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塑料大棚吊瓜生產廢棄物瓜秧是可再生資源,為使廢棄物瓜秧變廢為寶,循環利用,農技人員深入生產基地調研吊瓜廢棄物處理現狀,結合外地綜合利用方法進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處理建議。
關鍵詞 吊瓜;廢棄物;瓜秧;處理
為摸清塑料大棚吊瓜生產廢棄物瓜秧綜合利用現狀,研究探索吊瓜瓜秧變廢為寶綜合利用新路子,實施鄉村振新戰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大徐村開展塑料大棚吊瓜生產廢棄物瓜秧實地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及建議總結如下。
1 吊瓜生產廢棄物處理現狀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鎮大徐村是遠近聞名的吊瓜生產基地,該村塑料大棚吊瓜種植面積3 000多畝,加上附近村莊種植的塑料大棚吊瓜,生產面積4 000多畝,每畝產生瓜秧廢棄物超過1 000 kg,全年預計產生4 000 t左右,這些廢棄瓜秧少部分運回家做燃料,大多數隨意堆積在路邊、溝邊、閑置土地、房前屋后任其腐爛,或者就地焚燒,嚴重污染空氣和水源,焚燒產生的濃煙不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對交通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2 調研結果及分析
調研結束后,結合山東、北京、上海等吊瓜生產廢棄物瓜秧處理的辦法、措施,進行分析討論,廢棄瓜秧主要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2.1 作飼料 瓜秧含有一定的粗蛋白和纖維素等營養成分,可作為牛羊等禽畜補充飼料,一般可占禽畜飼料量的10%左右。但是瓜秧的營養成分相對較低,粗蛋白含量7%~10%(花生葉的粗蛋白含量高達20%)。瓜秧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過多飼喂可導致鈣、鎂等礦物質的吸收不足,且瓜秧飼料易吸水發生霉變,影響禽畜的生長發育。此外,吊瓜生產吊蔓時使用的尼龍繩殘留在瓜秧中,是加工禽畜飼料的主要障礙。
2.2 作肥料 瓜秧和其他農作物秸稈、禽畜糞等可進行有機肥堆肥發酵,改善土壤,培肥地力,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但是因為尼龍繩不易分解,不能循環利用,造成土壤再次污染。
2.3 作能源 瓜秧可作為燃料,但是由于瓜秧廢棄物內含有大量尼龍繩,秸稈打捆機或壓塊機等工作時易造成機械損壞,不能正常運轉。且瓜秧含水量高,干物質少,不易燃燒,收集加工成本高,造成能源利用困難。
2.4 作基料 實踐證明,將瓜秧和玉米芯、麥秸、棉籽殼、豆秸等粉碎后按照不同比例發酵處理,可以作為生產食用菌的主要原料。也可作為有機肥直接還田,優化農田生態環境。但是瓜秧廢棄物殘留大量不易降解的尼龍繩,不僅造成瓜秧粉碎困難,損壞粉碎機械,也引起土壤白色污染。
3 處理利用建議
綜合考慮大徐吊瓜生產廢棄物處理現狀和存在問題,結合山東壽光等省份的處理做法,對瓜秧廢棄物提出以下處理建議。
3.1 加大廢棄物瓜秧處理宣傳力度 通過廣泛宣傳,正確引導,讓瓜農深刻認識到廢棄物瓜秧隨意亂堆、焚燒等對土壤、水源、空氣等造成的危害,逐步讓廢棄物瓜秧合理利用變成廣大瓜農的自覺行為。
3.2 實行資金補貼 針對瓜農清除廢棄瓜秧內尼龍繩太麻煩,費工費時,成本較高,建議實行資金補貼,提高瓜農合理利用廢棄瓜秧的積極性。
3.3 建立垃圾堆放場 為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議利用閑置土地籌建垃圾堆放場,組織瓜農將廢棄瓜秧按要求運送到垃圾堆放場集中堆放。同時組織人員集中清理房前屋后、溝邊路邊、坑塘溝渠的瓜秧廢棄物,實現美麗鄉村的凈水藍天。
3.4 籌建環保秸稈焚燒爐 為減少瓜農隨意就地焚燒瓜秧廢棄物,建議籌建環保秸稈焚燒爐,將田間廢棄瓜秧收集,與泥土按比例投入焚燒爐燜燒,調節進氣量和排氣量,并對排放的煙塵通過二次燃燒、干、濕3種凈化手段實現二氧化硫零排放,生產無煙草木灰,作為養料,使瓜秧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
劉耀林,朱富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農林業技術推廣站,郵編462300。
收稿日期: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