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闌尾切除手術是一種較小的手術,然而如果術后護理不得當,可能會引發術后感染、疼痛和出血等并發癥。那么,闌尾炎患者手術后該如何護理呢?
體位護理:
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進行闌尾切除手術后,患者需遵循一系列的康復指導來促進術后的恢復。首先,手術后應保持枕平臥位6小時,這是為避免術后惡心時發生誤吸,如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可逐漸將其轉為半臥位或側臥位。其次,術后早期階段,鼓勵患者在床上翻身和活動肢體,有助于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避免腸黏連。早期活動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愈合。最后,在麻醉反應完全消失后,可開始下床活動,包括站立、行走和進行適度的體力活動,下床活動可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加速術后康復過程。
飲食護理:
闌尾炎手術后,腸道常處于低功能狀態,患者也可能還未完全清醒,自主呼吸也未完全恢復,為了避免在術后惡心嘔吐導致誤吸,一般需禁食和禁飲至少6小時。術后2~3天,患者開始排氣,意味著腸道功能開始逐漸恢復,此時可逐漸飲用少量的流質飲食,例如米湯、菜湯等。術后4~5天,可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在這個階段,飲食應以高營養價值且清淡的食物為主,例如面條、瘦肉粥、雞蛋羹等,當排便正常后,可逐漸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進食,并根據腸道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飲食的量和種類。術后1周消化道功能雖已恢復,但仍不宜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膩和堅硬的食物。還應少吃引起腹脹的薯類、豆類等食物。出院后,飲食應以優質蛋白和粗纖維為主,例如蛋、魚、雞、香蕉、火龍果等,以保證營養均衡,促進胃腸蠕動,維持正常的排便。
傷口護理:
未愈合的傷口不能碰水,按時定期換藥,恢復良好,一般術后7~9天即可拆線,夏天易出汗,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時應該避開手術切口,勤換衣服。
運動護理:
患者逐步恢復活動能力。術后4~6小時適當翻身,有助于減輕術后躺在床上的不適感;術后12小時下床適當行走,有助于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防止腸粘連;術后1天,應在床上或床下活動2小時,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術后2天開始,應至少活動4小時,可間斷性進行,每活動半個小時休息,有助于加快康復進程,恢復肌肉力量和機能。如沒有傷口化膿或感染,一般術后半個月就可正常活動,但需避免劇烈運動或重物提拿;手術后2~3個月,可逐漸從事輕體力勞動,或進行一般的工作。
引流管護理:
闌尾切除術后一般不留置引流管,只在局部有膿腫、闌尾包埋不滿意和處理困難或有腸瘺形成時采用,用于引流膿液和腸內容物。一般一周左右拔除,引流管應保持通暢,經常擠壓,以防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