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全國僅能生產18.9億米棉布,人均3.5米。
目前,我國的纖維加工總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
從限量供應到位居世界之首,中國紡織業75載砥礪奮進,屹立于世界產業之巔。
1949年,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48億元,全國僅能生產18.9億米棉布,人均3.5米。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先后wPKp2kjFDrjVJzEfqwuKk57tWKgXnGiYOx688EBGNaw=上馬了上海金山石化、遼陽化纖、天津化纖和四川維尼綸等4個大型化纖廠并陸續順利投產,化學纖維產量從1957年的200噸猛增到1980年的45萬噸。
1983年12月1日,實行了30年的布票制度正式取消。中國紡織工業率先告別“短缺經濟”,成為五大民生問題中解決得最早、最好的一項。
1986年,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達933.55億元。這一年起,我國紡織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依靠外延拓展和科技進步兩股強大的力量,躍上世界紡織第一大國的巔峰。
2001年,中國加入WTO。2002—200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年均增速達到19.5%。200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世界的比重為 14.83%,到2008年提升到26.1%,世界第一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的地位更加穩固。
目前,我國的纖維加工總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2020—2023年,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連續四年保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對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增長貢獻率超過50%,連續30年位居世界首位。
在這輝煌成就的基礎上,紡織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不懈的努力,探索科技創新的邊界,推動產業的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讓“中國制造”的紡織產品不僅享譽全球,更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