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井荷風的《荷風細雨》,營造了一種如綿綿細雨般細膩且溫柔的氛圍,使人讀來感覺輕盈流暢,仿佛置身于寧靜的夢境之中。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其在藝術構造上的獨特手法。首先,永井荷風擅長運用空間變換和時間跳躍的手法,來描繪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下給予作者的各異感悟。他通過描繪某一特定的時節、天氣,或者是人物行為,以此傳達情感。其次,永井荷風傾向于選擇恰當的意象,以營造出一種唯美和諧的氣氛,使得景物的特質生動且立體地展現出來,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最后,永井荷風的作品也傳承了日本文學中“物哀”的傳統。他通過具象化的語言,將當下的情感融入變動的景致中,使得讀者在欣賞《荷風細雨》時,能夠感受到清新雋永、唯美哀傷的情感。這種深刻的情感表達,使得永井荷風的作品在文學世界中獨樹一幟,備受讀者推崇。
【關鍵詞】《荷風細雨》;永井荷風;物哀
【中圖分類號】I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33-002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3.008
一、永井荷風及《荷風細雨》介紹
永井荷風(1879—1959),原名壯吉,別號斷腸亭主人、石南居士等,是日本近代唯美主義的代表作家。永井荷風的文學創作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他一生都堅持自己的文學追求,文學作品熱衷于體現江戶情趣與日本傳統的“物哀”之美。永井荷風于1952年獲政府頒發的日本文化勛章,1954年被推選為日本藝術院委員?!逗娠L細雨》是其散文代表作,其以悲惋的筆調表達了對江戶世俗生活的回味與向往,凸顯了一個傳統文人在社會轉型時期的文化批判眼光。這部作品讀來雋永清新,其中頗多藝術價值值得去挖掘,本文致力于探究其讀來清新雋永的原因。
二、情感的時空變換
在《荷風細雨》中,作者以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態為背景,去追憶過去在類似生活情境下的心情。在這個過程中,時間和空間在作者的腦海中不斷地轉換和跳躍,最后又回到現實。這種手法旨在強化某一特定狀態,并通過賦予天氣、景致等特定意義,展現出深厚的人文情懷。作者還擅長捕捉過去某個時刻與當下某個時刻的關聯。通過描繪某一相似的行為或情境,打通跨越時空的共感,從而實現情感的放大和深化。這種寫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強烈的共鳴力,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同身受,體會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與思考。通過以當前生活狀態追憶過去,以及突出刻畫過去與當下的關聯,作者成功地增強了對特定狀態的描繪,同時也賦予作品豐富的情感內涵,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生動且感人的畫卷。
在《雪日》篇,作者以雪天這一特定天氣為線索,從當下的狀態追憶起以往下雪時作者的不同情境,從而賦予雪天以特別的意義。作者自一個陰霾無風,臨近傍晚的日子開始寫起,從當下生活空間開始描述——作者置身于房間內部,房外飄雪,外面是女人的叫聲與賣豆腐的吆喝聲。從這一靜置的生活狀態轉向別處。接著作者回憶起“明治時代沒有電車和汽車的東京”,思緒隨著雪花飄到了巴黎和倫敦的雪景之中。巴黎的雪賦予作者靈感,使他想起了普契尼的音樂作品,進而聯想到哥澤歌謠中對雪的描繪。歌詞中的場景與現實中的雪景交織,引發了作者對歌謠情感效果的強化。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將思緒轉移到永春水作品中的雪景情節和人物上,將不同作品中關于雪的情感元素匯集到一起,融入當時的心境中。這樣一來,落雪這一特定天氣現象的寓意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和放大。通過以雪景為引子,將現實與歌謠中的雪景相互交織,作者成功地提升了情感表現力。這種情感的傳遞,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入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與寓意。
隨后,作者將回憶的時光和地點從文章開頭的室內轉移到創作《隅田川》這部小說的時候。這一轉變同樣是由于作者觀察到了落雪的景象,而時間正值黃昏。由于相同的景色和時間,作者的思緒轉換顯得尤為自然。作者想起了當時與童年好友井上啞啞一同在河邊賞雪的情景,此時屋內傳來了老板娘的聲音。接下來,作者描繪了老板娘的話語和她親切的語調。然而,作者并未沉迷于過去的時光,而是在這里暫停了一下,將思緒拉回現實,對比過去和當下的生活。那時熱情周到的服務,以及“市街的光景,那番心情,那番風俗,”再也“難得一見了?!边@種回憶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生活狀態的懷念。接著,作者回憶起當年與友人共吟詩篇的場景。這一回憶是為了追尋那個“人情溫潤的時代。”盡管物是人非,曾經陪伴身邊的朋友已經離世,作者在多年后的某個下雪傍晚,仍然回憶起那個充滿友愛的時代帶給他的溫馨。不僅如此,雖然作者沒有直接提及,但讀者可以感受到,在兩個時空之間的那段時光,當時的感受曾給作者帶來慰藉,并且那段時光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這種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入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歷程。
