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濟正成為拉動城市消費的新引擎。
近年來,隨著政策加碼,成都音樂產業發展后勁勃發。從2023年開始成都演藝市場異常火爆,當年舉辦各類音樂演出4500余場次,全市音樂產業產值達568.53億元,同比增長13.13%。
亮眼的數據背后,成都如何持續推動國際音樂之都建設?
匯集音樂企業3500余家
“真金白銀”政策加碼
“今年上半年,成都大型演出市場迎來爆發期,在場次、觀眾、票房等方面均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成都市文廣旅局音樂影視產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尤其是今年暑期大型演出活動近40場,同比增長近70%,大型演唱會依然是市場熱點,部分音樂節通過差異化安排演出陣容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觀演人次及票房收入顯著增加。
演藝市場熱度走高,離不開相關政策引導。據了解,今年以來,成都通過提升服務水平、優化審批流程、加大補貼優惠等措施,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文旅資源進入。
今年5月,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出臺獎補政策,支持舉辦營業性演出,年度演出100場及以上的演出場所,每年可獲得最高50萬元獎勵;在該區舉辦大型演藝節會,同一活動票房收入不低于300萬元且活動規模累計達到1萬人及以上的,同一活動最高可獲得30萬元獎勵,同一企業每年累計最高可獲得400萬元獎勵。
此外,金牛區也正在制定促進賽事演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擬在支持引培鏈主企業及構建產業生態、支持賽事演藝主辦單位發展、支持票務平臺發展、支持賽事演藝企業人才發展等多方面出臺政策,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獎勵。
今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成都等6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規定,調整涉及成都文旅服務業開放、審批權下放等。7月29日,成都開出了首單涉外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許可決定,“歐陽娜娜2024巡演成都站”順利通過審批。
“以往的演出活動,由于舞臺搭建成本較高,往往在臨近演出前3至4天才搭建完成,但是舞臺未搭建完成,就無法獲得消防許可。”成都市文廣旅局市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企業困難,成都市文廣旅局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優化審批流程,在要件齊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實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將涉外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審批工作時限壓縮至8個工作日,以更好地吸引境內外演出公司來成都開演唱會,進一步拉動旅游、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一系列消費。
同時,成都本身形成了足夠的文化土壤承載演藝市場。據成都市文廣旅局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匯集音樂企業3500余家、音樂藝術院校及設有音樂藝術專業的高校19所、音樂唱作人才6.5萬人、音樂演出團體72支,音樂品牌活動27個,形成了音樂產業集聚區4個、音樂特色小鎮5個,擁有城市音樂廳、露天音樂公園等專業音樂演藝場館108個、錄音棚92個。
推動國際音樂之都建設
搶抓演藝經濟發展機遇
成都音樂產業的繁榮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近年來,成都加強對音樂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制定印發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音樂產業發展促進國際音樂之都建設的實施意見》《成都市“十四五”國際音樂之都建設規劃》《成都市建設國際音樂之都行動計劃(2021-2025年)》《成都音樂坊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等政策舉措,從引培音樂人才,壯大市場主體、激勵原創音樂,強化版權服務、發展數字音樂、繁榮演藝市場、鼓勵發展“音樂+”、深化對外合作等方面著手,提升成都音樂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同時,成都著力引培一批國際知名的音樂企業和音樂人才,創作一批體現國際化和天府特色的音樂作品,塑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IP,培育具有一流運營水平的演藝場館和樂團,形成一批標桿化、產業化、規模化的音樂融合聚集區,夯實國際音樂之都建設的產業基礎,提升城市音樂文化對外影響力。
“圍繞音樂產業發展目標,成都建立了工作推進機制,構建音樂產業政策包體系,精準匹配產業要素資源,實施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推動音樂相關企業發展,推進音樂產業再上新臺階。”成都市文廣旅局音樂影視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積極為音樂相關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成都推動企業積極對接“蓉易貸”“蓉易上”等智慧金融服務平臺,爭取各級政策扶持,已爭取國家、省、市相關扶持政策累計支持音樂企業和音樂產業項目328個,支持金額3.6億元;推動成都音樂文化產業基金注冊成立,完成1.8億元首期募資。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持續推動國際音樂之都建設再上新臺階。”該負責人表示,正在制定《成都市關于推動演藝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擬圍繞招引演藝經紀公司、推動演藝載體提質增量、打造特色演藝IP、支持“演藝+”發展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五個方面制定扶持舉措,搶抓演藝經濟高速發展機遇,推動成都演藝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持續打造音樂消費新場景,協調成都音樂文創總部基地、中演華天藝術中心等載體加快建設,推動金沙演藝中心盡快投用。開展高品質音樂品牌活動,加強賽事活動策劃,辦好第30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街頭藝人演出等品牌活動,強化國際音樂文化交流合作,加緊對接國內外知名團體藝人,舉辦更多高品質、國際范的演唱會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