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2008年8月12日下午5點,我在武漢火車站轉車,候車廳的電視屏幕上正在直播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對戰世錦賽冠軍西班牙隊,整個候車廳的人都站著為中國隊加油。這場比賽一開始,中國男籃氣勢如虹,上半場一度領先15分。第四節的最后時刻,王治郅踩著三分線投中兩分,兩隊打成72平進入加時賽。因為要趕車,我沒看加時賽,后來得知男籃輸球,我無比遺憾,但他們面對世界強隊敢打敢拼的體育精神我至今銘記。
曲陌:為中國贏得首枚奧運會網球單打金牌的鄭欽文說,自己在賽前看了很多遍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拿到110米欄冠軍的視頻。劉翔第一個沖過終點,追平當時12秒91的世界紀錄。劉翔對著鏡頭霸氣地說:“亞洲有我!中國有我!”劉翔高舉五星紅旗,躍上最高領獎臺……激勵著鄭欽文的那些瞬間,也曾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同樣陽光自信,同樣在21歲時贏得奧運冠軍,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時空跨越20年,新的奧運冠軍橫空出世,而體育精神一脈相承。
袁秋茜:小學時,學校開運動會,我鬼使神差報名參加800米跑,但其實平時跑個50米都大喘氣。父親鼓勵我說,跑一場,不問結果。他每天清晨陪著我跑步半小時,讓我逐漸適應跑步的強度。后來,我成功跑完全程,雖然沒拿到名次,卻在奔跑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父親濃濃的愛。
若素:2002年,國足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踢進世界杯。那時我正上大學,學校的大禮堂被大家擠得滿滿當當,那天的比賽,中國隊輸給巴西隊本就在意料之中,但這完全不影響同學們在比賽過程中的熱情,我們的吶喊聲響徹校園。時隔多年,每次世界杯的時候,我總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場比賽,或許,只是在追憶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毛豆爸爸:讀大學時,有一次參加系里的樂器排練,正趕上系足球隊踢比賽,我們便帶著樂器坐到看臺邊上,一邊看球,一邊排練,兩不耽擱。場上風云變幻,我方隊員突入對方禁區時,沒人安心排練,都在那兒直勾勾地看球,等對方一個大腳解圍,我們這邊又開始嗚嗚啦啦地操弄樂器。當天的高潮有兩處,一是我方進球后,大伙兒奏樂慶祝;二是后半場對方一個球踢過來,把場邊的大鼓鼓面踢裂了。20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懷疑他們是故意的,無法釋懷。
725:巴黎奧運會上,我最敬佩的塞爾維亞運動員德約科維奇以37歲的“高齡”第五次參加奧運會,面對的對手整整小他16歲。巨大的年齡差造成的體能差異令球迷擔憂不已,但隨著比賽的進行,經驗老到、發揮神勇的德約科維奇逐漸領先,直至贏下比賽。他在球場上跪倒慟哭,我在萬里之外的中國為他歡呼、鼓掌。奧運金牌是他無數榮譽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塊拼圖。37歲的他,真是我們這些“中老年網球人”的榜樣!
海布里:我是英超聯賽阿森納隊的球迷,喜歡球隊17年了。球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發生在2023-2024賽季,當時球隊主場面對上屆冠軍曼城隊。此前,阿森納在聯賽中對曼城已經12連敗。這一賽季,隨著強援的加入,阿森納隊有了與曼城隊掰手腕的實力。比賽過程一直很膠著,雙方互有攻防。第86分鐘,阿森納球員一腳射門打在對方后衛頭上折射入網,最終以1∶0戰勝對手。比賽結束已是周一凌晨一點半,還有什么比用這么重要的一場勝利開啟新的一周更美好的嗎?
李振怡:研一剛開學,輔導員找我,要我負責學校運動會本院籃球比賽的事,包括找隊員、訓練等。研究生分散在新老兩個校區,也沒有“班級”概念,費了好大勁兒,我才勉強集結了8個人。原以為臨時組的隊會缺少凝聚力,沒想到大家很快就配合默契,最終拿下了團隊一等獎。導師說:“等你們走出校園,再想打比賽可就難了!”當時不以為意,現在無比懷念,因為畢業后我幾乎再沒摸過球……
“普魯斯特效應”是指只要聞到曾經聞過的味道,就會開啟當時的記憶。所以,氣味里儲存著你的記憶。每當聞到那些熟悉的氣味,久遠的記憶也隨之浮現在腦海中。2024年10月最話題:記憶中的氣味。2024年9月10日截稿。
苦自己也不能苦朋友圈。現實中某次旅游體驗極差,朋友圈卻寫著“世界這本書,我又多讀了一頁”;現實中為“熊孩子”生氣,朋友圈卻寫著“伴你成長,永遠愛你”。照片是精修的,文案是精心挑選的,畢竟,朋友圈的訪客除了別人,還有未來的自己。2024年11月最話題:“毛坯人生”和“精裝朋友圈”。2024年10月10日截稿。
將你對下期話題的回應(不超過150字,附上你的姓名和聯系方式)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到ychuati@duzhe.cn,一經刊發,即支付稿酬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