隨后,作者以落雪為觸發點,將思緒飄向了大久保家庭院中的一只鴿子。那時,作者的父親已經去世,他和母親搬到了空蕩蕩的家。回憶起山鴿的契機,是母親曾說山鴿來了就會下雪。每當作者回想起這個場景,他必然也會想起那時的生活狀態。所以每當“催雪的冬日”和“日暮時分”,他的心情就會變得“倦怠沉滯,寂寞難當”。作者借助雪景串聯起了不同時空的回憶。后來,作者賣掉了房子,過了三四年輾轉各地的生活,身邊的親人相繼離世。因此,每逢落雪時節,他都會想起母親的嗓音和鴿子。這時,文章的情感基調變得悲戚,作者回到現實,想到自己即將邁入七十歲,心境就像雪日的天空。接著,文章將回憶的地點轉到藥研護城河,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作者與一位姑娘在雪夜的柔情時光,將文章的調子從哀傷轉向柔情。最后,作者以模仿魏爾倫的詩歌作為文章的結尾,讓讀者在細膩且溫柔的韻味中沉浸不已。
文章以不同空間和時間的回憶為主線,緊緊圍繞著落雪這一特定的自然景象,勾起了許多往事,并從中反思現在的自己。這一切都在作者七十歲那年冬天的一個黃昏發生——他望著窗外不同人物的不同動作,回憶起過去雪景中的種種場景和心情。通過追尋往昔雪中時光的不同經歷,作者將感悟與雪景融為一體,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境界。從而使得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都與此刻的作者緊密相連,讓讀者感受到,正是過去那些不同的心境,才使得今天的雪景獨具一格,并賦予雪天特殊的意義。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地將過去與現在相互交織,以雪景為載體,展現出人生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這種獨特的寫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強烈的共鳴力,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入體會到作者的情感與思考。通過回憶與反思,作者與讀者一同探索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荷風細雨》中的許多其他篇章,作者也通過某一特定天氣現象來喚起過去的感悟和回憶。例如,《驟雨》一文以驟雨為引子,巧妙地將往昔的感悟與事情串聯起來。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不同劇作、繪畫和曲子中展現的驟雨場景,以及在不同地點如東京、巴黎、紐約等地遭遇驟雨的經歷。最終,作者將這些回憶拉回到寫作當下的時空,使得驟雨這一常見的天氣現象賦予了新的意義,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效果。這種寫法給讀者帶來清新雋永的感受,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此外,《荷風細雨》一書中的《草紅葉》篇同樣采用了這種描寫方法。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細雨為線索,描繪了不同場景中細雨的韻味,以及細雨中所蘊含的情感與回憶。通過這種寫法,作者將自然景觀與人的內心世界相互交織,展現出生活的美好與和諧。這些作品都表明,作者善于運用天氣現象這一獨特的手法,將過去與現在緊密相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閱讀這些作品時,讀者仿佛置身于清新優美的畫面之中,感受到天氣現象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與人生哲理。這種寫法使得作品獨具一格,為讀者帶來別樣的閱讀體驗。
三、清新雋永意境的營造
《荷風細雨》這部作品中,有許多篇章都構建出哀傷而別致的氛圍。作者將“物哀”的觀念融入文字之中,通過描繪景物色彩和狀態的變遷,將自然的興衰與生命的起伏緊密相連。這種寫法打通了不同感官的感受,讓讀者仿佛置身于作者創造的美麗境界。此外,作者的語言表達細膩且貼切,常將內心的感悟與自然景觀相結合。通過恰到好處的修辭手法,傳達出深沉的情感和意境。這使得文章讀來更加富有韻味,讓人沉浸在其中,感受作者所要傳達的美好與哀愁。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運用文字和自然景觀的結合,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與境界,體驗到生活的美好與哀傷。這種獨特的寫作風格,使得《荷風細雨》成了一部充滿韻味的佳作。
以《草帚》這篇作品為例,作者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切入點,通過清掃飄落的花瓣和樹葉,進而描繪出各種不同的花葉種類。這些花葉又引發出各種不同的情感,從而營造出多樣化的意境。在文章開頭,作者寫道:“因無聊至極,才要打掃落葉,以茫然的心情送走歲月?!苯又?,從初春時節開始,描繪出四季中在不同季節里活躍在歲月舞臺上的各種花葉,營造出不同的氛圍,給讀者帶來各異的感覺。文章從新春伊始,描述了掃帚下許多常綠樹的老葉,再到春末的雨季,作者將人類常見的感冒現象移植到自然中,猜測自然或許也患了感冒,因此常青樹的落葉才會擊打在窗紙上。隨后,作者寫道:“年中之勝景,當推首夏之新樹或晚秋之黃葉?!蓖ㄟ^描繪夕陽下不同葉子狀態的場景,以及木葉從“軟綠”到“濃黑”,再到“薄黃”的過程,表現出季節變遷帶來的惆悵與憂傷。
在這里,作者將樹葉顏色的變化與自己的憂愁情緒融為一體,延續了“物哀”的情結,使讀者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對花木也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憂傷。然后,作者將思緒拉回當下,描繪掃落花落葉的場景,將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將木葉的顏色比喻為管弦樂,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綠色管弦樂”與“黃葉管弦樂”。十月則標志著新的樂章。在這種通感手法的運用下,樹梢樹葉的意境更加形象化。接著,作者描繪了十月時節,庭院中樹木從泛黃到枯葉飄散的過程。雖然氛圍清淡而憂傷,但在這種氛圍中,作者還描繪了胡枝子頑強的生命力,展現出十一月半依然挺立的景象。這使得在枯萎與暗傷的意境之外,又給人帶來一股向上的力量。隨后,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繪了十一月的藤葉、蠟梅、樸樹變黃的美景。細致地刻畫了石榴葉金黃飄落的場景,石榴葉飄落的地方,暮色朦朧,落于池水,增添了一絲幽趣。從側面展現了石榴葉為秋色增添了趣味,使讀者感受到,秋天并非只有蕭瑟與枯寂,還有一絲幽美的韻味。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指出,即使寒冬時節,所有葉子都脫落,菊花也早已生出新芽。最后,作者回到當下,表現出一種豁達的心態:雖然每年景色大致相同,但只要心境更新,總能感受到幸福。
