋪沒有統一的“著裝”,從外墻、門臉到招牌、內飾,都彰顯著店主人獨特的審美。有的店鋪像是來自日本北海道,有的又像是來自某個北歐國家,這種在裝潢表達上的無拘無束,讓我為之著迷。在廈門大學,還有著名的涂鴉墻,那些肆意的線條和色彩,張揚個性又不失藝術感,充滿了自由與浪漫的氣息。
曾經路過一個鮮花攤,攤主是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我一走近,她便開始熱情地向我介紹每一種花材的名字。從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獨屬于廈門人的小小浪漫,這種浪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仿佛與市井煙火氣合二為一了,融入了廈門平凡的每一天。
閑暇時,可以去海邊看看街頭藝人表演。夜幕降臨,他們時而用樂器與月色和鳴,時而用歌聲傾吐年少時的夢想,時而停下來,與來往的游客熱情互動。據說很多獨立音樂人都有在廈門買房,他們中的許多人去過北上廣,住過地下室,但最終選擇來到這里,吃一碗熱騰騰的早飯,安心地與自己、與音樂相處。廈門,就是這樣一座能讓人隨心所欲,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生活的城市。
·城市名片鼓浪嶼·
鼓浪嶼名聲在外,早已成為廈門的城市名片。日光巖下的三角梅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島上的榕樹、鳳凰樹傲然挺立。這個小島上除了有林語堂故居和愛樂樂團,還有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等人文建筑。
鼓浪嶼曾是很多華僑實業家的居所,當年他們所建的莊園如今已成為鼓浪嶼的特色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菽莊花園,園林面積雖然不大,但它將江南園林和臺北板橋建筑融合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初入園內,游人的視線被園內一堵黃墻擋住,轉角之后忽見大海,內心豁然開朗。這種匠心獨運的“藏海”景觀,不失為中外園林史上的一大妙筆。
除了賞心悅目的園林,島上的各種小店也讓人驚喜連連,它們沒有被外來的時尚潮流淹沒,保持著傳統特色。許多人來鼓浪嶼游玩都會買一本蓋章本,每去一家店鋪就蓋個章,“文藝青年玩轉鼓浪嶼需要一整天”所言不虛!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以下簡稱“廈大”)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一所與中國共產黨同齡的大學。一百多年來,學校秉持陳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愛國、革命、自強、科學”的優良校風,打造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
如果要按照我的心意給廈大起個昵稱,我想叫它“最潮的大學”。為什么這么說?且聽我慢慢道來。
廈大很潮,這里的潮不是指濕度高。它像是高等學府中的弄潮兒,在日新月異的世界里,踏著巨浪勇敢地向前探索。廈大生于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是大海的孩子,它的血脈里流淌著浪漫與自由。一百多年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了廈大,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訓,銘刻在每一個廈大人的心中。“上善若水”,廈大像水一樣包容、寬廣、生生不息,廈大人像水一樣自由、奔放,流向五湖四海,去往一切需要我們的地方。
廈大的潮在于它的建筑。校園內的建筑風格是別具一格的,紅頂白墻,是中西風格的碰撞、古典與現代的交融。紅頂即中式的頂,有閩南燕尾脊結構;白墻是西式的“身體”,通體氣派,遠看宏大,近看又有細節可以品味。校史館的五彩雕梁更是美輪美奐,像春天的雨燕在舒展身體,從側面看,翻飛的屋檐重疊在一起,就像崇山峻嶺,那精致的水紋和龍紋象征著生命力和祥瑞,綠色瓦片的撞色設計讓整個建筑顯得不落俗套。有校友航拍過廈大建筑群,那些排列整齊、具有對稱美的建筑物,仿佛幾何圖案構成的抽象畫作,讓我不禁感嘆自己何其有幸,能在這樣的校園里讀書學習!
