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吸收,而寫作是一種傾吐。閱讀使人明智忘憂,是一種高尚消遣和享受。我躋身文壇,加入世界漢語作協,文友間常進行文化交流,頓悟到閱讀和寫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
七月底,我的一篇散文“賡續精神血脈致敬抗震英雄”--紀念唐山大地震48周年采風札記,華夏文藝網刊發僅三周,讀者點擊率突破三萬九千余次。鏈接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都市頭條等平臺,點擊率累計將近7萬余次。在文友、讀友的朋友圈子里有很大吸引力,點擊率和閱讀量連攀新高,產生連鎖效應,引起了熱議:一條條情感真摯的留言、一個個滿面春風的點贊,心中泛起漣漪,聯想我這草根起步的文學新人,深受啟發,擷取幾點感悟。
感悟之一:讀友親友給力
今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8周年紀念活動,欣然受邀于世界漢語作家協會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院榮譽院士謝吉恒。作為曾經歷此次重大災難的幸存者,近距離與當年空中救人的抗震英雄李升堂老人,站立在莊嚴的唐山紀念碑前悼念亡靈、在詳實的圖文歷史資料面前的紀念館,共同追念抗震救災的感人場景,從而促生上文,并以自媒體刊發的方式分享給朋友們,引起了廣大讀友們的深切關注。
一位來自石家莊藁城的讀友點評到:“關于唐山大地震,世人已經有了多種不同方式的記錄,應不下數百種。我無法掌握更多的資料,也無力寫出其中的更多的慘痛......那年我還是一個唐山農村的學齡前兒童,所經歷的唐山大地震也只是當年一個兒童印象中的唐山大地震的一個小小的角落,能回憶起來的也僅是一個幸存者面對死亡的一次幸運的跨越!今天拜讀了您的文章,讓我深刻的理解到生命的脆弱與可貴。珍惜當下,歷史的痕跡也是成長的銘記,歷史的痛點也是希望的起點!賡續精神血脈,致敬無私奉獻的抗震英雄們,心懷感恩,祈福永恒,向美好前行?!?/p>
一位定居美國的丁錦鵬兄弟點評:非常好的文章,感謝作者讓我們有幸了解唐山大地震鮮為人知的一面。也欽佩哥哥在工作之余能以作家身份積極參加這樣的祭祀公益活動。
來自國內外世界各地各界的讀友的一個個真誠的贊語,一條條發自肺腑的點評,心里得到莫大的鼓舞,有了種分享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激發了用筆記錄發掘創作的欲望。
感悟之二:師友傾情引導
記得早在2017年6月,去北京參加國家鋼標委型鋼分委會秘書處開會之余,邂逅王府井書店二樓名人名作書欄選書。一眼就看到冶金行業知名作家謝吉恒老師新作《絲路采風隨筆》已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我用傻瓜相機抓拍到我從欄柜取書的瞬間美好時光。在這本書中,采編津西鋼鐵企業風采的作品有10篇,其中“傾情聯手促發展”,寫在《中國冶金報》創刊60周年之際出自我手。
在亦師亦友謝老的指導下,多年來一直堅持閱讀、堅持寫作。以探究鋼結構加工提升熱軋H型鋼使用占比為素材的《情懷演繹品牌之戀》文學作品,入選世界作家協會編著的《中華人物志》,發行海內外。2023年左腳踝骨折期間,梳理自己56個春秋的人生軌跡,總結出“情結綠色”“品牌戀歌”“標準之旅”“走出國門”四部曲,撰寫成1.8萬字的回憶錄《人生之旅》,榮獲“當代作家杯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今年4月17日,第29個世界讀書日前夕,以津西集團打造世界一流國內最大型鋼研發生產應用基地,成功進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域,自主研發津西JST技術體系為素材,以高質量科學發展戰略為線索,圖文并茂,書香沉浸心靈,閱讀蓄藴力量。以世界讀書日特刊《當代作家》??隹?。一書一世界。以閱讀滋養“底氣”,以思考汲取“靈氣”,以書會友,以筆寫心,用文學的力量傳播鋼鐵人的心聲。時光,因懂得而美好;歲月,因感恩而厚重。銘記師情、友情、親情,用善良的尺度衡量行為,用愛與溫暖去點亮人性的光芒。
感悟之三:高點擊率“密碼”
我在微信平臺發布的文章,總體上在以內容為王的時代,瞄準坐標,突出鋼鐵行業特點,講鋼鐵人故事的主旋律。采寫創作文學作品凸顯“鋼鐵元素+文學元素”,精簡明了、靠高質量內容,創新寫作技巧,提高文章的轉發率、點擊率。
具體破解提高讀友點擊率和閱讀量主要抓住四個環節:一是文章標題醒目。標題吸睛,獨具魅力。二是選擇發布平臺,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影響力大的官網發布。三是圖文處理得當,圍繞文章主題,選擇精美圖片,圖文并茂。四是擴大群內轉發量,爭取更多讀友去瀏覽。
(作者系世界漢語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