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泛茶暴雷讓無數經銷商的財富夢想破滅,以高利為誘餌、以擊鼓傳花為游戲模式的金融荼再次收割韭菜。其實金融荼早已屢見不鮮,就在7月24日廣州市還發布《關于防范以“金融茶”“理財茶”等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未曾想話音猶在耳畔,暴雷聲起,讓茶界唏噓不已。
茶從被發現、利用以來,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飲料之一,更是成為承載著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茶也逐漸被賦予了更多的商業屬性。各個荼區、各種品牌的茶葉層出不窮,包裝越來越精美,價格也越來越高,大師茶、山頭茶、年份茶等被炒作成了天價,變成奢侈品乃至投資品。過度炒作的茶葉,一旦泡沫破裂,留下的只是一地雞毛。
在追逐這些概念的同時,似乎忘記了茶作為一道飲品的本質——茶是用來喝的,而且是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盡管這些年理性消費茶葉的呼聲不斷高漲,也出臺了各種限價限炒的措施,但金融茶卻屢禁不止。如果我們需要一場“荼文化的回歸”,那么喝茶就是回歸其本真,一個簡單而質樸的道理,卻蘊含著茶文化的精髓與茶人的初心。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不僅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注重藝術與生活的結合,茶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他在《滿庭芳·詠茶》中寫到:“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云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玉乳,雪濺紫甌圓。”其間的意境是何等的細致優雅。有茶相伴的生活,我們還可以去茶園里感受荼的生長環境,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與茶友們一起分享品茶的心得與歷史,那是紛繁都市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當我們端起一杯茶,細細品味其中的滋味時,才能真正感受到茶的魅力。因此,無論是茶企還是茶人,都應堅守茶道的精神內核,以匠心制茶,以誠心待客,讓每一杯茶都充滿溫度與情感。同時,消費者也應理性消費,回歸品茶的本源,享受茶帶來的純粹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