廈大的潮在于它的創新。你能想象我們有專門的體育課教學生如何爬樹么?你敢相信學生們會一本正經地練習八段錦、六字訣功法,仿佛武俠小說里的畫面么?隨著飛盤運動的興起,不少年輕人喜歡上了這種具有社交作用的運動,于是2021年,廈大就新增了一門叫極限飛盤的體育課。如此新潮的學校,就屬廈大了。
除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廈大還有讓人忍不住“N刷”的博物館。校園內的人類博物館是一座人類學專科博物館,由第一屆廈大畢業生、人類學家林惠祥創辦。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閩南文化信仰展館,參觀時能領略到東南人民豐富的精神文化。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歷史的印記,是人類學專業的同學們心中的瑰寶。
廈大教授王傳超曾說,世上本沒有學科之分,科學研究是為了探索未知世界,學科交叉和融合才能讓學者更全面地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他的話讓我受益匪淺。廈大人給我的印象也是如此,他們一直在努力學習和探索,絕不止在某一個方面出色。我的室友本專業的成績是班里的前三名,輔修專業的成績也名列前茅,還常常去聽其他專業的課。不僅如此,她還多才多藝,是學院的“十佳歌手”。我欽佩和喜愛的廈大人當然不止她一個,在這里,我結交到了許多至交好友。除了學習,我一有機會就會和他們一起外出“探險”,還成功學會了攀巖、沖浪等運動。
當然,我心中廈大最潮的地方還得是那勾起我無限回憶的涂鴉隧道——芙蓉隧道。芙蓉隧道堪稱廈大最著名的網紅打卡地,一到節假日便游人如織。我很少看到其他學校有涂鴉墻,更不用說這么長的一條密布著學生涂鴉畫作的隧道。墻上的一筆一畫,是無數個廈大學子的精神角落。
芙蓉隧道的涂鴉有各式各樣的風格:有含蓄的,也有張揚的;有粗獷的,也有細膩的;有華麗的,也有樸素的;有極具國風之美的,也有吸納外來風格的……說不清這里有多少種色彩,留下過多少個創作者的痕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隧道里看到過的一句英文,“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than winning or losing”,大意是人生中有很多比輸贏更重要的事。是啊,我們努力讀書,不斷奮斗,為的不是與他人爭輸贏,而是成為那個想要成為的自己。
這些都是廈大告訴我的。在我心中,這樣的潮,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 最美圖書館——廈大德旺圖書館 /
“周末去圖書館看電影吧!”“什么?去圖書館看電影?!”
沒錯,廈大翔安校區的德旺圖書館里就有一個小型電影院,大名叫“光影坊”,是專門為學生提供電影分享及教學輔助的小型現代化影院空間。因電影院容量有限,所以觀影需要提前通過校園網預約,先到先得。你可不要以為這里放映的電影都是“古早影片”,從紅色經典《紅星照耀中國》,到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再到治愈系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各種風格的影片都有。同學們注意哦,若臨時有事無法到場,一定要記得取消預約,否則系統將暫停預約權限15天。
德旺圖書館頗負盛名,還因為它又大又氣派。它的建筑單體面積達7.3724萬平方米,建筑高度為47.7米。它外觀宏偉壯麗、氣勢磅礴,是典型的嘉庚風格建筑——閩南式屋頂,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線腳裝飾,樓群為“一主四從”的組團結構。館中廳為橢圓形的挑高設計,抬頭仰望,視線可透過9層樓高的玻璃屋頂直入蒼穹。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紅瓦白墻的德旺圖書館就是整個校園中最亮眼的存在。
集美大學
集美大學(以下簡稱“集大”)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自然資源部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推免生資格單位,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大陸唯一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批準具有開展臺灣船員適任培訓資格的院校。學校辦學始于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18年創辦的集美學校師范部和1920年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商科,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集大和廈大有著很深的淵源,在地理位置上很近,在歷史上則如同姐妹——集大和廈大都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在我看來,集大雖然沒有廈大那么出名,但它的歷史文化底蘊、校園風光,可一點也不輸給廈大。它就像一個未被游客發掘的寶地,靜靜佇立在那里,在日復一日的歲月流逝中散發著獨屬于自己的魅力。
在我心中,集大就是美的集合。還記得我初中畢業時,和父母偶然來到廈門旅游,父母看著波光粼粼的海面,說退休后想住在海邊的別墅里,種花、養鳥,而我則在心中暗暗立志要考上這里的大學,不僅是因為廈門的絕美環境,還因為這里的人身上散發出的浪漫氣息。你永遠也想不到一個內陸城市的孩子對大海有著怎樣的向往。當我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就對自己說,既然要去集大,那么就用這四年,仔細地收集我心中的萬千美麗吧!
