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降準、降息、降低存量貸款利率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可以稱為今年以來最強的市場刺激政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股市為代表資本市場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熊市,慣性的空頭思維和大量的空頭資金依舊存在。行情的徹底轉折,往往很難做到一蹴而就,我們需要展望的是長周期的市場未來。
匯率和利率是商品宏觀金融屬性中最為重要的定價變量,也是宏觀研究中最為復雜和困難的研究指標。
疫情3年國內外應對疫情“黑天鵝”風險皆采取過通過大量釋放流動性渡過危機,海內外寬松的流動性是創造近3年商品史詩級行情的核心要素。
海外道瓊斯指數不斷創下新高,國內也出現了2020-2021年的新能源牛市,流動性的不斷釋放毫無疑問是市場牛市的主要推動力。
對于成熟的資本市場而言指數的增長和流動性的增長是趨同的,尤其是在流動性增長高于通貨膨脹增長的情況下,定然存在財富管理的資產充當儲蓄和增值的作用。
在成熟市場國家,股市則是財富儲備的市場,全社會用于日常交易生產之外的流動性大部分將儲備與資本市場,而上市公司再通過生產經營讓財富得到增值。
長此以往則表現股市和貨幣供應量增長的趨同,全社會的財富也得到增長。
國內自18年以來M2增速再次提高,到當下絕對數量增長接近130萬億,增長幅度超過75%。
無論是絕對值增長還是增量同比增長,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幅度是明顯大于股市。
尤其是地產周期轉折在失去房地產市場作為儲備流動性的蓄水池以后,全社會高于通脹增長的流動性必然需要尋找資產儲蓄。
目前的市場指數相對于18年并沒有明顯增長,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當下的指數位置是低估的,全社會流動性的釋放并沒有體現在盤面價格上。
遠期來看流動性和指數的關聯性較大可能會進行修復,而時間周期推算2024-2025年可能是行情修復年。
海外加息周期已接近尾聲,表面上看未來將進入一個流動性寬松的周期。但往往更可怕的是意外的降息行為,暴露出來的則是加息周期對市場的創傷。
美聯儲“趕作業”式的加息模式,不可能完全沒有代價,帶來的則是全球某區域可能觸發的衰退和風險。
目前美債利率到掛的利率結構并沒有修正,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旦長短期利率倒掛持續一定周期皆伴隨著市場危機。
無論是日本金融危機、互聯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還是新冠危機,皆在利率倒掛后快速修正的時候觸發,隨著加息周期結束走向降息的過程中則可能伴隨出現危機。
微觀上海外加息已經導致整個銀行業處于壓力狀態之下,可以推導當下海外市場可以說利劍高懸。

對于A股來說雖然不存在金融危機觸發的可能性,但是風險傳導必然導致A股調整,A股的“先立后破”是應對風險傳導最佳的策略。
如果A股仍然處于底部區域,伴隨海外風險傳導,則非常危險,對市場的創傷則可能不是簡簡單單的調整。
因此,海外美債利率到掛利劍高懸,無論從戰略層面還是市場層面上皆需要“先立后破”,戰略上需要“先立”實現穩增長,市場需要“先立”上漲形成安全墊,以備未來海外風險傳導形成緩沖區間。
股指期貨的“先立后破”是應對風險戰略上最好的選擇,這絕非簡簡單單的推測和預期,現實層面上同樣存在佐證。
市場改革毫無疑問是最大的推動要素,對于市場減持的改革和IPO的暫緩,已經將A股市場上法人級別的大股東和市場交易的小股東利益連接在一起,未來將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市場的牛市,行情空間已經打開。
現實層面上,國內經濟恢復雖然存在波折,但是市場預期卻并不悲觀,商品上已經有所體現,和經濟周期密切相關的鋼材類品種已經在遠月上表現偏強勢行情。
低頻數據上GDP增長同樣相對樂觀,特別國債的提前發力和戰略層面的提前布局。經濟好轉后市場信心一旦確立,抑制A股最后的短板則會補齊,市場并不欠缺牛市,后市則是擔心沒有充足的資產可供交易。
美元需求在7月已經表現出轉弱信號,海外降息周期來臨,美元指數走弱已是大勢所趨,雖然本輪美元下跌可能并不會非常順暢,但是持續周期有望延長。
一旦美元趨勢性下跌和人民幣趨勢性上漲,那么在人民幣升值周期,A股市場往往能得到支撐,海外資金也將成為上漲的助力。
人民幣升值若出現20-21年級別長周期的升值趨勢,那么形成的共振將讓股指的牛市則更加值得期待。
回顧市場牛市可以發現,商品的牛市和股票的牛市是相互關聯的,市場流動性的釋放已經從商品的價格上體現,尤其是滬銅這類代表商品指數、代表宏觀的國際大品種。
在滬銅牛市周期,往往也是利多股市的周期,滬銅由于受宏觀定價預期指引較強相對靈敏,股市則需要在現實經濟活動改善后跟隨。
然而,短期或許存在背離但長周期大概率趨于同向運動,當滬銅仍然在高位表示海外風險沒有釋放之前,A股指數和銅價之間的價差修復還存在較大的行情空間。
銅價可以作為風險信號的風向標,在高位維持的時間越久,那么給A股的時間則就會越多。
與此同時,若銅價深度調整,調整結束的時刻則會給市場第二個黃金坑。
另一方面,未來兩到三年大致屬于利率偏低的周期,地產行業尾部周期全社會債務壓力偏大,加息概率較低,預計國債保持相對高位。
在債市走強、利率降低的周期,核心資產由于分子承壓,壓力偏大,行情整體承壓,未來國債高位背景下,IH、IF等資產上漲壓力較大。
在利率偏低的周期,投資周期偏長,投入研發資金偏多的科技型資產,由于資金成本相對便宜,在流動性成本低供給寬裕的周期行情偏強。
回顧國債期貨上市以來,中證1000指數在15-17年,19-22年之間大多數時間周期出現國債和指數同漲。可見國債的牛市對中證1000等小盤指數而言壓力偏小,未來兩年低利率背景下,中證1000的上漲空間相對于其它股指期貨而言空間較大。
回顧以往市場牛市無論是新能源、互聯網、地產、基建,帶動市場上漲的領域皆屬于全新領域,幾乎不存在重復,預示權重股很難再次成為市場牛市的主要動力。
相比之下,成長潛質小盤股更具上漲空間,IM中證1000股指期貨可更多關注其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