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經營主體而言須臾不可缺少。昆明海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海關總署優化營商環境16條措施和昆明海關18條細化措施,切實履行守國門、促發展的職責使命,主動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動口岸提質擴能、促進跨境物流大通道發展,打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助力云南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升通關便利化?平
每天早上八點剛過,一輛輛滿載著云南高原果蔬的貨車在辦結完海關手續后,有序通過“中越農產品綠色通道”駛離海關監管場所,經紅河公路大橋出口至越南。
河口口岸是中越邊境云南段最大口岸,也是云南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口岸。“河口常年高溫高濕,像果蔬這樣的鮮活產品如果在口岸等待時間長了可能會影響品質。還好海關的各項便利化措施能夠確保我們的產品搶‘鮮’出口。今年春節前,營業額已達180多萬,實現開門紅。”云南明記果蔬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金鋒說。
“企業的關心事,就是海關的操心事。河口海關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提前了解企業出口計劃,針對蔬菜水果等生鮮農產品易腐爛易損耗特點,制定個性化通關方案,開設‘綠色通道’,實施‘7×24小時’通關保障,推行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提供優先接單、優先審單、優先查驗的通關便利化服務,保障果蔬出口隨到隨辦、即驗即放。”昆明海關所屬河口海關綜合業務科副科長白玉鳳介紹。
為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昆明海關采取“關長送政策上門”“通關引導員”等舉措,構建“全鏈條”“閉環式”助企紓困機制。2023年,昆明海關共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307次,覆蓋916家重點外貿企業,解決企業提出的問題1047個。同時,昆明海關大力推進“兩步申報”“提前申報”“運抵直通”等各項通關業務改革,口岸通關效率持續提升,云南省整體通關時間壓縮穩居全國前列,云南省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和改善,沿邊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據統計,2023年,云南省邊貿總額達460.2億元,同比增長51.5%,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9個百分點。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居全國前列,云南省煙草、鮮切花出口值居全國第1位,水果、單晶硅切片等出口值居全國第2位;能源資源類產品、農產品進口增加,原油、金屬礦砂進口量分別增長11.4%、18.0%;農產品進口值增長18.5%,其中水果增長57.8%。
推動?岸提質擴能
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部的瀾滄江與湄公河結合部——關累港口岸,裝載著一批重25噸的泰國凍雞副產品的貨船緩緩抵達,吊裝、入場、申報,貨物停靠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冰凍產品查驗平臺等候海關工作人員查驗。
“從關累港口岸通過瀾滄江﹣湄公河進口的泰國凍雞副產品運輸距離比海運短,物流更安全便捷。隨著口岸相關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們企業擴大進口的信心更足了。”勐臘新灃源商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簡章益說。
關累港西與緬甸隔江相望,南與老撾陸地相連,是東南亞各國經湄公河進入我國的第一個港口,也是泰國唯一不經第三國直接進入中國的通道。
“我們加強關地協作,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新建海關監管場所立項規劃、施工設計、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申報,助力關累港口岸成為云南省唯一擁有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的口岸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內段首個水運邊民互市場,積極推動口岸提質擴能。”西雙版納海關駐關累辦事處主任沈學良介紹,“當前關累港國家級口岸驗收工作、關累港口岸肉類指定監管場地改擴建和進口水果監管場地建設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云南經濟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昆明海關積極落實國家口岸發展規劃,支持納入十四五規劃的龍富等5個口岸通道對外開放,支持推進章鳳等6個原二類口岸升格開放。此外,昆明海關結合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協同推進河口、瑞麗、磨憨等智慧口岸建設,提高邊境口岸智能化水平,建設、完善各類指定監管場地,促成云南省新增4個口岸過境第三國水果。
“我們加強關地協作,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新建海關監管場所立項規劃、施工設計、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申報,助力關累港口岸成為云南省唯一擁有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的口岸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內段首個水運邊民互市場,積極推動口岸提質擴能。”西雙版納海關駐關累辦事處主任沈學良介紹,“當前關累港國家級口岸驗收工作、關累港口岸肉類指定監管場地改擴建和進口水果監管場地建設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國凍雞副產品運輸距離比海運短,物流更安全便捷。隨著口岸相關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們企業擴大進口的信心更足了。”勐臘新灃源商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簡章益說。
關累港西與緬甸隔江相望,南與老撾陸地相連,是東南亞各國經湄公河進入我國的第一個港口,也是泰國唯一不經第三國直接進入中國的通道。
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6類32個,中藥材進口指定口岸4個,口岸功能和布局日趨完善,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云南省集公路、鐵路、航空、水路、電網、管道運輸方式于一體、全國獨具特色的開放格局,為口岸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云南口岸貿易量值穩步攀升。據統計,2023年,昆明海關監管進出口貨物3903.6萬噸、貨值2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2%、8.7%。
促進跨境物流?通道發展
在昆明鐵路國際班列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內,單晶硅片整齊地碼放在集裝箱中,該批重26噸的單晶硅片在“即到即驗即放”后,將搭乘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出口至泰國。近年來,外貿“新三樣”出口規模快速增長,海關對此類商品實施優先查驗,依托智慧海關建設,通過智能卡口、數據時時共享等科技手段,實現鐵路監管場所與鐵路場站間高效銜接、互聯互通,疊加“鐵路快通”“提前申報”等便利化措施,為支持包括單晶硅在內的外貿“新三樣”擴大出口提供有力保障。
“現在借力中老鐵路的‘東風’,單晶硅片2到3天就能到泰國,中老鐵路已經成為助力外貿企業成長壯大的新引擎!”潤陽股份物流副總監鄒偉感慨道。為助力打造中老鐵路“黃金線路”,昆明海關量身定制13條通關便利措施,持續推廣貨物“鐵路快通”、旅客“無感通關”等模式,全面提升鐵路跨境客貨運通關便利化水平。據統計,2023年昆明海關監管中老鐵路進出口貨物421.8萬噸,同比增長94.9%,監管進出境人員11.4萬人次,辦理“鐵路快通”業務4553票、居全國海關前列,助推磨憨鐵路口岸成為全國通關效率最高、貨運增速最快、連接東盟最大的鐵路口岸。
同時,昆明海關落實海關總署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15條重點舉措,協同推動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和中國·昆明國際陸港規劃建設,支持云南省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助力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大通道建設。立足云南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發展,因地制宜推出昆明海關優化營商環境18條,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2023年,云南企業自省內口岸進出口1595.5億元,增長5.9%,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1.7%。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增至5062家,同比增加53.7%,其中民營企業增加57.7%,口岸發展惠及更多市場主體。
下一步,昆明海關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要求,積極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錨定云南省“3815”戰略發展目標,深度融入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加快發展口岸經濟貢獻海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