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币鋵嵙⒌聵淙诉@一根本任務,就要進一步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2020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此次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不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優化,還是對教師隊伍素質的一次全面考驗,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不僅要具備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應用能力,還要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更高的法律素養。基于此,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
一、思想政治課程改革與法治教育銜接存在的困境
1.非法學專業教師備課壓力大
目前,雅禮中學的思想政治教師大多畢業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他們并未接受過系統性的法學理論與法律實務的教育,法律知識儲備欠缺。面對內容形式新穎、法律知識豐富的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教材,非法學專業的教師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自學與備課,對其中一些專有名詞的理解需要查閱文獻資料,甚至需要咨詢相關的專業人士。這不僅加重了教師教學的時間成本,還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習能力提出了雙重挑戰。同時,由于對涉及專業法律知識把握的準確性、嚴謹性缺乏信心,部分教師擔心在授課過程中會出現知識性錯誤,備課壓力較大。
2.課程時間壓縮導致學生學習任務重
課程改革后,陡然增加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選考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生也面臨著更重的學習壓力和更多的學習任務。盡管經過理解與運用,學生可以將知識內化于心,甚至倒背如流,但初學時難免產生抵觸與畏難心理,充分理解具體內容仍需花費大量時間。在理解性背誦尚不可行之時,學生面臨頗為繁重的背誦任務,或將影響其學習積極性。
3.教考銜接存在落差
囿于法律知識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學生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理解相關內容,但高考作為引導教學方向的“指揮棒”卻沒有在這個新模塊上進行深入考查,而是流于簡單的常識性試題。在固有應考思維模式下,學生就沒有足夠動力學懂和學透教材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深入講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度,讓學生理解和感悟法律背后的價值和追求。新課程改革要想真正起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在要求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打通知識學習與應用的環節,重視教考銜接,讓法治精神真正內化于心,進而外化于行。
二、優化路徑與實施策略建議
1.明確新高考價值定位,重視《課程標準》導向作用
其一,應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重視考試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考試評價對教與學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考試怎么考,教學怎么教”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這在高考這樣的大規模選拔性考試中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正因如此,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引導教學”“立德樹人”與“服務選才”列為高考的核心功能。從這一既有的現實出發,雖然《課程標準》是高中教學的根本遵循,但囿于相關條文的抽象性、宏觀性,學校難以在復雜多樣的教學實際中準確把握,而考試這一機制則較好地彌合了這一缺憾。因此,應當進一步推進高考命題改革引領、倒逼教學方式改革,以學科素養為核心,促進育人方式提質增效。
其二,應當進一步推動《課程標準》具體落實,加強教考銜接。不論新高考模式下教材和試卷內容怎樣變化,教學和考試命題都應當以服從和服務于《課程標準》為宗旨,實現“以標定教”“以標定考”?!墩n程標準》中不僅包含了教材編寫建議和教學注意提示,也囊括了考試命題建議,教師在采取新的教學方式、適應新高考的命題方式時應當依循這一可供參考的路徑,推動《課程標準》的具體落實。
2.加快教師隊伍建設,貫徹落實現代教育理念
首先,應當開展系統性培訓課程,增加教師法律知識儲備。基于目前大多數思想政治教師非法學專業出身的現實,針對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中的專業知識,除了督促教師自學外,學校還要加大對教師備課資料的檢查與監督,為教師提供系統性的法律知識培訓課程。各??陕摵辖M織統一的法律知識培訓,并邀請專業人士為教師提供法律知識授課咨詢服務,以增加他們的法律知識儲備,幫助其高效把握新教材的內容與精神。
其次,應當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應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采用情境式教學、議題式教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同時,要促進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給予其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其法治思維和素養。
最后,應當鼓勵學校開設校本課程,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應順應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現實需要,適當調整教學課時與課程安排,充分考慮本校學生需求,合理利用當地社區資源,開發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相關法律知識課程,舉辦法律知識學習與應用的相關活動。
3.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實現課內外相結合
課程改革不僅呼吁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也提醒學生及時轉變學習方法。學生應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素養,依循這一學科目標,學生應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與思想領悟。對新教材中較為生澀、專業的法律概念,學生必須有意識地開拓自身視野,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進而提升利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