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地域文化視角出發,研究了陜北地區鄉村景觀設計,探討了陶藝小品在鄉村景觀中的應用及其設計方法。研究發現,陜北鄉村景觀具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但面臨同質化和文化流失的挑戰。陶藝小品作為傳統藝術形式,能夠有效結合地域文化與現代景觀設計,提升鄉村景觀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設計方法應注重挖掘和傳承陜北傳統文化,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特點,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陶藝小品,同時兼顧實用性和可持續性。這些策略和方法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陜北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地域文化;鄉村景觀;陜北地區;景觀設計
1 前言
陜北地區位于中國陜西省北部,擁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和獨特的鄉村景觀。地域文化在鄉村景觀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對鄉村歷史發展過程中文化脈絡的延續,對鄉村社會更迭中民俗風貌的展現和對鄉村居民世代記憶的保留。在我國鄉村振興政策的快速推進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鄉村旅游建設受城市化進程的影響,面臨著景觀同質化、地域文化流失的發展現狀。所以如何在鄉村景觀設計中充分挖掘和展現地域文化特色,成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將從地域文化的角度出發,對陜北地區鄉村景觀設計進行研究,以期將保護與傳承地域文化應用到陜北鄉村景觀設計上。
2地域文化與鄉村景觀的基本內容
2.1地域文化的基本內容
地域文化是一個多元且復雜的概念,它不僅包含了某一地區長期以來的歷史積淀,而且還體現了該地區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這種文化形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通過體力和智力勞動創造出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既包括歷史遺跡、民俗風情、生產方式等有形的文化表現,也包括自然景觀、建筑形式等無形的文化元素。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的歷史性、區域性和獨特性,這些特點使得不同地區的文化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風貌,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瑰麗畫卷。
陜北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表現在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獨特的地理環境、濃郁的民族風情、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創新與發展的活力等方面。這些特色的形成,既是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當地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智慧結晶。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繼續加強對陜北地區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和研究,推動其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2.2鄉村景觀的基本內容
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景觀形態,它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受到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它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融合了自然環境與鄉村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鄉村風貌、發展歷史、自然景色和自然資源。與城市景觀相比,鄉村景觀具有更強的自然性和人文性,是一種多元化的景觀類型。這種景觀不僅是自然風光的展示,更是鄉村文化和歷史的見證。
2.3地域文化與鄉村景觀的關系
鄉村景觀作為地域文化的物質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民俗和生活方式等文化信息。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地區特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狀況,更是地域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舞臺。通過對鄉村景觀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可以有效地弘揚和發展地域文化,提升鄉村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同時,地域文化也是鄉村景觀的價值體現。當然,鄉村景觀的建設和改造也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注重生態保護和環境美化,使之成為城鄉居民共享的美好家園。
3 陶藝小品在鄉村景觀中的應用
3.1陶藝小品在景觀中的作用
陶藝小品作為藝術與實用的結合體,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通過獨特的形態和色彩,增添景觀的審美價值;同時,具備實用功能,如座椅、花盆等,提升功能性。陶藝小品還承載著文化傳遞的功能,展現地域特色與歷史文化,增強景觀的文化內涵。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使其成為鄉村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陶藝小品激發公眾對藝術的興趣,促進社區文化活動,增強凝聚力。總之,陶藝小品是鄉村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元素,對于提升鄉村環境品質和文化氛圍具有積極意義。
3.2陶藝小品在鄉村景觀中的應用
陶藝小品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它們不僅能夠提升鄉村的藝術氛圍,還能有效地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社區的發展。陶藝小品可以通過模擬傳統農具、民間故事中的元素或地方特色建筑,將鄉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以立體的形式呈現在景觀中。在鄉村公共環境中,陶藝小品可以被設計成公共座椅或指示標志等,既實用又具有藝術價值。另外,陶藝小品可以作為生態景觀的一部分,如模擬小動物形態的陶罐作為花盆,既增加了景觀的趣味性,也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獨特的陶藝小品也可以成為鄉村旅游的亮點,吸引游客前來參觀。通過以上這些應用可以發現,陶藝小品不僅是鄉村文化的載體,也是社區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工具。
