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盟簡報》報道,中國是東盟國家第三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報道分析稱,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并正迅速成為該地區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之一,這一事實凸顯了中國投資對東盟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分析稱,2022年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激增至154億美元。中國在東盟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加。
專家解讀
此前,中國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202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東盟投資占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1.4%,占流向亞洲對外直接投資的15%。隨著東盟國家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心,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拓展中呈現以下新亮點。
第一,依托“兩國雙園”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成為中國企業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兩國雙園”是指兩個主權國家在對方境內互設園區、聯動發展的一種新型產能合作方式。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兩國雙園”建設合作成果不斷落地。“雙園”結對合作機制下雙方園區不斷提升產業互聯、設施互通、政策互惠力度,成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新高地。2023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福建設立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標志著“兩國雙園”建設進入全面、實質性落實階段。園區批復以來,福建充分發揮僑務大省優勢,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福建企業赴印尼投資項目17個、投資399.3億元。廣西在推動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中印尼經貿合作區等合作項目上取得了務實成效。
第二,東盟國家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熱門市場
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發布的最新企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超40%的中國企業計劃未來3年向東南亞擴張,排名前三的投資目的地國家是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東南亞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起點。福建泉州3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選擇在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印尼等國投資設廠。江蘇國泰投資21.48億元在越南、緬甸建紡織產業基地,南通新華寧工藝服裝在柬埔寨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安徽海螺集團在印尼建設紡織機械廠。在新興產業方面,中國品牌深受東盟市場的歡迎。以泰國為例,2023年1—8月,中國品牌占據泰國純電車型80%左右的市場份額。不僅如此,包括比亞迪以及上汽、長城、長安、埃安等多家車企已經宣布在東南亞建廠。
第三,跨境電商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中快速成長的新業態、新模式
截至目前,中國與新加坡、泰國、老撾、菲律賓等6個東盟國家簽署電子商務合作諒解備忘錄。據廣西商務廳消息,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與東盟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正駛入快車道。 目前,南寧、崇左、柳州、賀州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北海、欽州、防城港、梧州等8個地市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跨境電商布局不斷優化;與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多個東盟國家開展電子商務合作,在越南、泰國、日本、美國等國家設立了20個廣西跨境電商海外倉,總面積超20萬平方米,加速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供應鏈體系。2023年,位于印度尼西亞的中國一印尼跨境電商產業園啟動,該項目為赴印尼投資的電商企業、配套服務商和制造企業提供辦公、倉儲、物流等全方位落地服務。
中國企業進入東盟市場具備多方面的優勢。首先,中國與東盟經濟具有高度的互補性,使中國企業對東盟投資熱情持續高漲。其次,中國僑資僑力優勢明顯,憑借資本、商業網絡、語言文化等優勢,華商在推動中國企業深耕東盟市場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東盟各國積極吸引外資,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營商環境逐漸完善,贏得中國企業的青睞。
未來,中國可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家國際產能合作和資源開發利用合作,鼓勵支持中國高新技術和傳統優勢行業企業開展合作,推動中國產業和品牌升級。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