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1-6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969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2024年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32億元,同比增長2.0%。但一直作為經濟領頭羊的一線城市的社零數據卻讓人大跌眼鏡,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的社零增速數據北京為-0.3%、上海為-2.3%、廣州為0%、深圳為1%,深圳由于有港人北上消費的加持,所以增速數據略好,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社零增速全部低于全國的數據。如果單看6月份的數據,北京社零增速為-6.3%,上海社零增速為-9.4%、廣州社零增速為-9.6%、深圳社零增速為-2.5%,2024年6月份北上廣深社零增速全部轉負。
筆者從今年身邊的觀察來看,雖然臨近中秋,但月餅和茅臺等的消費與往年相比是明顯偏淡的。由于對消費的悲觀預期,以白酒為代表的消費股紛紛向下破位,創出自2021年初以來的新低。
隨著A股的市場低迷,IPO上市公司的數量大幅下滑,今年以來只有60余家企業在A股IPO上市,上市家數下滑近65%,但值得關注的是并購重組開始活躍,尤其是新“國九條”出臺以來,證監會多措并舉激發并購重組市場活力,進一步優化重組政策環境。國企央企成為并購重組的主力軍,比如近期中國五礦擬入主鹽湖股份、中國船舶擬吸收合并中國重工、國泰君安擬吸收合并海通證券,保變電氣控股股東兵器裝備集團正與電氣裝備集團進行輸變電裝備業務整合,廣晟有色實控人由廣東省國資委變更為中國稀土集團等等。
特別值得關注的證券領域的吸收合并,今年3月份,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提出到2035年的建設目標:形成2—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力爭在戰略能力、專業水平、公司治理、合規風控、人才隊伍、行業文化等方面居于國際前列,意見提出后證券領域的并購重組陡然加速。8月8日,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民生證券控股權;8月21日,國信證券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萬和證券53.09%股份,收購萬和證券控股權;國泰君安、海通證券9月5日晚間雙雙發布停牌公告,國泰君安證券擬換股吸收合并海通證券,國信證券也公告,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方式向深圳資本、鯤鵬投資、深業集團等公司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萬和證券96.08%的股份。
筆者認為消費股目前可能處于估值的至暗時刻,一方面社會零售數據不佳是行業的基本面的利空因素,但在交易層面也存在利空因素,那就是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正面臨嚴峻的贖回潮,越跌基民越贖回,為了應對贖回基金經理只能賣出,而賣出又導致下跌,消費股從交易層面進入了索羅斯所講的反身性理論的負向反饋期。除了紅利股自身造血能力較強外,在市場低迷期,并購重組的多發,也可能會帶來主題投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