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8部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這是中國政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而發布的指導性文件,首次明確了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這無疑是金融領域發出的對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開展全面支持的“號角”。
過去十多年來,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資源環境壓力與經濟發展需求的矛盾、區域發展不平衡、資金和技術支持不足以及復雜生態問題帶來的挑戰。為解決這些突出矛盾,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分別于2016年和2024年4月份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一是通過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綠色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二是通過支持低碳、節能、環保項目,綠色金融可以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幫助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三是通過支持生態環保項目、治理污染等,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四是通過評估和管理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提升金融體系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防范由氣候變化、污染等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五是通過成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措施,重點支持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
截至目前,我國綠色信貸余額已超過35萬億元,覆蓋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等多個領域,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綠色基金的規模不斷擴大,綠色保險也在環境責任保險和氣候保險等領域逐步發展。
長江經濟帶綠色金融在過去8年里取得長足發展,但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一是長江經濟帶涉及多個省市間的協調執行,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保護優先級不一,可能導致政策落實的效果存在差異。二是綠色低碳項目往往面臨高投資、高風險、低收益的問題,這可能降低金融機構的參與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在推廣過程中可能遭遇市場接受度低的風險。三是綠色金融統計和碳排放核算標準化體系尚未完全建成,不同地區和機構在數據收集、披露方面的能力差異可能影響綠色金融的整體推進。四是長江經濟帶各地區的金融市場發展不均衡,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和產品種類相對不足,可能限制這些地區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的發展潛力。
為了更好推動金融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持,《指導意見》給出明確信號,即要推動金融對綠色低碳發展的全方位無保留支持,提出通過綠色債券、資產證券化、綠色基金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工具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具體措施。這表明,長江經濟帶的綠色金融工具日趨多樣,為不同類型的綠色項目提供了多元化融資渠道。
筆者認為,還有必要在以下幾方面發力,做好金融的支持工作。一是有必要進一步強化政策執行與區域協同。中央和地方政府需加強協調,確保政策在不同地區的有效執行??梢酝ㄟ^建立跨省市的協同機制,推動長江經濟帶不同區域之間的政策統一和資源共享,解決政策執行中的“堵點”。二是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風險管理機制。為應對綠色項目融資風險,可以通過完善綠色金融風險管理機制,例如建立綠色金融保險制度、加強項目風險評估能力,提升金融機構對綠色項目的投資信心。三是加快推動數據標準化和信息披露。加快制定統一的綠色金融數據標準,并推動金融機構建立健全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四是加快支持欠發達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對于長江經濟帶中西部地區,政府和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定向支持、財政補貼、政策性貸款等方式,加大對這些地區綠色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五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與技術創新。通過引入國際資金和先進的綠色金融技術,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