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我國已經在農村建設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資源,并且農村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新型的農村經濟實體的轉變與新農村社會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可以優化的部分,特別是供銷合作社建設。供銷合作社是能夠更快地完成農村建設與城鄉結合的一個媒介,可以全方位地帶動農村建設的各個主體,加快市場的優化建設步伐。基于此,首先對歷史上的供銷合作社進行概述,其次分析供銷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和問題及其改革的意義,最后提出具體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農民合作經濟;供銷合作社;發展現狀;問題;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5-0013-04
2022年10月,《湖北日報》發表了“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 373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這一消息在網絡上爆火。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看到“供銷社”這個詞,還誤將其認為是最初始的供銷社,殊不知新型的供銷社發展模式是鄉村振興在這個時代的新生產物。
2005年修訂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章程》中對“供銷社”這一概念根據當代的歷史背景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并從四個層面進行了釋義。第一,供銷社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確實是一個經濟組織;第二,供銷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集體共有的合作組織;第三,它是一種集體合作的,具有經濟性質的組織;第四,其社員組成絕大多數是農民。而作為新時代的經濟組織,供銷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壟斷為主的組織,而是更加的包容,與城鄉建設中的各個市場主體有著密切聯系的一種組織結構,是從農民出發,具有“工具性”價值,開始聯動其他市場主體為農民、農業服務,有效溝通,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一、歷史上的供銷合作社
“供銷社”最早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參考蘇聯成功的國家建設經驗,結合我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我國農民、農村建設問題上提出的概念。當時,根據不同的服務行業,這一概念衍生出很多不同的衍生詞,例如,“茶葉合作社”“鹽務合作社”。供銷社是我黨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將更多的資源集中起來,從而能夠更加高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為人民解放與戰爭的勝利提供有效保障而由我黨牽頭創辦的。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社會矛盾發生了轉變,在農村建設過程中,需要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合作社在這一階段為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別是在1950年7月成立的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開始對全國范圍內的不同類型的合作社進行整編,將全國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使得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逐漸形成一個較為密集的城鄉服務網絡。這一網絡下的農民可以實現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并且更好地完成農村建設,使得城市與農村,農民階層與工人階層等實現了有效的互動,成為經濟發展的有效依托。這是供銷合作社在歷史舞臺上發光發熱的重要時期。
1958年后,我國將商業部進行改革,并嘗試將供銷合作總社與之融合,經過兩次的努力沒有實現完全融合。這一時期的供銷社將大量的資源,特別是煤油、食鹽、白糖、布匹等緊缺物資都牢牢掌握在這一組織框架內。因為這一特點這些產品的物價制定、供給數量、質量等基本上由供銷社制定,而供銷社內的各種職位也就隨之成為最熱門的“鐵飯碗”。可以說“供銷社”這個具有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的經濟產物,在經濟困難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物資極度匱乏之時,實現了平均分配的社會主義經濟價值,不僅起到了穩定物價的作用,而且還避免了經濟混亂所產生的嚴重后果。
2014年4月,我國在多個地區開展了供銷社的新型城鄉建設經濟主體的試點建設,在試點區,各省份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供銷社的改革創新相關指導文件。各試點單位為了更好發揮供銷合作社的作用,為了更快完成農村建設與城鄉結合建設任務,全方位帶動農村建設的各個主體,拉動市場的優化建設步伐,與農民建立緊密聯系,并且將其進行高效運作,在供銷合作社的建設過程中發揮出政府與市場的作用,以及這二者的有效性方面的特殊作用為切入點,將供銷社打造成聯系我黨與農民之間的有效媒介。2016年各試點單位成功交出滿意的答卷,從而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型的供銷社發展模式。而對于各個城市以及不同的農村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真正將農民與合作社進行有效的銜接,二是要將供銷社打造成能夠為農民更好服務并且與其他市場主體有效聯動的一個綜合性的平臺。
