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頭瘤病毒(HPV)屬于乳頭瘤病毒科,是一種含有雙鏈DNA的無包膜病毒,根據主要感染部位分為皮膚型和黏膜型,主要侵犯女性的外陰、陰道和宮頸等以及男性的陰莖、肛門和周圍皮膚。
感染HPV會面臨什么樣的風險?
目前發現200余種HPV型別,其中超過40種與生殖道感染有關,根據其不同的亞型致病性的大小分為高危型HPV(常見為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型)與低危型HPV(常見為6、11、42、43、81和83型)。宮頸癌患者最常見的感染類型是HPV 16和18型,而低危型HPV很少引起癌變,可引起特定類型的病毒疣如扁平疣、尖銳濕疣等。
研究已明確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主要病因,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第四大惡性腫瘤。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總體呈上升趨勢。此外,男性感染HPV可能會帶來尖銳濕疣、陰莖癌、肛門癌、口腔和口咽等疾病的風險。
HPV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我們認為HPV是一種接觸性疾病,主要的傳播途徑有性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皮膚傳播和間接傳播等。
1.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5i4Q5nbliYNs/+Ys24Xb8a6AAKi9TdUZmxvHfXPb+BA=,是通過性接觸感染病毒,特別是有未采取保護措施的性行為,主要包括性生活過早、多個性伴侶等。
2.母嬰傳播是指母親通過胎盤或產道將病毒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
3.血液傳播是指接觸到感染HPV病毒的血液而傳染。
4.皮膚傳播是皮膚觸摸感染了HPV的皮膚或黏膜,然后接觸自己的生殖器或其他人的生殖器進行的傳播。
5.間接傳播是指通過生活物品,如馬桶、衣服、毛巾、水盆、門把手等接觸到HPV病毒。
如何預防HPV的感染以及宮頸癌的發生?
1.未病先防:人們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來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規避HPV感染的風險。
2.既病防變:研究表明,下生殖道感染、陰道微生態失衡與高危型HPV持續感染相關。因此,積極規范診治各種陰道炎和宮頸感染,恢復或維持陰道微生態正常環境,對預防宮頸癌有積極意義。
3.接種HPV疫苗:通過接種HPV疫苗可以阻斷HPV感染,降低女性發生宮頸癌的風險,目前國內常見的HPV預防性疫苗包括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價型越高的疫苗可預防的HPV亞型越多。但是,目前臨床上應用的宮頸癌疫苗為預防性疫苗,并無治療作用。因HPV存在的亞型較多,即使接種了HPV疫苗,也不能完全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4.進行宮頸癌篩查: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是宮頸癌早期檢測和預防的關鍵。通過宮頸癌篩查,早期發現HPV感染、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宮頸癌可以及時干預治療,從而達到預防宮頸癌發生的目的。目前宮頸癌篩查項目主要有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TCT)、HPV檢測、陰道鏡檢查、宮頸活體組織檢查等。
針對感染HPV病毒的人群,常用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1.藥物治療:臨床多采用口服、熏洗、外敷、陰道納藥等方式來使得陰道菌群多樣性及菌群密集度逐漸恢復動態平衡,改善局部微生態環境,恢復宮頸局部免疫功能,從而提高對持續性HPV感染者的療效。
2.針對治療:對宮頸癌篩查人群、HR-HPV陽性人群、宮頸病變的人群,建議在常規婦科檢查的同時進行陰道微生態聯合檢測,評估下生殖道感染并進行針對性治療。對宮頸癌篩查發現宮頸上皮細胞出現異常變化或癌前病變的患者,進行積極干預。對宮頸癌患者,根據情況可以選擇手術切除、放化療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