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角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一種活動,也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幼兒實現自我發展。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操作各種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區角活動材料是幼兒參與區角活動的媒介,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為幼兒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區角活動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
科學、豐富的區角活動對幼兒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區角活動能夠吸引幼兒,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積極參與區角活動,從而獲得發展。
二是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各類區角活動能夠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在科學區,幼兒可以通過操作各種實驗器材,了解事物的變化過程,提高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語言區,幼兒可以通過聽故事、讀繪本等活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數學區,幼兒可以通過操作數字卡片、形狀拼圖等材料,提高數學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
三是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區角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材料,并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由地操作材料,進而增強自主性和創造性。
四是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區角活動不僅是幼兒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還是幼兒與同伴互動交流的過程。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可以與同伴合作、交流,從而提高社交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五是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和人格塑造。區角活動可以為幼兒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礎,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和人格塑造。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合作的快樂、探索的樂趣等,這些體驗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當前幼兒園區角活動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成品化
在當前的幼兒園區角活動中,材料的投放過于成品化。部分教師在區角活動中提供的材料大多是現成的、固定的,很少根據幼兒的需要提供低結構材料。這不僅影響了區角活動的質量,還影響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高。
區角活動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幼兒在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全面發展。要想達成這個目標,教師就要讓幼兒自主地操作材料。但部分教師提供的成品材料居多,使得幼兒失去了操作的欲望。
此外,為了應付檢查,部分教師會擺放一些精美的成品材料。但這樣的材料并不能真正激發幼兒的興趣,也無法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久而久之,區角活動就會流于形式,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二)忽視幼兒的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發展速度不同,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但部分教師忽視了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每個區角的材料同質化嚴重,致使幼兒在選擇區角和材料時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幼兒會因缺乏挑戰性而不參與區角活動,有的幼兒會因難度大而失去興趣,無法發揮區角活動的教育功能。
(三)材料缺乏探究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投放區角活動材料時應該注重材料的探究性。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教師只注重材料的豐富性,忽視了材料的探究性。例如,在開展科學區的沉浮實驗時,部分教師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如塑料瓶、木塊、石頭等,讓幼兒進行沉浮實驗。但其很少提供記錄表、記錄筆等工具,導致幼兒只能簡單地擺弄材料,很快就失去了探索的興趣。
三、幼兒園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根據主題選擇區角活動材料
開展幼兒園區角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知識與經驗。因此,在投放活動材料時,教師要考慮材料與主題活動的內在聯系,并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投放合適的材料。
例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動物大世界”中,教師可以根據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有計劃地投放區角活動材料。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與幼兒共同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圖書、玩具等材料,并將這些材料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到區角中,引導幼兒布置“小動物的家”。隨著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區角中增加各種動物拼圖、動物食品等材料,讓幼兒進行自由交流,并引導幼兒開展簡單的角色扮演活動。這不僅能豐富幼兒對動物的認識,還能培養幼兒對動物的情感。
又如,在“探索色彩”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觀察園區中不同花朵的顏色,然后在美工區提供彩紙、顏料、畫筆、畫板、剪刀、膠水等材料,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顏料畫出自己喜歡的花朵,或用剪刀剪出花朵的圖案,以加深幼兒對花朵的了解,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二)關注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
幼兒園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應以幼兒為中心,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材料,以充分發揮區角活動的教育功能。
首先,教師在投放材料前可以通過觀察幼兒在園區的活動表現、與幼兒進行交流互動、定期收集幼兒的反饋意見等方式,深入了解幼兒的喜好,并以此為依據選擇合適的材料。小班幼兒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在語言區投放以圖畫為主的故事書;中班幼兒對游戲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在益智區投放各種玩具;大班幼兒喜歡動手操作,教師可以在科學區投放各種材料。
其次,教師要注意材料的大小、顏色、材質等,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材料,使其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以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區角活動,從而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小班開展益智區活動“給小動物找家”時,教師可以提供內容較為簡單的圖片,以便小班幼兒理解,幫助他們提高認知能力。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教師可以適當加大材料的難度。又如,在開展科學區的沉浮實驗時,教師可以先提供一些體積相等但重量不同的材料,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在幼兒了解簡單的沉浮原理后,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體積和重量相同但材質不同的物品,鼓勵幼兒繼續探索,讓幼兒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
最后,教師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發展水平等因素,投放合適的材料。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教師可以選擇更簡單、易于操作的材料;對于年齡較大的幼兒,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材料,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活動,鼓勵幼兒參與材料的收集和制作。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廢舊物品再利用”活動,引導幼兒將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變為有趣的玩具或手工作品,以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三)及時更新活動材料
幼兒園區角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自主性活動,旨在通過豐富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區角活動材料的更新是激發幼兒興趣的重要手段。隨著幼兒興趣的變化和發展水平的提高,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材料,以滿足幼兒新的發展需求。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提供實物、圖片、模型等活動材料,并根據幼兒的反饋和活動的進展情況,適時更新和補充材料,以確?;顒硬牧夏軌驖M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教師還應考慮材料的難易程度和操作步驟,確保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操作。在投放活動材料前,教師應制訂詳細的計劃,明確每個區角的活動目標、選擇的材料、投放的數量等。在投放之后,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的反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更新,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投放材料后,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并為幼兒營造安全、舒適、溫馨的環境,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參與區角活動。教師還可以在區角中放置一些裝飾品,或播放合適的音樂等,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結語
在開展幼兒園區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活動材料??茖W、豐富、適宜的活動材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提高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區角活動的開展,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投放有針對性的區角活動材料,以更好地發揮區角活動的功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東營市利津縣鳳凰城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