3.3陶藝小品在陜北鄉村景觀中的設計方法
深入研究陜北地區鄉村的地理特征、氣候條件以及當地民眾的審美習慣和生活方式后,陶藝小品的設計方法要重視以下幾點:
3.3.1材料與工藝
使用陜北本地的陶土,這種陶土質地細膩、可塑性強,經過適當的處理后可以制作出質地堅硬的陶藝品。考慮到陜北冬季寒冷,陶藝小品應選擇耐凍融的材料,確保在極端天氣條件下也能保持完好。工藝上采用手工拉坯、雕刻等傳統的陜北陶藝制作工藝,不僅保留了傳統技藝,還賦予了陶藝小品獨特的藝術風格。
3.3.2設計風格
結合陜北的黃土高原地貌,設計出形態獨特的陶藝小品,如模擬黃土塬的微縮模型,或者以黃土為主題的抽象雕塑。借鑒陜北傳統建筑的元素,如窯洞、古城墻等,將其簡化并藝術化,使陶藝小品既具有地域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
3.3.3功能性設計
設計的陶藝小品應具有實用功能,如陶制的座椅、花盆、路燈等,這些小品不僅能夠美化環境,還可以直接服務于村民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考慮到陜北地區干旱、少雨且寒冷等氣候特點,設計的陶藝小品應具有一定的耐候性和保溫性,也可以具有儲水功能,如陶罐、陶碗等,既具有實用性又能作為景觀點綴。
3.3.4文化元素融入
在陶藝小品上繪制或雕刻陜北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等圖案,通過藝術的形式傳承和弘揚當地文化。或者利用陜北民間的剪紙藝術,將其圖案簡化并應用到陶藝小品上,使作品既有傳統韻味又具有現代感。
3.3.5生態友好
陶藝小品的設計應遵循生態友好的原則,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使用可再生或易于降解的材料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設計可回收利用的陶藝小品,鼓勵村民在不需要時能夠將其歸還或重新利用。
4 地域文化視角下陜北地區鄉村景觀設計策略
4.1地域文化視角下鄉村景觀設計原則
4.1.1地域性原則
地域文化視角強調設計需尊重和挖掘當地文化、歷史、自然環境及社會特征,以展現鮮明的地域特色并滿足現代鄉村發展需求。設計實踐需考慮文化傳承與保護、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地域風貌塑造、社區參與共享等多方面因素,確保鄉村景觀設計既具文化魅力又適應現代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4.1.2交互體驗原則
交互體驗原則強調鄉村景觀設計需注重人與環境互動,創造互動性強、豐富情感共鳴空間,提升人們對鄉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些空間既是社交休閑場所,也是展示鄉村文化、傳承歷史記憶、促進文化交流的載體。
4. 1.3生態可持續性原則
地域文化視角下,鄉村景觀設計須重視生態可持續原則,深入了解并尊重當地生態環境,制定和諧共生的規劃方案,避免破壞原生態系統,注重能源高效使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保護改善自然環境,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4.2地域文化視角下陜北地區鄉村景觀設計策略
4.2.1強化地域文化表達
鄉村景觀設計策略聚焦于強化地域文化,通過提煉文化元素、融合設計元素、講述故事及打造文化活動空間,凸顯鄉村獨特身份與特色。此策略旨在將鄉村景觀轉變為地域文化傳承的載體,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榆林佳縣赤牛坬村以本地建材如土塊、紅磚、巖石構建住宅窯洞(見圖1),既展現質樸風貌,又深化鄉村文化底蘊,增強了地域文化特色。
4.2.2促進歷史文化傳承
文化傳承是地域文化延續的關鍵,景觀設計展現各地歷史、建筑及精神文化。應尊重歷史,最小干預修繕,同時提取文化符號,融合傳統與現代,創新詮釋地域魅力,保護歷史遺跡,既守文脈,又賦新生。赤牛坬村的陜北景墻(見圖2),飾以豐收農作物,生動展現窯洞與農耕文化,凸顯地域特色。
4.2.3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在于實現文化與生態的和諧共生,利用自然肌理,營造自然和諧的鄉村景觀,同時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體措施包括:堅持生態優先、修復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基礎設施等。這些措施將景觀設計立足于整體空間的表達,尊重自然發展規律,這使鄉村景觀設計既能使設計回歸自然,又能展現當地地域特征。這項策略有助于提升鄉村生態環境,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考慮到陜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赤牛坬村的植被配置以耐寒和耐熱的本土植物為主導,具體結合喬灌花草,注重常綠落葉搭配,精細修剪灌木,選早熟草坪,確保景觀美觀實用。
4.2.4激發鄉村社會活力
現在的鄉村景觀設計極易忽視風俗文化,比如村里的廟會、集會,鄉土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使鄉村漸漸失去了活力,因此希望通過景觀設計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鄉村整體活力。在設計過程中,讓民俗文化以一種新的方式回歸村民生活,既能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又能為鄉村景觀設計增添活力,營造一個既舒適合理又能傳承民俗文化的景觀空間。鄉風民俗作為地方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地方的歷史印記和生活智慧,赤牛坬村有民俗活動場所,既為村民提供了民俗表演的舞臺,又為村民提供了農作物晾曬的便利,構建了獨特的鄉村景觀。
5 結論
本文從地域文化的角度出發,探討了陜北地區鄉村景觀設計的方法和策略,強調了在設計中應尊重和保護地域文化,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通過陶藝小品的應用和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設計原則,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設計策略,以期在提升鄉村景觀品質的同時,傳承和發揚陜北的傳統文化。未來的研究和實踐中,應繼續深入挖掘陜北地區的地域文化資源,結合現代設計手法,創新鄉村景觀設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郭旭,孫秀麗.地域文化視角下鄉村景觀設計探究[J].現代園藝,2024,47(02):90-91+95.
[2]程國華.鄉村村落景觀改造的策略[J].居舍,2023(11):128-131.
[3]左小珊,馬曉燕,劉揚.GIS在鄉村景觀規劃與保護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4):6761-6763.
[4]余露.基于地域文化的鄉村宜居性改造設計研究[D].導師:孟琳,王澤猛. 蘇州大學,2021.
[5]唐海燕.地域文化視角下的鄉村景觀設計研究——以某村莊景觀規劃為例[J].城市建筑,2022,19(24):168-171.
[6]匡麗春.地域文化特色視角下美麗鄉村景觀設計研究[J].明日風尚,2020(20):20-21.
[7]楊月.地域文化視角下陜北城郊型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研究[D].導師:劉曉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