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飯人數(shù)在兩人以上的飯局,就是一種社會性活動。點菜就是一場對“食商”與情商的雙重考驗。
會點菜的人,能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都能游刃有余,以利他之心,真正獲得他人的信任。
《令人心動的offer》里,劉律帶著兩位實習生吃火鍋。
其中一位實習生王藝妍妤點菜的能力,獲得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贊美。她首選“不容易出錯”的豬肚雞鍋底,問了劉律和另一位實習生胡明昊的意見,得到肯定后,不拖泥帶水,立馬下單。接下來她問大家有沒有忌口的,劉律說自己不吃香菜,王藝妍妤正好避開。
為了避免大家難以抉擇,她直接給出了一道選擇題:你們想要帶骨頭的,還是不帶骨頭的?在得到“都可以”的回答后,王藝妍妤干脆利落地點好了帶骨頭的。最后,她還追問了大家有沒有特別想吃的菜。整個點餐過程,高效又合理。
而王藝妍妤的這種統(tǒng)籌能力,在商務談判抑或團隊合作中,都發(fā)揮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連一向挑剔的劉律,都感慨王藝妍妤不是來成長的,而是來展示自己能力的。
點菜是一個技術(shù)活,勞心勞力,能把菜點好的人,往往都有大本領(lǐng)。
這樣的人有魄力,敢于擔責,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他人的需求,能夠換位思考,為他人排憂解難,更容易獲得領(lǐng)導的賞識和重視。
在任何時候,一個人的誠意,都彌足珍貴。
朋友小峪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點菜小能手”,無論是請親朋好友吃飯,還是商務宴請,他都能處理得恰到好處。每逢他請朋友、親戚吃飯,看大家都不好意思點菜,他會主動挑幾個高檔的、稍微貴點的大菜。然后再讓大家輪番點幾個自己愛吃的菜,最后自己再增添,菜色有葷、有素,有硬菜、有小吃,分量也剛剛好。總之,甭管男女老少,他都能照顧妥帖。年輕人愛吃肉,他就會點諸如烤鴨、蒜香排骨、牛肉等;中年人愛喝一點小酒,他就會點一些諸如花生米、五香牛肚等下酒菜;老年人愛吃松軟清淡的,他會點諸如小米瘦肉粥、刺少的鮮魚等。
他熟悉大家的口味,即使不熟悉,也會提前去了解,盡量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雖然眾口難調(diào),但他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大家吃得歡心,通過舌尖上的美味獲得滿足。
他經(jīng)常說:“既然要請客,就要拿出百分百的誠意。”在商務宴請中,他會提前做足功課,打聽好客戶的飲食偏好,在飯桌上察言觀色,確保客戶吃得歡心。一頓飯下來,他總能給人留下深刻又良好的印象。
場所的選擇上,他一般會選那些自己熟悉的地方,以確保萬無一失。在催菜、添茶倒水、換碗筷、催促服務人員服務等方面,他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小峪對各種食材更是了如指掌,常以此為話題破冰或者炒熱氣氛,還借機展示了一撥中華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過點菜展示誠意,不僅能聯(lián)絡(luò)彼此之間的感情,還能促成商務合作,可謂一箭雙雕。
寫到這兒,我想起我的一位同事。
這位同事情商低出了名,在點菜時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點菜,壓根不顧他人的想法,只一味點自己愛吃的食物。她愛吃辣,部門聚餐時她會特意和服務員強調(diào)多加點辣,讓其他不愛吃辣的同事苦不堪言。
而別人點的菜,她則要大費口舌嫌棄一番——“多難吃啊,現(xiàn)在誰還吃這種菜?”“難怪你那么胖,這種太油膩的就別點了。”“這海鮮又貴又難吃,飯店宰客你看不出來?”后來,但凡她約飯局,基本沒有同事愿意去。
有句話說得好:“人類自我實現(xiàn)的意識很強,因此要有接納他人的雅量,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高情商背后,其實是尊重,既讓自己體面舒服,也讓他人如沐春風。高情商也是一種軟實力,可以帶給人生更多可能。
點菜的學問,其實并不難。
有句順口溜說得好:“有菜有肉有水產(chǎn),烹飪方式各不同,清炒、清蒸多兩盤,煎炸、干鍋、鐵板、燉燜煲烤不重樣,相似食材躲著走。”
點菜的數(shù)量略微大于夠吃的菜,一般來說菜色比人數(shù)多兩個即可。
點菜前先問是否有忌口,在菜品選擇上盡量多樣化,葷素搭配,優(yōu)先選擇有文化特色的、有本地特色的、是該店特色的美食。
遇到別人請客,讓你點菜,不要推三阻四,不妨落落大方地點一兩個自己喜歡且價格適中的菜。
如果嘴里說著“隨便”,任由別人點菜,那么等菜端上來了,就不要隨意抱怨菜品不可口。
總之,點菜是一門學問,但只要用心去學,總能成為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