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啟用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其亮點之一是倡導大量閱讀,并且鼓勵課外閱讀。“書籍本身不能改變世界,但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這就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大量閱讀,鼓勵他們課外閱讀。那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如何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呢?
一、抓準心理特征,激發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引導其愛上閱讀。
1.文本引讀法
教學中,教師可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選擇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畫報等,以擴充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豐富其語言積累,點燃學生的閱讀欲望。統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選用了《小兔子乖乖》《小松鼠找花生果》等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內容,生動有趣。這就要求家長重視并陪孩子一起閱讀,這樣既擁有了親子交流時間,又保障了孩子的課外閱讀時長,有利于促進孩子課外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
2.書目推薦法
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圖文并茂的童話、寓言故事等,對識字量不多的低年級學生而言,現階段主要是培養其閱讀習慣,讓他們愛上閱讀。
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恐龍展時,學生們激動萬分,筆者借此機會給學生們推薦了《我是霸王龍》一書。這本書文字不多,圖文并茂,學生能夠自主閱讀,且閱讀興趣很濃。
因此,教師應適時向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水平的課外讀物,例如,低年級學生對繪本感興趣,教師就可以推薦《驢小弟變石頭》《小熊不刷牙》《袋鼠寶寶小羊羔》等繪本;學生學會拼音后,教師可推薦《灰姑娘》《睡美人》等帶有拼音標注的課外讀物;學生識字量增加、閱讀能力有所提升后,教師可推薦《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故事大王》等經典閱讀書籍。
3.故事懸讀法
閱讀課上,筆者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給大家講故事,學生們個個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瞪得圓圓的,教室里鴉雀無聲。講到精彩的地方,筆者就戛然而止,設下懸念,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結果,成功地激起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營造閱讀氛圍,促進習慣養成
“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們充分認識到環境對習慣養成的影響之大。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1.創造濃郁閱讀氛圍
教師可以在班級的墻壁上張貼名人警句,例如:“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此外,教室里的黑板報內容堅持不斷更新,包括課外閱讀知識更新、名言名句更新等。設立班級圖書角,充分利用書櫥,鼓勵學生把家中閑置的圖書帶過來互相交換閱讀。成立班級圖書管理協會,實現圖書資源共享。每周開設兩節讀書展示課,展示上周的閱讀成果并出示本周閱讀書目,在班級中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
2.利用學校閱讀資源
學校的圖書室藏書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圖書室,閱讀各類書籍、畫報、雜志等,使學生豐富閱讀體驗的同時也開闊了眼界。
3.適時召開家長會
家長會的召開很有必要,能夠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可以讓家長和教師進行有效配合,共同為孩子打造良好閱讀氛圍。當家長看到孩子的閱讀成果時,會堅定陪孩子閱讀的信心,學生有了家長、教師的鼓勵和支持,也會增強閱讀的自信。
三、開展閱讀指導,提升閱讀效果
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指導課向學生傳授高效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讓學生會讀、愿讀,有效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
1.圖文結合法
低年級學生的課外讀物多以繪本為主,教師可以利用其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抓住閱讀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注音版《唐詩三百首》中《贈汪倫》一詩中的配圖里有兩個人,一個站在岸上,一個乘舟即將離去,背景則是開得正盛的桃花。學生閱讀詩歌,品味其中的情感韻味,再結合插圖中的畫面場景,對詩歌所描繪的情境和所表達的情感就很容易理解了。
2.默讀法
朗讀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默讀對其而言就有點難度了。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默讀的能力呢?首先要讓學生由大聲朗讀轉變為小聲讀,聲音越小越好,直到他們只張嘴而不出聲,即為默讀。其次,鼓勵學生用眼睛去讀,用心去讀,盡量避免用手指著認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后,當低年級學生學會默讀但不能堅持時,教師要及時督促、鼓勵和引導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
3.標記法
教育家徐特立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動筆能幫助記憶,鞏固知識。讓小學低年級學生養成邊讀書邊做筆記的習慣是必要的。但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的要求也不能太高,要從簡單的符號標記開始。
例如,學生可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句子用圓點標注出來,將不懂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并在旁邊加個問號,把不理解的詞語用圓圈圈起來,等等。這種簡單的標記方式需要教師做好示范,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做閱讀筆記,讓他們可以直觀、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動筆墨讀書”。
4.知識轉移法
能夠將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心靈所感受到的情感遷移到自己的知識庫中,這才是閱讀的目的。而實現這一閱讀目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讀書筆記。教師可建議學生使用“采蜜本”,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因此,教師應積極營造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堅持閱讀,提高學生閱讀品位,讓淡淡的書香伴隨學生成長,浸潤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