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英國人一見面總是在談天氣?為什么英國人似乎都有社交拘泥癥?為什么英國人總是不停地抱怨?《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一書的作者凱特·福克斯將這些帶民族性的特點放在人類學的顯微鏡下觀察,從中發現隱藏在背后的不成文的行為規范和透著神秘感的獨特文化。
你跟英國人見面怎么互相認識呢?握手?互道對方名字?不,在英國的非商務性的社交活動中,并沒有規定第一次見面就得握手。事實上,握手總被認為“太商業化”,通常商務交往中初次見面就報出姓名的做法,在其他場合也被認為不妥。那么在宴會、酒會或是其他與陌生人攀談的場合中,你該如何自我介紹呢?唯一正確的方式就是千萬別自我介紹,而是找些其他的話題來開始一場談話,比如談談天氣。
除非你和一個英國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比如你娶了他的女兒,在此之前,英國人不會想知道你的名字,也不想告訴你他的名字。與其報出自己的名字,不如試著用一種探尋的口氣與他們談談天氣、聚會或是任何你曾經去過的地方,這樣開始一場談話也許更好。即使對方看上去很樂意與你交談,你仍然要遵守慣例,盡量克制住自報家門的沖動。
在中國,直接問某人“你是做什么的”,并不算作失禮。但是,由于英國人對隱私的顧慮,他們不會這樣直接提問,而是找一種更迂回、更間接的方式來刺探職業,這就是猜猜看游戲。
你可以先針對當地交通問題引發一些評論,比如:“哦,是的,堵車真是場噩夢,你開車上班嗎?”另一個人心知肚明,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是職業,所以他在回答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責任,他既要回答表面上的問題,又必須回答潛藏著的問題,所以他通常會說:“我開車,但我在市郊醫院工作,能減少一些堵車的時間。”提問者的腦海中于是立即產生一項猜測:“哦,醫院……那么,你是醫生?”當有兩到三個可能的職業供提問者猜測時,最好從最高等的職業開始猜,比如先猜醫生,再猜護士、勤雜工或是實習學生。此外,盡管猜測是合乎禮節的,但最好不要一股腦兒報出所有的猜測,而是仍然使用帶詢問性質的陳述句,顯得比較禮貌。
持續抱怨,這是英國人職場行為和工作態度的另一種偽裝。
比如周一早晨,在英國的每一個工作場合,從工廠、商店到辦公室和總裁室,總會有人開始一場周一早晨抱怨會。大多數此類抱怨都會以天氣談話開始,比如:“該死的天!真冷啊!”于是其他關于天氣、交通的抱怨就會接踵而來。抱怨往往也以天氣談話結束,比如:“好吧,至少現在雨停了。”然后大家就會全部工作起來,直到下一個抱怨機會來臨,通常是在第一次茶歇或是喝咖啡的時間。
英國人在餐廳的抱怨則顯得更加可愛。大部分英國人面對不好吃甚至難以下咽的飯菜,總是不好意思直接當面抱怨。他們也許會憤憤不平地向同伴抱怨,也許會將不滿意的菜推到桌子邊上,然而一旦侍者上前詢問有什么需要幫助時,他們會立即換上禮貌的微笑,避開對方的視線,嘟嘟囔囔地來一句:“對不起,我很抱歉,但,我點了牛排,而這菜看上去似乎更像是一道魚啊……”有時候這樣的抱怨實在太溫和、太轉彎抹角了,搞得侍者也摸不著頭腦。有一位很有經驗的侍者說:“他們會看著地板,自顧自地咕噥幾句,好像他們自己做錯了什么事似的!”
所有這些抱怨加在一起,使得英國人看上去總是很猶豫、很沮喪,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最有意思的是,人們在抱怨時,腔調一律是十分歡快的,態度也是彬彬有禮的,而且還不乏幽默。事實上,在所有的英式抱怨中,有一種人所共知的默認,那就是,所有人都不必為人們所抱怨的事情做任何提高的努力——他們只是想要享受一下抱怨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