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縣城具有熟人社會的特性,這里的人們傾向于一種強社交關系。而且由于地緣和人際關系緊密,小城的價值觀容易趨同,群體認知和觀念往往根深蒂固。隨著年輕人將考公考編的目標瞄向縣城,這群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上岸后,對縣城的人際關系和縣城的種種特性,是何種感受。這里對于他們,到底是圍城還是堡壘?
28歲的時候,陳澄通過考公回到老家廣西南寧下屬一個縣城的民政系統。他在當地遇到的體制內同學很少,目前只有高中同學劉赟,他剛剛調入縣檢察院。
陳澄和劉赟雖然祖籍都在這個縣,但陳澄來自農村,在縣城里的關系幾乎是空白的。而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劉赟,他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都是縣城人,還有家里在這兒多年積累的人脈,讓他走到哪都有認識的人。
山西人賈先麗性格大大咧咧,三年前她考入石家莊近郊一座縣城的融媒體中心。在這里,除了另一名同事和賈先麗同齡,其他人最少都比他們大十來歲?!皼]什么好競爭的。關系挺簡單的,沒感覺圈子不圈子?!辟Z先麗在宿舍自備了兩大瓶老家的陳醋,在食堂打了飯總會倒上一些?!奥犂蠁T工說,以前融媒體中心還是廣播電視臺的時候,省臺經常來要人,大家都不想去,嫌壓力大?!?/p>
相比單身的陳澄和賈先麗,已婚有孩的山東人楊千然覺得,縣城雖然人際交往比較多,但可以試著融入,也可以選擇隔離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拔乙粋€女的,也不指望大的發展,孩子他爸的收入能給我們娘倆生活足夠的保障,我就想帶好孩子的同時,工作上踏踏實實把該干的干好?!?/p>
楊千然一家人從杭州回來后,她考入縣委宣傳部。楊千然自稱是個i人,不喜歡交際,不必要的應酬她都推掉了,她覺得有以前的三四個老朋友就足夠了。
隨著年輕人將考公考編的目標瞄向縣城,這群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上岸后,對縣城的人際關系和縣城的種種特性,是何種感受。這里對于他們,到底是圍城還是堡壘?
被問到對于人們常說縣城的關系盤根錯節怎么看,楊千然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哪的關系不是盤根錯節?只是縣城人少,有些關系就算看不清但也猜得八九不離十,就好像很復雜一樣。不像大點的地方,你摸都摸不清有哪些關系,但這并不代表沒有?!?/p>
陳澄跟著劉赟混圈子,結識了不少人,也漸漸知道了,一起玩的年輕人誰家里都是什么背景,他們中有不少人的父母是公務員、教師,或者有一方在做生意。這些子弟大多數時候還是比較理性,但時間久了能感受到他們潛在的一點囂張。
有次劉赟帶來的一個朋友,平常性格溫和的一個人,那天跟家里鬧了矛盾心里不痛快,在酒吧跟人發生沖突,把人打了。在劉赟這邊一幫朋友的勸解下,對方接受了2000元賠償,沒有報警。事后他說,“雖然說喝了酒,但我心里明白,咱們人多,而且我們兄弟些怕哪個?”