總而言之,《草帚》篇顯見作者對生活之熱愛的關懷。作者細膩描繪四季植物,引人入勝,體現自然之美。作者利用植物特性醞釀氛圍,使得文章有生氣?;仡欀参锷L,作者得新感悟,顯其生活敏感。文中“物哀”傳統,展現其豐富情感。文章始于掃落葉,簡單動作成感悟生活契機,自然有趣。讀者可領略作者熱情和感悟,感受生活中的詩意。細致描繪,帶人入多彩世界,感悟自然之奇與生命偉大。作品清雅,生活氣息濃厚,展現和諧自然與人類關系,予人美感和深思。除《草帚》之外,作者在《立秋所見》《五月》等篇章中,同樣營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這些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多與作者的感悟緊密相連,通過意境的巧妙營造,作者將景物與自己的情感融為一體,使讀者感受到和諧與愉悅。在這些作品中,作者運用了清麗悠長的語言,描繪出貼近不同景物的形容。這種細膩的描繪不僅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更凸顯了他獨特的藝術視角。這種貼近自然的表達方式,使得文章在構造技巧之外,展現出一種自然而和諧的美感。與此同時,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感悟,賦予了作品豐富的情感內涵。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仿佛置身于優美的畫卷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魅力。這種藝術性的提升,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令人陶醉其中。
總之,在《荷風細雨》中,作者憑借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深厚的文學素養,成功地將自然景象與個人情感融為一體。通過清麗悠長的語言和貼近自然的表達,作者營造出一種和諧暢快的閱讀體驗。在領略自然美景的同時,讀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
四、結語
《荷風細雨》這部作品一直以來深受讀者喜愛,贊譽不斷。作者通過巧妙地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使得文章讀來異常流暢。這些手法并非僵化死板,而是根據表達的對象靈活調整,具有隱性和靈動性。文章中最打動讀者的地方,便是其中蘊含的真摯情感,作者總能自然而然地將個人的思緒與景致相聯系,使得讀者產生共鳴,感同身受。這篇文章僅從作者的寫作角度剖析了其作品讀來清新雋永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其寫作方法,必須真正感悟到某種情思才能落筆。作為日本作家,永井荷風深受日本文化影響,認為自然是生命的母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源。他們以親和的態度觸摸自然、感悟自然。再加上作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學基礎和自然情懷,使得其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永井荷風的其他文學作品同樣具有極高的自然性,體現了人文與自然的和諧,這也是他被稱為日本唯美派開山鼻祖的原因。通過對自然景致的細膩描繪,永井荷風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詩意的境界,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心靈的寧靜。
總之,永井荷風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無數讀者,就在于它們充滿了自然的氣息和人文關懷。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感悟,將自然與心靈相融合,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讀者不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還能體會到作者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這種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得永井荷風的作品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永井荷風.荷風細雨[M].陳德文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15-52.
[2]王園利.永井荷風作品的自然審美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3]李陽,張同勝.永井荷風“物語”書寫中的西方文化體驗研究[D].蘭州大學,2020.
[4]李曉.永井荷風中后期小說的創作特征——以“形影相吊”為中心[D].山東大學,2014.
[5]張麗紅.永井荷風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D].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胡崢,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