集大有很多個校區,每個校區的環境都很優越,建筑保存得都很完好。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校園里有太多美景,充滿青春氣息,所以經常被劇組作為取景拍攝地。前幾年大火的《左耳》《誰的青春不迷茫》是在財經學院的古門樓取景拍攝的,而《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我的早更女友》則是在航海學院的白樓拍攝的。在藍天和綠樹的映襯下,集大具有閩南風情的建筑被注入了獨特的氣質,站在樓下隨手拍一張照片,都是滿滿的“電影味兒”。
逛膩了校園,還可以坐著公交車,去看看廈門這個可愛的海濱城市。我的手機里存儲了上千張照片,海邊落日、七彩晚霞、椰林樹影、海上列車……你可知道,黃昏時的云是千變萬化的,每一天都不同,仿佛每一天都重獲新生。你可知道,坐擁大海的那些日子,我的內心是多么的明亮。我很喜歡去海灘上看海水沖過來的小貝殼、小海螺,它們每一個都不一樣,五彩斑斕的小小身軀上有著精致的幾何線條,每一個都像是自然界孕育出的寶石。我喜歡逛財經學院旁邊超有煙火氣的美食街,每到夜晚,人聲鼎沸,燈光在煙霧中閃爍著朦朧的光影,各種美食香氣四溢,讓人目不暇接。夏天去那里吃一碗奶茶味冰沙,簡直不要太幸福。
集大的美好,當然不止在風景,還在于人。集大校風很好,每一位同學都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熱愛。來到這里,受同學們感染,你會更頻繁地去自習室、圖書館。嘉庚圖書館的走廊里,總有許多同學讀書、背書的身影,我也常去。那里空氣很好,陽光斑駁地灑在我的書頁上,聽著旁邊同學的讀書聲,我也會更加專注。
在集大,我還參加了很多有趣的社團。還記得進校時社團招新,有好多學長學姐支著帳篷招呼新生報自己的社團,特別熱鬧。我從小就有一個關于表演的夢想,于是眼神立馬鎖定了“劇社”。社長很熱情地告訴我,在這里可以嘗試導演、編劇、演員、場務等各種工作,言語之間充滿了對社團的熱愛。當社長向我發出邀請時,我覺得非常奇妙,好像自己突然站在了舞臺中間。后來,我們時常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排練,演過經典劇目的片段,也演過由近些年熱門的電影改編而來的短劇。在這過程中,我逐漸褪去了青澀,變得成熟,學會了尊重合作的演員,尊重幕后的工作者,享受表演的每一刻。如果不是大學社團,也許我永遠沒法獲得這樣珍貴的體驗。
集大有自己的特色專業,水產養殖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海技術都是和海洋有關聯的熱門專業。如果你想要了解大海的奧秘,對航海方向的專業有興趣,美麗的集大是不錯的選擇。集大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19個。集大擁有福建省一級重點學科8個(其中特色重點學科2個),水產、船舶與海洋工程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集大船舶與海洋工程、水產入選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主干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群、水產與食品工程學科群入選福建省高峰學科,航運與港口物流學科群、區域經濟與管理學科群、閩臺體育文化學科群、數理學科群入選福建省高原學科。
廈門醫學院
廈門醫學院(以下簡稱“廈醫”)是2016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三所醫學類本科高校之一,也是廈門市唯一的醫學類本科高校。學校的辦學淵源可追溯到1898年在鼓浪嶼創設的醫學專門學校。學校有附屬第二醫院、附屬口腔醫院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習、就業機會。
除此之外,廈醫還是廈門市最“要臉”的高校,它在化妝品研究領域位于廈門各高校前列。它開設有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很適合愛美的你。
越臨近6月,我越容易回憶起在廈醫的點點滴滴。那年,我懷著滿腔熱情填報了廈醫的口腔醫學專業,被錄取的時候滿心歡喜。誰知道進校后,等待我的不是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而是每天頂著大大的黑眼圈熬夜背書的“苦命”日子。高中時經常聽老師們說“到了大學你們就輕松了”,但我覺得,大學的學習強度一點也不亞于高中。
我所就讀的口腔醫學專業是廈醫的王牌專業之一。我們專業的管理很嚴格,教學資源可謂是福建省數一數二的。老師們都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我最愛上的也是實驗課,親自操作才能更快掌握要點。最重要的是,口腔醫學專業的就業率很高,畢業后的薪資也很可觀。除了口腔醫學,廈醫還有很多不錯的專業,如藥學、護理學、臨床醫學、生物制藥技術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是廈醫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名譽所長。總而言之,廈醫是一個“寶藏學校”,我為母校自豪。
廈醫人大都是非常上進的,大一時,我的同班同學中就已經有在準備考研的了,那厚厚的計劃本和十足的學習勁頭,讓我非常佩服。在我心里,堅韌就是醫學生的代名詞。你有見過醫學生的書架么?除了放課本就是放課本,如果不是我們寢室是上床下桌的格局,書桌夠大,我都懷疑我會沒有地方堆放那么多課本。你有見過醫學生的宿舍么?臨近考試,整個宿舍樓都空蕩蕩的,大家仿佛都瞬間移動去了圖書館和自習室。老師們一直在培養我們對醫學事業的熱愛。有位老師說,不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都是高強度、高難度的工作,如果沒有熱愛,在未來面對誤解、質疑的時候,我們也許會輕言放棄,那我們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初心和汗水呢?