從那以后,陳澄對這樣的圈子多了一絲警惕。而其后的一件事,促成了他從擴張圈子到反思和整理身邊的人際關系。
有次劉赟叫來的朋友里,有個城關鎮砂石廠老板。陳澄聽說過城關鎮上的砂石采挖權被人壟斷了,但是之前爭奪得很兇,還發生過砍傷人事件。陳澄多次提醒同學,不要和這樣的人有牽扯,自己也慢慢減少了與他們的聚會。
“沒必要,你也不容易真正進入他們的圈子。還是踏踏實實的好?!标惓蜗袷窃谡f給自己聽。
作為一個縣級融媒體平臺的小編,賈先麗工作上接觸到的公務員比較多。對于網上有人說小城里的公務員很多都是體制內二代,她說自己的感受是,有一些小圈子里交往的都是家庭背景差不多的,可能二代比較多,但是這不代表體制內二代占多數,尤其是最近幾年招錄的公務員里,各種家庭背景的都有。
楊千然抗拒在圈子里社交,還有一個原因是覺得,年輕人的圈子不該那么功利化。在有些小圈子里,誰家里權勢級別高,誰就更中心一些,家庭背景決定年輕人在交際圈里的話語權。她覺得,雖然這個現象在哪都不能避免,但是,縣城的人際圈子就那么大,日復一日在其中很不舒服,她于是“沒有多的選擇那就不參加”。
年輕人回到老家,也意味著重新聯接了自己家在當地的家族關系,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難免跟親戚故舊走動頻繁起來,尤其是當有了體制身份以后,很多人情世故無法避免。
陳澄在村小時教書特別好的林老師前幾年因病去世了,師母沒什么文化,經常找林老師以前的學生幫她的兒子辦低保、辦殘疾證,為孫子上學爭取點優惠,盡管很多時候他們并不符合條件。師母找到他會說,“以前林老師早就看好你,多么多么器重你,還給你買過書。”
陳澄對林老師感恩在心,但這些話說出來,就有點變味的感覺。本著對老師的感激,在職責范圍內,他能傾斜的盡量傾斜。
一個縣城體制內的身份對家里人的照拂,在無形之中也能起到作用。四川的陸肅肅說起,丈夫的妹妹以前被妹夫家暴過,丈夫遠在外省的時候,多次警告妹夫也沒起到什么作用。他回來以后,入職的是縣交通運輸局,雖然還只是普通科員,但跟妹夫一起喝酒的時候稍微“拿點架子”,妹夫至今沒再敢“犯渾”。
陳澄感覺,經常一起聚會的朋友,雖然口頭上說有事會互相幫忙,但隨著制度和監管的收緊,很多事情大家不會輕易答應,沒人愿意冒那么大險。
而他們能夠幫忙的,有些自認為影響不大。陳澄的同學劉赟,之前在派出所工作的時候,一個哥們聽了“大師”的話要改名字,前后找他幫忙改了四五次。
多名受訪者說,很多可以正常走程序的事,周圍的人也習慣找熟人,主要圖一個辦事順當,有些流程能有人好聲好氣一次給講清楚。
而其實這種熟人關系的維護和使用,背后彼此之間難免各有一些讓渡。
楊千然所在科室的副主任今年4月休了20天陪產假??剖依镏挥?個人,主任、副主任和她這個科員。少一個人的話,工作都分攤到其他兩人頭上,壓力可想而知。但主任還是說,該休就休。
他們三個人在平常工作中,也不乏互相分擔。副主任休完假回來,緊接著,主任因岳母摔傷骨折、孩子發燒兩頭跑,其間副主任和她幫主任分擔了不少工作。
后來主任的岳母不治去世,領導還給主任批了假去辦理喪事,如果按照規定的話,直系三代以內才有喪假。
“我不知道這到底違不違規”,但楊千然說自己體會到,單位里領導和同事還是在人情味和規則之間有一種平衡。領導們對規則的理解和把握也不斷有所調整,所以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地方,這種平衡程度并不一樣。
對于選擇了家鄉縣城的人來說,回到縣城也意味著回到家人身邊,親人之間彼此扶持,帶來慰藉。但家庭就是一個小的社會場域,其中的矛盾不可避免。
楊千然選擇回到家鄉,有一個細節起到了關鍵作用。她在一次回家看望父母時,給媽媽買了一條金項鏈,一向強勢的母親在那幾天對她特別溫情。親情的牽絆,加上給孩子一個安穩生活的愿望,最終促成了她回家的打算。
然而,當她真正回來后,發現一切都沒有變。
哪怕她全憑自己的努力,讓家族里有了第一個“公家人”,母親在親戚前“凡爾賽”夠了以后,回到家還是一樣強勢,言語中充滿“埋怨和打擊”。母親還想讓她給親戚家小孩找工作,理由是“多拉攏點親戚朋友”,她表示辦不到,母親就更有理由說她“什么本事都沒有”。楊千然每每懷念婚前自己一個人在杭州打拼,雖然無依無靠,但心里很自由。
