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黨員干部要深刻把握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改革成效回應群眾關切。
提升能力本領,打牢群眾工作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工作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我們黨靠群眾工作起家,同樣要靠群眾工作實現長期執政。”黨員干部要想贏得群眾的支持與信任,必須要有過硬的群眾工作能力和本領。一要提升深入群眾的能力。黨員干部要常到基層,勤接地氣,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躬身實踐中,增進群眾感情、把準群眾脈搏,始終站在群眾立場上考慮和解決問題,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二要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要時刻關注群眾需求,暢通問題反饋渠道,確保辦得準、辦得快、辦得好。三要提升組織群眾的能力。黨員干部要通過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感化群眾,以優秀的品德修養、過硬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公仆形象帶動群眾,充分發揮和凝聚群眾的智慧、力量,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深入察訪民情,暢通群眾工作之渠。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只有深入了解民情、民聲、民意,才能做實做深做細群眾工作。一要邁開步。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踐行“一線工作法”,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又要到困難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確保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提出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二要敞開門。要敞開大門傾聽民聲,主動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變談訪色變為主動接訪,通過信訪渠道摸清群眾愿望和訴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加以改進,更好為群眾服務。三要用好網。黨員干部要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通過抖音、微信等自媒體,把準網絡群眾需求“脈搏”,搭好政府網民“連心橋”,及時掌握網上輿論動態,了解網絡輿情民意,使我們的工作更加符合群眾的所思所盼。
破解民生難題,提升群眾工作之效。黨員干部要從群眾的急難愁盼中尋找工作切入點,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一要“用心”,堅持問題導向。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找準找實問題的堵點難點和關鍵點,分類研究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辦法。二要“用情”,精準靶向施策。要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頭等大事,針對當前困擾群眾的痛點、難點問題,既要感同身受,更要對癥下藥,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三要“用力”,敢于攻堅克難。面對當前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和長期未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要敢于攻堅克難,能馬上解決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解決的,要拿出解決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讓群眾有盼頭。
持續改善民生,回應群眾工作之盼。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黨員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民生實事,讓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一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要把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大力招引一批能提供就業崗位的優質企業,不斷培育就業新的增長極;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促進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二要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要推進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重點領域制度創新,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三要強化民生兜底保障。社會保障體系是群眾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發揮好政策托底功能,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真正為群眾生活安康托底。
(作者系宜城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