通過對供銷社在我國各個時期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供銷社是從戰爭年代出現的,并且帶有較為強烈的“紅頂”商業性質,在最初的階段享受著我國政府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而供銷社的發展也帶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能夠實現國家穩定與國民經濟的增長作出重大貢獻。
二、供銷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和問題
(一)供銷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截至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已經遍布了超過3.1萬家供銷社,與中國郵政部門與電信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打造了具有上下游鏈條一體化的生態鏈關系網,這種形式的供銷社網點數目達到了40萬個。據統計,在2021年的時候,僅供銷社這一結構性組織就已經為全國范圍內的農民實現了與農業相關的產品銷售金額27 591億元,較同期增加了24.3%。這一組織為農業初始產品、半加工以及全加工產品的流通打造了一條完整的商業鏈,有力地輔助了農村建設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化,供銷社已經從國有企業模式轉變為民營企業化管理。很多供銷社也實現了現代化的股份化管理。目前,供銷總社中已經有16家供銷社、15家主管社團完成了事業編制改革,16家直屬企業單位進行了股份化改革。在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年代,供銷社中網絡的產品種類以及樣式也逐漸增多,而且銷售渠道也逐漸拓寬,在進行惠民服務的時候也有更多的方式以及途徑。而就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說,供銷社也在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中摸索。
(二)當前供銷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定位方面,因為供銷社涉及更多的主體,使得相關主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聲音。當地政府對供銷社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如果政府部門對供銷社的組織性質的認定不清晰,對供銷社需要發揮的功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那么供銷社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亂象也就在所難免。有些供銷社主要是與社會相關企業合作,認為只要與企業進行有效的功能鏈接,就可以完成供銷社的職責,但是卻忽略了這一過程中農民所起的作用,認為農民在其中是可有可無的。而這種想法從本身就已經否認了供銷社這一主體的基本定義,違背了供銷社成立的初衷。還有一些人將供銷社當作一個可以謀取私利的部門,缺乏組織性、紀律性,有些同事則是沒有把握住供銷社的服務宗旨與服務本質,只看重短期的利益卻忽視對供銷社網絡的建設與升級,沒有做好農產品、農副產品的市場拓展與產品價值的提升,沒有做到“三農”服務精神,使得農民沒有從中體會到政府為其提供的便利,沒有切實做到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發展服務,為鄉村振興服務。
另一方面,缺乏后續支持與持久力。雖然目前已經建設完成的供銷社有很多類型,并且在數量上也占有一定優勢,但總體來說其服務質量并不高。很多供銷社的規模相對來說較小并且較為分散,202778f196ac0013d27dac2f8c3118cf66f8c7c62aacf4004f099b50dc06e75c能夠提供的服務種類并不多,農民并不能夠通過供銷社將農產品、農副產品更快、更大利益化地銷售出去,而且供銷社本身的地位也沒有被眾多的企業、組織發現其優勢,合作共贏的合作者相對來說不多,使得供銷社本身的生存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
三、新時代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意義
(一)建設新時代供銷合作社的理論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發展鄉村經濟,并將其作為我國社會發展奮斗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未來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強化農村建設與城鄉結合建設,發展多種經濟模式,重點激活各種類型合作社。新時代供銷社的發展理念以及發展總體要求中,將最基礎的農業生產到農民生產生活所需的各個方面都囊括其中。想要實現農村發展的全面振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實現農村的經濟發展,并建立一個全新的農村經濟生態圈,其中農業產業發展是最基礎的部分。因此要重視能夠帶動城鄉經濟發展的供銷社這一重要載體,將其打造成具有我國獨具特色的經濟組織,使其能夠有效地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以及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新時代供銷合作社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組織,要具有中國特色,要具有市場經濟特點,要具有合作機制的性質。
(二)建設新時代供銷合作社的現實意義
一是統籌發展與安全。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是供銷合作社建設的指導方針。未來的發展中,供銷社所需要經歷的是十分嚴峻的考驗,能否在這些挫折中逐漸成長、站穩腳跟是十分迫切的基礎條件。只有能夠發展并且能夠可持續發展,才能完成供銷社的終極目標,完成黨和國家賦予其的使命,實現農民的富裕與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農業的突破之路。而將與“安全”同等重要地位強調出來的“統籌發展”,也是極為重要的。統籌發展是指要在發展過程中能夠統領全局,實現整個產業鏈與供銷社網絡的全面發展。并不是只有重大的領域才涉及安全問題,很多領域都需要有一個安全的保障才能更好發展。因此要保證全方位的安全是極為重要的,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安全問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勢必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只有將自己打造成“六邊形戰士”“360度無死角”,才能適應惡劣的生存環境與國際態勢。因此,要從宏觀的角度準確理解和把握。
