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滑囊炎、腱鞘炎引發疼痛時,不少患者會去醫院要求打封閉針,哪痛打哪兒,打完針后疼痛立刻消失,省時又省力。
打封閉針,即局部封閉治療,通過將局部麻醉藥+類固醇藥物的混合液直接注射到病變部位或其周圍,阻斷疼痛信號到達大腦的同時抑制免疫反應,驅散聚集在局部的炎性物質,從而達到局部消炎、止痛的效果。由于注射區域是相對“封閉”的關節腔、肌肉或韌帶,故能迅速起效。臨床中,膝關節炎、粘連性肩關節囊炎等引起的疼痛和腫脹,肌筋膜炎、滑囊炎、腱鞘炎、網球肘等慢性軟組織損傷,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造成的坐骨神經痛,均可通過打封閉針來緩解。
臨床中,不少患者體會過打封閉針的速效后,一遇到疼痛就會要求再打一針,但這種療法通常只能算“應急”,并未根除病因,尤其是打封閉針的頻率不宜過高,臨床建議同一部位一年內注射不超過3次。因為即使是注射1次,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
單次注射的過程中,如果無菌操作不嚴謹,可能引發嚴重的細菌性關節炎或軟組織感染,可以說,患者的每一次注射都面臨一次潛在的感染風險;針刺部位可能出現出血或淤血;注射部位的皮膚可能發生色素減退的情況。
長期頻繁打封閉針,不僅上述風險會一次次疊加,藥物本身的不良反應也會逐漸累積。在局部高濃度的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可對注射部位產生毒副作用,引發軟組織、肌腱甚至骨質的退行性病變,使其萎縮、脆弱,逐漸失去正常功能,更易受傷,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出現肌腱斷裂等嚴重并發癥。同時,機體對藥物的耐受性增加,藥效逐漸減退,甚至讓患者產生依賴。需要注意的是,打封閉針治標不治本,但患者可能因疼痛緩解而忽視了對潛在病因的治療,甚至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全身性不良反應也會慢慢顯現。過量的糖皮質激素可通過局部吸收入血,引發血糖升高、免疫力下降、骨質疏松、傷口愈合緩慢等問題,還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造成女性面部潮紅、月經不調、睡眠障礙等不良反應。因此,局部封閉治療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遵循建議頻率,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反應,確保治療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