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梗,也被稱為心肌梗死,指心臟供血供氧的冠狀動脈突然被堵塞,導致心肌細胞缺血壞死。在臨床工作中,醫生經常有一個夜班接診多位心梗患者的經歷。為什么心梗容易在夜間發作?睡夢中憋醒、心悸暴汗……這些都是夜間心梗信號嗎?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管堵塞的“原料”。它就像是水管內壁上的沉積物,會堆積形成斑塊,導致水流受阻。斑塊可能會破裂,產生碎片堵塞水管,這些堵塞物就是血栓,導致管道下游斷流。

每個人血管堵塞的情況不同,堵得越嚴重,低密度脂蛋白就應該控制的越低,因此血脂管理達標值一定要對號入座,認準安全線!
心梗容易在夜間發作。夜間心梗突發,主要可以歸納為3點原因:
1.活動減少、過量進食和水分攝入不足。
2.夜間休息時,身體的活動水平較低,水分攝入不足會導致血液流動減慢、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
3.過量進食、吃得太油膩等,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最終心臟供血不足,引發心梗。
在夜間,從睡夢中突然憋醒、噩夢心悸、心跳加快等,都很可能是心梗的前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以下突發表現,如胸痛(伴有呼吸困難、出汗等)、牙痛(突發,無法具體到某顆牙)、手腳發麻、腸道不適等,也要引起重視,一定要及時就醫咨詢。
首先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1.節制晚餐:七分飽為宜,忌油膩食物。
2.科學睡眠姿勢:建議將床頭抬高25厘米,俯臥或左側臥睡。
3.安全飲水:在睡前半小時、深夜小便后以及清晨醒來后,分別喝上一杯水。
對于風險人群來說,應該盡早遵醫囑用藥延緩血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