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認為糖尿病是消渴癥,是由于身體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根據癥狀不同,進一步細分。例如,主要癥狀是口渴多飲,多被視為肺陰虧虛;多食易饑為主要癥狀,多與胃陰虛有關;出現尿頻及形體消瘦等癥狀,多被認為是腎陰虧虛。因此,中醫對糖尿病的治療強調辨證施治。
治療首先調節陰陽平衡
1.調節陰陽平衡: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才會導致糖尿病,因此,治療糖尿病首先要調節陰陽平衡,通過采陰補陽或陰陽雙補的方式,使陰陽重新達到平衡。
2.活血化瘀通絡:出現血液循環障礙,血瘀血堵,調理時會采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方式,改善患者血液循環。
3.清熱潤燥生津:患者易口渴多飲是由于胃火、肺火過剩,津液虧損造成的,治療要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除體內的熱邪之氣,滋潤干燥的五臟六腑,使癥狀得到緩解。
4.健脾益氣固本: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發生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常伴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情況。治療時注重健脾益氣、固本培元,通過調理脾胃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主要辨證治療方法
●陰虛熱盛證:出現口渴、尿多、吃得多餓得快、身體消瘦、失眠多夢、舌苔黃等癥狀,適合調養陰陽平衡、清熱去火、生津止渴。
●氣陰兩虛證:陰虛患者一般都會伴隨氣虛,易出現困倦乏力、口渴多飲、氣短氣虛、盜汗、舌苔發白等。需生津止渴、益氣養陰,調整陰陽平衡。
●陰陽兩虛證:一般女患者此證較多,易出現畏寒、無力、腰膝酸軟、尿頻尿多、女子月經不調,男人易陽痿早泄。應進行陰陽同補,使得陰陽平衡。
●脾虛濕阻證:脾虛的患者易出現雖口渴但不愛喝水、進食少、肚子脹胃脹,或身體易乏力等,需先健脾化濕,生津止渴。
●痰濁血瘀證:這情況多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常表現為口渴愛喝水、易頭暈、肢體麻木、有舌苔、有瘀斑等,一般需先化痰活血,配合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前提下,治療糖尿病。
生活中需要這么做
? 合理飲食:中醫認為,飲食上注意適度和營養均衡,避免飲食過量,少攝入高油、高鹽、高脂的食物。適當攝入含豐富維生素、膳食纖維或是礦物質的食物,盡量多吃蔬菜、水果,減少糖分的攝入。
? 保持運動:選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適度鍛煉,有利于身體內部的氣血流通和新陳代謝。如可練習太極、快走等有氧運動。
? 心理健康:中醫認為情緒的穩定直接影響身體健康,要盡量保持情緒穩定,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學會調節壓力,減少由于情緒問題所引起的身體機能紊亂。
? 規律作息:規律的作息能增強身體機能的平衡,應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盡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從而避免體能消耗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