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幸三萬天,不過匆匆幾十年。
有句話,就說得很好:“我放慢語速,我從不貪快,你想快速抵達,我想最后才到。這不是因為我老了,那不是我追求的生活。我總喜歡慢一點,我媽媽常這么說。我系緊鞋帶,可我不想奔跑。我會踏著我的節奏抵達,我不需要發令槍。”
荀子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生而為人,會說話,是一種智慧;能夠適時保持沉默,也是一種智慧。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男士,走在路上,恰巧看到地上掉了一部手機。他撿起來后,覺得失主肯定很著急,就想著趕緊找到失主。
這時,電話突然響了。男士心想可能是和失主相關的人,就趕緊接了電話,希望對方能夠安心。但他還沒張口,就聽到電話那頭大聲喊道:“是不是你偷了我的手機?你最好趕緊還給我。”
這位男士覺得可能是對方太著急,就說:“等等,我……”
沒想到,他的話才蹦出三個字,失主的話頭就趕了上來:“我告訴你,我手機里是有衛星定位的,我已經知道你在哪里了!”

男士一聽他這話,就覺得自己是好心辦壞事。頓時,他脾氣也上來了,就直接掛斷了電話。甚至,還買了十幾個氫氣球綁在手機上,想讓手機隨風飄走。
看著漸漸遠去的手機,他冷冷地說:“好好讓衛星定位,去找你的手機吧。”
手機失主,如果在開口前能夠慢半拍,不僅能尋得手機,或許還能交到一位朋友。可話太快,卻把別人迎頭送來的善意趕走了。
三毛曾說:“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熱切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相共。”
當年,14歲的林徽因,在家中邂逅了梁思成。初次見面,兩人相談甚歡,都被對方的學識所吸引。可沒過多久,兩人便各自出國求學,偶有書信往來。
三年后,林徽因從英國返回上海。因為林梁兩家私交甚好,長輩們見面的次數多,捎帶二人也常有機會交流。每每碰面,聊起文學,聊起建筑,都會讓彼此新生歡喜。
或許是因為志趣相投,他們決定一同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筑學。白天,二人相約外出考察各類建筑,晚上則一起繪制圖紙。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兩人慢慢地了解、熟悉著對方的一切。直到二人相識的第十個年頭,他們才決定成為伴侶。結婚以后,夫妻倆也在彼此的扶持中,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
好的感情,像一鍋需要文火慢燉的湯。給足時間,讓食材和湯汁彼此交融,才能熬出營養,熬出滋味。關系慢一點,時間自會幫你選出那個對的人。
畢淑敏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凡是自然的東西,都是緩慢的。
在熱播劇《小日子》中,有一陣子,顧茉莉的事業運突然飛升了。從畫廊經紀人轉型成為畫家,她得到了一個畫廊老板的賞識。對方不僅為她豪擲千金,邀請藝術圈名流幫她坐鎮。而且還以近千萬的成交額,幫她賣出去人生中第一幅作品。
拿到畫款的她,喜出望外。只是,在個人畫展上,好友卻和她說:“你的畫,有些靈氣,但不足以是這樣的陣仗。”
不久以后,那位賞識她的畫廊老板就因為涉嫌洗黑錢被抓了。而她的畫,也只是對方洗黑錢的一個工具。
像她這樣的小畫家,有很多。大家都抱著一夜成名的想法,在不知不覺中掉入了“貴人”的圈套。只是,當實力配不上名氣時,所謂的風光也只是短暫的。
后來,顧茉莉也認清了自己的定位,拿著一幅畫三五萬的畫款,慢慢成長,緩緩進步。
生活,磨礪總是會大于順遂,困苦總是會多于甜蜜。當你發現,自己突然承接了意料之外的好運時,請先穩住自己。要知道,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世間,永遠不會有坐享其成的美事。
好的人生,需要慢慢積累;好的結果,需要緩緩成型。
詩人木心在《從前慢》里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有時候,外部的節奏,不一定適合我們。我們可以適當地慢一些。讓言語慢半拍,等一等腦子,既彰顯了氣度,也收獲了好運。讓關系慢半拍,等一等情感,既收獲了摯友,也得到了長久。讓結果慢半拍,等一等能力,既收獲了踏實,也贏得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