二是保障農業安全。我國未來建設農村經濟主要是要構建一個內循環。所謂的內循環就是使農產品處于上行的態勢,使工業產品處于下行的態勢。從目前情況來看,工業產品想要下行,大多數都是借助網絡平臺來進行渠道銷售,這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成熟的市場發展體系。而對于農產品來說,如果要在這個領域上行,還有一定的難度。首先,需要國家加大對農產品的扶持力度,并且在進行農村建設方面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其次,需要在滿足基礎的農產品產量的基礎上,適當種植高產經濟作物、高價值經濟作物。目前,各個環節中的難點就是在農產品的銷售方面。很多農產品是在具有一定的新鮮度與保鮮度的基礎上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在電商渠道中物流的運輸時間長短以及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對農產品的損耗、農產品保鮮等都很難把控。而合作的物流行業對于農產品的運輸、存儲等方面也需要重點考察。例如,我國的青海、寧夏地區,雖然已經建立了農村供銷社組織,但是因為運輸的問題,渠道沒有打開,目前來說還沒有發揮出供銷社的作用。所以說,保障農業發展的安全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優化。
三是打造供銷合作社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國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強化農村建設。目前來說,我國在進行農業發展建設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傳統農業進行升級改造,逐漸打造具有我國自身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打破城鄉之間的壁壘,加強城鄉之間的溝通。供銷社建立的初衷就是要為農民、農業服務,因此要積極打造“三個力量”。各級政府要加強對供銷社這一組織的準確定位,強化供銷社網絡的建設,逐漸將供銷社作為農民、農業與其他經濟主體之間聯系的樞紐進行打造,逐漸完成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轉型與優化,真正實現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的發展服務。
四、新時代供銷合作社的建設路徑
(一)強化對供銷社的政策扶持
切實強化農村“三變”改革,積極打造供銷合作社系統,實現集產、銷、信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合作性的經濟組織。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在農村建設方面提供的優惠政策,在建設供銷社的時候要力爭上游,將好的資源爭取到自己的網格中,并促使其為供銷社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輔助支持。同時,積極拓展業務類型及渠道,擴大產、購、銷領域,必要的時候增加公益性的服務項目,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網絡體系。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重視農民在其中的作用,因為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農民的參與,而且供銷社成立的本身就是要為在農村生活的農民服務。因此,要努力強化助農意識,建立多層次的、高效的以村級為基礎的供銷社組織。
(二)糾正錯誤思想,構建組織體系
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首先,要有統籌發展的意識,要在發展的過程中統領全局,實現農業整個產業鏈與供銷社網絡的全面發展。要認識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民的地位,要重視農民在供銷社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具有明確方向的指導意見與發展規劃。其次,要強化供銷社建設過程中基層成員的組織培訓與再教育。對供銷社成員進行基礎知識的普及,讓每一位成員對自己的工作業務范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只有意識到位、思想正確積極,才能找到工作的關鍵問題,找出主要矛盾,然后解決問題。具體而言,可以對不同層級的農業發展相關責任人、鄉鎮干部、技術人員等,進行有規劃的培訓,由淺入深,逐步深化供銷社建設的核心思想以及相關指導文件的思想。
二是積極構建新型基層為農服務網絡。供銷社的建設是為了讓農民富裕,而其中的關鍵點是供銷社網絡的建設。供銷社是一個媒介,是為農民提供基礎的生產資料,要拓展農民技術服務范圍,拓寬農業發展網格化道路。例如農產品的上行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以此為基礎提高休閑、娛樂、醫療等方面的城鄉綜合服務水平,提高農民幸福指數。
三是積極搭建為農服務的公共平臺。我國對于民生建設是十分重視的,不斷加大對惠農服務的政策傾斜力度,希望通過全方位的資源與元素的聚攏有效搭建為農服務平臺。供銷社要充分發揮其優勢,以自身為基點向外輻射,逐漸形成城鄉服務網絡體系,并發展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服務平臺。
(三)增強新時代供銷社的市場競爭力
一是加大創辦力度。目前我國已經通過不同的渠道與方式建立了超過10萬家具有專業素質的合作社,加入到合作社的農民戶數已經超過1 500萬家,其中加入股份制合作社的農戶達到6.8萬家。供銷社是依托國家的優惠政策以及各經濟主體的積極配合,利用獨特的優勢為當地的農業發展服務而創辦的經濟性質的、合作性質的組織。可以通過品牌創建、股份融資、產銷一體建設等,強化農民與供銷社之間的聯系,提升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性的能力,使供銷社成為振興農村建設的重要經濟組織。