賈先麗講起她的大學同學陳佳琪,因為戀家回到甘肅家鄉。陳佳琪父親早年在縣城的紅棗生意做得很大,家境殷實。家里托人給她安排了當地郵政局的事業編制工作。然而,這種踏實感最終還是在現實中被撕開了裂口。
陳佳琪遇到小學時的一個同班男同學,同學幾番追求,又托人到她家提親,家人知道男生家境不錯,勸說她都是一個地方的,知根知底,于是二人走進了婚姻。然而,在兩人的孩子2歲多的時候,陳佳琪發現丈夫出軌了。更糟糕的是,這種八卦在縣城很快就傳得盡人皆知?!翱h城沒有秘密。”賈先麗說,她對于自己沒回老家感到一絲慶幸,“其實我沒回老家還是挺好的,這兒熟人不多,閑話就少。”
陳澄也覺得,縣城不僅藏不住秘密,對他人隱私、個體個性,也不那么尊重?!安环纤麄兊挠^念、認知的,就是有問題的,私下里喜歡對別人的事‘蛐蛐’,沒什么尊重別人隱私的觀念?!?/p>
“關鍵那些人,還天然有一種存在即合理的感覺?!辟Z先麗說自己反復分析對比過,“在大城市,也不是沒人說閑話,但是影響不會那么直接,地域比較大,可以稀釋掉別人的閑話。而且在一個比較多元的社會里,個體的個性和遭遇不會顯得那么突出。這就是見怪不怪和少見多怪的區別。”
“關系、圈子、人情,這些都不是縣城的特例,不同的地方只是具體程度的區別罷了?!睂τ诳h城體制內外人際的復雜,一些年輕人表達了這類清醒的看法。他們覺得,在這些問題不算問題的情況下,縣城生活經濟壓力不大,體制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有踏實感。
但也有一些年輕人會感覺交際窄,有時候無聊?!昂苌儆腥四軓囊婚_始就確切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夠坦然接受?!标惓巫猿?,偶爾還是會懷念,在上海時和一群陌生的同齡人約著體驗各種新式的活動。
楊千然雖然面臨原生家庭的困擾,但好在工作壓力不大,加班不多,有老友在身邊一起吐吐槽,能夠獲得自我療愈。她比較遺憾的是,精神生活少了點,比如目前還沒有遇到能一起深度談論哲學話題的朋友。
總體來說,從他們的反饋中能夠感受到,縣城的體制內工作,基本能夠托住年輕人的現實生活,但對于想要更多一些精神世界、希望獲得多一些自我成長的人來說,則覺得還有些不足。
“關系、圈子、人情,這些都不是縣城的特例,不同的地方只是具體程度的區別罷了?!睂τ诳h城體制內外人際的復雜,一些年輕人表達了這類清醒的看法。
另外,對于個人的晉升發展這些長遠的人生規劃,陳澄感覺身邊不少體制內年輕人和他一樣,并沒什么清晰的認識。大部分人對于能在體制內擁有一份穩定工作表達過滿意,大家常說的是,“你不想想,普通公務員是大多數,一個縣里多少人一輩子也熬不成正科級。”
雖然這樣說,但大多數普通公職人員,對機會還是不乏期待的,無奈的是不知道機會在哪里。他們自己對職業發展懵懵懂懂,大部分人家中長輩也無法提供有效的提點和指導。說起同學劉赟已經調了三個單位,且一個比一個好,陳澄認為,“別人上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積累的眼界和資源,是多少人無法克服的差距?!?/p>
對于楊千然來說,她對個人的發展問題并不糾結,她憂慮的是,是否因為自己選擇回到縣城,而影響孩子未來的圈層。
入職縣委宣傳部以后,周圍的人刷新了她對教育的認知?!爸車念I導、同事更重視孩子的教育,能為孩子教育投入的也更多,孩子的學業確實平均更好一些?!?/p>
但楊千然回到縣城后才發現,縣城的教育讓她感到失望。近年來,縣城小學里增加了很多周邊村鎮的孩子,而學校的師資和硬件卻跟不上??h城中學的整體水平也在下滑。楊千然一直以高中母校縣城一中為驕傲,她讀書的時候,縣城一中名聲在外,班上甚至有3名從省會轉來的同學,包括當時新任縣委書記的兒子。而現在學校錄取分數線逐年下降,畢業生考上好大學的比例越來越少。
遠在四川的陸肅肅感受近似。她入職不久得知,科室主任的孩子在初中時就被送到成都讀私立中學,學費、住宿費、伙食費,一年不下6萬元。陸肅肅默默算了一下,自己一年的工資不吃不喝也不夠。
楊千然和陸肅肅的想法一致,她們覺得,雖然小城生活給了自己安定的感覺,但還是希望能托舉孩子到更大的世界去闖蕩,至少讓他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根據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