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搬了新家后,愛花的她開始了自己的花園夢,天天買花苗,買種子,買花盆,沒多久,陽臺就被擺得滿滿當當,根本沒有下腳的地兒。她每天下班到家,就是給花澆水、施肥、剪枝、換盆,忙得腳不沾地。過了半年去她家,陽臺上僅剩下幾盆花了。見我疑惑,朋友解釋說,先前養了很多花,需要費時費力照顧它們,特別是到了夏天,需要天天澆水,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遇上出差更是麻煩,需要請人照管,這些花便漸漸成了她的負擔。照管不過來,她自己的身體吃不消,花的品相也不好。后來,她舍棄了那些不好養的花,只種了幾盆,人輕松很多,也開心起來。雖然只有幾盆花,但點綴出來的陽臺,更有韻味,空出的空間還能做喝茶休閑的場所。
細看那剩下的幾盆花,果真盆盆都是精品,把陽臺點綴得生機勃勃,或擺在茶桌上,或置放于墻角,或迎風招展,或含苞待放,與曼妙的白紗簾相互映襯,別提有多美了。而朋友在蒲團上盤腿而坐,面色紅潤,巧笑嫣然,那份悠然與自得,是曾經的她所未擁有的。
想起一個熱愛寫作的朋友,幾年來經常有作品在報刊上發表,可近一年發現,他發稿少了,細問一下才知道,他現在專注于寫精品,不追求數量,而是追求質量,確保每一篇都發在省級以上刊物。他說自己先前追求寫作數量,忽視了質量,所以在寫作技巧上一直沒有進步,這讓他整日惶恐不安。經過反思,他放棄了對于數量的追求,轉而追求高質量作品,內心反而平靜而祥和,寫得少一點,對作品反復地修改與打磨,寫作技巧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他體會到了少即是多的妙處。
少即是多是某個建筑大師提出來的理論,但它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孩子的學習,不要求他多刷題,而是要求他弄懂做過的每一道題,觸類旁通;家具擺設,不要求多,而是追求精,只需要寥寥幾件精品足以提升一個家的檔次。飾品也好,衣服也好,我們都常在追求數量上犯下了錯誤。往往是滿抽屜的飾品,卻不知戴哪一款,滿柜子的衣服,卻不知道穿哪件。除了選擇太多,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精品太少,試想一下,若是經過精中選精挑選的衣物和飾品,它們總是讓我們眼前一亮,愛不釋手,件件都是高品質的,我們一定就會少很多煩惱,而且整個人自信飛揚。
追求數量會壓低我們對于質量的要求,阻礙我們擁有高品質生活的腳步,愿我們都能擁有少即是多的思想和覺悟,讓生活變得輕盈而美好。
選自《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