廈醫的很多地方都讓我深愛著。我愛在清晨走在廈醫的石板路上,這里的空氣質量真的好,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次對身心的洗禮。我愛夜晚的時候從宿舍樓向外望,能看到綿延的山和燈火通明的建筑。我愛這里的女孩子們,她們就像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美好又可愛。有一次我在圖書館學習,中途出去了一趟,回來后發現一個女孩坐在我的凳子上。我本來有些生氣,沒想到她一看到我來了,立即抱著書站0h0DWfv5Y3A+1AlcbCcttg==起來,誠懇地說:“抱歉,我沒找到位置,暫時坐一下,這杯奶茶送給你。”說著,把手里的奶茶遞給我。我瞬間就不生氣了,也禮貌地告訴她:“我一會兒還要再出去一趟,你接著坐吧,沒關系的。”就這樣,我們熟悉了起來,還互加了聯系方式,成了很好的朋友。
來到廈醫,少不了要去看海。當地鐵從幽暗的地下緩緩駛向地面,你會突然看到一縷亮光,很快大海的模樣就展現在你眼前。海面有時是松石綠色,有時是蔚藍色,黃昏時火燒云還會將海面映照成燦爛的金色。每次看到大海,我就會想到自己的未來,我很想問問未來的自己,內心是否也像這海浪般洶涌,生活是否也像海上的陽光那般閃耀。
高中時,我們的食堂有些簡陋,餐餐都吃固定的套餐,這讓我對大學食堂的口味沒抱太大的希望。誰能想到,廈醫的食堂給了我太大的驚喜。食堂飯菜便宜,有許多福建特色美食,出門還有萬達廣場,想吃什么應有盡有。于是,我和朋友開啟了在廈醫吃吃喝喝的日子,偶爾還會去找其他學校的朋友蹭他們的食堂。
大家都說“大學四年”,而我們醫學生往往要在學校待五年。對于這多出來的一年,許多人會有所抱怨,但我卻覺得這是醫學生的幸運。我可以比其他人多出一整年的時間,慢慢體會廈醫的美,慢慢與朋友告別,慢慢走向屬于自己的未來。
其他院校一覽
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是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直屬高校,有兩個校區,分別位于泉州和廈門。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始建于2004年,投入使用后設置的大多是理工科專業,建筑類、化工類、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實力較為強勁。與泉州校區相比,廈門校區一度成了“漢子們的聚集地”。不過后來有了新的變化,隨著華文學院遷入、音樂舞蹈學院和廈航學院的成立,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的男女比例有很大的改善。
“僑”字是華僑大學的一大特色,廈門校區不少建筑是海外華僑投資建設的,學校在華文教育與華人華僑研究領域頗負盛名,不少專業的同學也有成為海外教師志愿者的機會。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的幾乎每個學院都招收有境外生,這里成了小小的“世界村”。學校的潑水節、印尼文化節、水燈節等,讓同學們感受到了多元的文化,拓寬了視野。
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鷺江職業大學,自2004年升級為本科院校以來,學校的科研實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學校師生所主持或者參與的項目,如高速高精度三維自動點膠機、商用車駕駛室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等多次獲得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僅僅是在2018年,廈門理工學院在汽車以及計算機等領域所獲得的發明專利就有60余項。
廈門理工學院開設了許多特色專業,如閩南語在許多高校只是選修課,而廈門理工學院卻開設了閩南語特色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這個專業在各大電視臺頗受歡迎,畢業生就業率也很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閩南話播音主持水平測試標準在廈門理工學院首發,并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閩南語愛好者推廣。對于福建本地的學子而言,能聽到鄉音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廈門工學院
廈門工學院坐落于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是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學校現設有機械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建筑科學與土木工程學院、商學院、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外國語學院、博雅教育與藝術傳媒學院等6個本科生學院,還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等公共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38個,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六大學科門類。
“一園綠蔭映屋宇、四季紅英照樓臺”,廈門工學院的校園環境是出了名的好。經常會有影視劇來學校取景,比如《你的婚禮》《沉睡花園》等,學子們可以目睹拍戲過程,對于喜歡影視作品的人來說,算是一個隱藏福利。校內甚至還有湖泊、游艇和觀光車,行走其中,一時竟分不清是校園還是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