二是提高發展質量。供銷社的服務質量是供銷社發展的命脈,只有服務質量得到保障,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去。對此,要成立規范的供銷社組織結構,完善內部的相關規章制度,公開化、透明化地辦理各項工作事宜,切實為農民辦實事。培養骨干力量,通過優秀的帶頭人、負責人帶領供銷社保質保量地為廣大群眾服務,為國家建設、農業建設作貢獻。
三是強化服務功能。供銷社建設的初衷是為農民服務。而對于農民而言,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更加便捷的服務才是他們所需要的,而這也是成立供銷社的初衷,同時也是供銷社建設的總體規劃思路。供銷合作社是國家在“十二五”期間提出的鄉村建設的全新的農村發展模式,是可以將農民的利益與供銷社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此為紐帶強化城鄉之間的溝通,幫助農民提高平均收入水平,提升農村的整體GDP指標。供銷社可以積極開展信息服務的推廣,通過將農業專業技術向農民普及,與大型的綜合超市、批發市場等進行產銷直接對接,并且建立地標產品,積極打造品牌力量,提升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能力。
四是推進創新發展。供銷社是在2015年開始試點,2016年開始向全國范圍普及。供銷社在發展過程中為我國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相對來說新型的供銷社模式的發展時間不長,只有在發展中不斷摸索,將傳統農業發展的各個方面,例如種植業、養殖業等,逐漸發展為集農產品的生產、銷售,農副產品的加工、銷售,農業相關的金融服務,土地流轉等方面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對于規模相對不大,抗風險能力相對不強的供銷社,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并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供銷社的“二次聯合”提供基礎支持。
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新型的供銷社模式應運而生,而且與其他經濟發展模式與組織模式不同的優勢也是無法替代的。通過與不同的經濟主體合作建立供銷社服務網絡,可以充分發揮供銷社的優勢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的發展服務、為振興農村服務。供銷合作社在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中要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擔當更加重要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廖運鳳.對合作制若干理論問題的思考[J].中國農村經濟,2004(5).
[2] 梁劍峰,李靜.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治理結構的沖突與優化[J].經濟問題,2015(1).
[3] 孔祥智.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組建中的股權設置及權能研究[J].理論探索,2017(3).
[4] 孔祥智.農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5] 鐘真,穆娜娜.莒南縣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運行機制調研報告[J].中國合作經濟評論,2017(2).
[6] 應瑞瑤.合作社的異化與異化的合作社:兼論中國農業合作社的定位[J].江海學刊,2002(6).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the New Era
ZHANG Xiaodan
(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China has invested a lot of resources in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appearance of rural areas has undergone earth shaking changes, there are still many parts that can be optimiz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rural economic entiti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new rural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re a medium that can accelerat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can comprehensively drive various entities in rural construction,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market optim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firstly, an overview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history is provided. Secondl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reform, are analyzed. Finally, specific construction path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y;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The significance of reform; Construction Path
[責任編輯 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