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取消了制造業最后兩條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正式宣告了中國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全面“清零”。
此次舉措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中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堅定決心。2021年,自貿試驗區率先全面取消了對制造業的外資限制,此次直接將這一政策擴大到了全國。
中國人講信用,既然向sWT76s2KDEXlSa+z2mbBxMEi85uun+guUxPAUMcEqIE=世界承諾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就言出必行。反觀西方某些國家,嘴上說開放,身體卻包裹得越來越緊;嘴上說互惠,實際卻用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讓別人開放,自己則緊掩門戶、閉關鎖國。
中國敢于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因為我們有底氣。幾十年來,我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早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火車頭。截至2023年,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已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龐大的規模、健全的體系、強大的科技實力,既是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結果,又為中國制造業的進一步開放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信心保障,更有利于整個世界的進步和發展。
此次舉措必然在國內外產生連鎖反應。對國內來說,開放措施將進一步鞏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信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興業。中國的基礎設施、技術和人才優勢及龐大的消費市場,可以讓中外企業在更為公平的條件下競爭,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水平,也能刺激外資企業的創新能力。
從國際角度看,中國擴大開放可以更好地保護和促進全球化,更有利于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促進全球經濟的平衡,增進全球人民的整體福祉。這對西方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也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環境的日益成熟,相信在服務業等領域,我們也會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這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但帶來的好處是屬于全世界的。同時,我們呼吁美國等發達國家積極跟進,不要逆勢而行。歷史早已證明,閉關鎖國沒有前途,希望歐美各國把眼光放長遠,站在更高的格局上看未來,別走回頭路,更不要走邪路。
編輯 尹潔/美編 苑立榮/編審 張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