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和8月,蘇州連續兩次召開全市經濟大鎮工作交流會。這不僅是蘇州首次,從全國來看類似的會議也不多見。而據透露,今后每個季度,蘇州都要召開經濟大鎮工作交流會。可見,蘇州抓鎮域經濟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動真格的,有著統籌謀劃布局,還會一抓到底。
縣域經濟強,一直是蘇州的特點。如今,蘇州把工作抓手進一步下沉到經濟大鎮,背后有哪些考量?
經濟大鎮,顧名思義是經濟實力排名前列的鎮。實際上,蘇州是將鎮、街道、開發區等一起納入了“經濟大鎮”的范疇。
蘇州共有51個鎮、46個街道,以及國家級開發區14家、省級開發區6家、綜合保稅區7家、保稅港區1家。蘇州遴選出的57個“經濟大鎮”,占到了總量的近一半。
會議的規格極高,蘇州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各縣級市(區)、相關部門及各經濟大鎮主要負責人一起參加。會上,57個經濟大鎮晾曬了工作情況,亮工作、找差距、明思路,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其中,張家港高新區(塘橋鎮)、常熟虞山高新區(常福街道)、太倉市沙溪鎮、昆山市巴城鎮、吳江區震澤鎮、吳中區木瀆鎮、相城區黃橋街道、姑蘇區平江街道、蘇州工業園區高端制造與國際貿易區、蘇州高新區獅山商務創新區(楓橋街道、獅山橫塘街道)等10個鎮街的“一把手”,作為經濟大鎮代表發言。
顯然,這些都是蘇州鎮街中的佼佼者。它們在經濟體量、財政收入、產業項目等各個方面,不僅有著相當的體量,而且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
比如,張家港塘橋鎮2023年GDP實現增速12.2%,正面向新能源、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等集鏈成群、做強產業;昆山巴城鎮今年1至2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達56.6%,正通過全員全域招商機制,加快招大引強。
在鎮域經濟方面,蘇州其實不輸于其他任何城市。根據此前賽迪發布的2023年度鎮域經濟500強榜單,蘇州占了47席,約占江蘇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昆山市玉山鎮高居全國第一,張家港市楊舍鎮排名第4,張家港市錦豐鎮排名第8。在全國百強鎮中,蘇州共有25個。此外,在國家級經開區排名中,蘇州有5家進入前30位。這57個經濟大鎮中,規上工業總產值過千億的有14個。
可以看出,“經濟大鎮”在蘇州的經濟版圖中至關重要。鎮域經濟是蘇州發展的底氣所在、活力所在。蘇州把鎮域經濟提升到全市經濟發展“主力軍”的位置,打造新的增長極。
反過來說,抓住了經濟大鎮,也就扭住了經濟發展的“牛鼻子”。解決好制約鎮域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充分調動經濟大鎮的積極性,就能更好地直面基層一線、回應基層關切、減輕基層負擔、集中基層力量,上下擰成一股繩,把經濟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抓得更好更實。
加強市域統籌、激發板塊活力,這“兩手抓”是蘇州的傳統做法。這樣既能集中起“大蘇州”的合力,也能激發十個板塊的創造性。事實證明,這一做法頗有成效。這一次蘇州把“經濟大鎮”專門拎出來,同樣有深層次的考量。
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在會上表示,組織開展經濟大鎮工作交流活動,既是互學互鑒,也是動員鼓勁,就是要做強鎮街基石,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他專門提到,經濟大鎮要“緊緊圍繞‘前高中穩全年進’,堅定信心、鉚足干勁,爭先進位、只爭朝夕,切實扛起發展重擔、擦亮民生底色、筑牢安全防線,以百鎮奮進支撐蘇州發展勇挑大梁。”
“前高中穩全年進”,這既是蘇州今年經濟發展的工作目標,也是實操方略。而具體實施的核心主體之一,就是經濟大鎮,它們要為蘇州發展勇挑大梁做支撐。
此前,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希望江蘇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而作為江蘇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蘇州也一直承擔著為全省挑起大梁的責任。
結合今年2月蘇州舉行的一季度“開門紅”動員部署視頻會暨全市重大項目“雙比雙看”競賽活動,可以看出,從當時10個板塊一一過堂,到這一次57個經濟大鎮集體出列,蘇州拼項目、抓發展的決心進一步凸顯,舉措進一步細化,抓手進一步下沉。
鎮域經濟如何抓?蘇州市要求,經濟大鎮要實干實效拼經濟,加強監測分析,做強核心產業,堅持項目為王,持續招大引強、培優育強,大抓增資擴產、投產達產,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同時,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智慧”“綠色”“安全”發展新質生產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注重強鏈補鏈延鏈,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鎮街作為我國最基層的行政單元,既是落實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聯系服務企業和群眾的最先一公里。
在抓經濟的同時,蘇州也要求,經濟大鎮要用心用情惠民生,察民情知家底,兜底線辦實事,優環境提品質,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早抓小護穩定,建強最小治理單元,加強風險防范化解,增強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社會平安穩定;從嚴從緊抓黨建,增強政治能力,抓好強基固本,提升干事本領,保持廉潔本色,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各項工作,都要通過鎮街一級去轉化落實。不少干部都有體會,“坐辦公室全是問題,到基層全是辦法”。基層工作雖然千頭萬緒,但也是活力源泉所在。
會上,蘇州市委市政府對各個鎮街提出了“拼經濟、惠民生、護穩定、抓黨建”的明確要求,并要求“真正把基層首創精神發揮出來,大膽試、大膽闖,創造新的業績”,同時要求“各級各部門更加關心支持基層工作,積極營造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
為此,市、區層面也將優化工作機制,提供更大支持,加大減負力度,避免出現鎮街單打獨斗、負擔過重等現象。
蘇州在做強鎮域經濟、激發基層活力方面動作頻頻,各個經濟大鎮也主動上前,拿出了不少真招實招。
比如,常熟市常福街道提出,從新能源與高端裝備、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耦合地帶尋找未來發展主流和確定性;太倉市沙溪鎮提出,通過“以商引商”,發展壯大生物醫藥等產業;吳江區震澤鎮提出,推動傳統產業煥新和新興產業成長,做大做強絲綢、彩鋼板、頭巾等產業。吳中區木瀆鎮提出,實施“三個400畝”存量更新專項行動,引育并重加快項目建設;相城區黃橋街道提出,打造蘇州算力資源調度中心節點,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蘇州工業園區高端制造與國際貿易區提出,瞄準新質生產力,全力推動百億級產業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蘇州高新區獅山商務創新區提出,今年力爭高質量產業項目招引增長90%以上,高水平打造獅山商圈,建設蘇州名品中心。
從十虎爭雄,到百鎮奮進,蘇州正掀起新一輪比學趕超熱潮。
(作者為蘇州圓桌特約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