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馬來西亞居林工業園區,建筑起重機仍然圍繞著嶄新的工廠。但在工廠內部,奧地利科技巨頭ATamp;S雇傭的大批工人已經準備好在年底前滿負荷生產。
他們從頭到腳都穿著工作服,戴著超大號的安全眼鏡和安全帽,按功能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藍色代表維護、綠色代表供應商、粉紅色代表門衛或清潔工、白色代表操作員。
ATamp;S是最近決定遷往或擴大在馬來西亞電器和電子制造業務的眾多歐美公司之一。
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和德國英飛凌公司各投資70億美元。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偉達正在與該國的公用事業集團合作開發一個價值43億美元的人工智能云和超級計算機中心。德州儀器、愛立信、博世和拉姆研究都在馬來西亞擴張業務。
這表明,地緣政治的摩擦與競爭正在對全球經濟架構進行一定程度的重塑,并促使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決策發生變動。隨著美國和中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競爭愈演愈烈,貿易限制不斷加劇,企業——特別是半導體和電動汽車等關鍵行業的企業——正尋求增強其供應鏈及生產能力。
當ATamp;S開始尋找新地點時,它在奧地利、印度、韓國和中國都有生產基地。
ATamp;S首席執行官安德里亞斯·葛思邁表示:“很明顯,我們需要實現業務多元化。”該公司生產高端印刷電路板和基板,這是為人工智能和超級計算機提供動力的先進電子元件的基礎。
該公司的投資選址始于2020年初,ATamp;S考察了三大洲的30個國家,最后選定了馬來西亞。
東南亞的戰略地位以及與中國和美國的長期經濟聯系使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地點。泰國和越南等國家(ATamp;S的第二選擇)也在積極吸引半導體公司擴張,提供稅收優惠等政策。
馬來西亞具備一項顯著優勢。自20世紀70年代起,該國積極投身于科技發展的浪潮中,成功吸引了一批世界電氣和電子領域的杰出企業,諸如英特爾和Litronix(現為艾邁斯歐司朗,總部位于奧地利和德國)。馬來西亞在檳榔嶼設立了自由貿易區,為投資者提供免稅期,并建設了工業園區、倉庫和道路等基礎設施。此外,該國還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大量英語流利的人口以及穩定的政府環境,這些均為其增添了額外的吸引力。
安德里亞斯·葛思邁表示,馬來西亞在半導體制造方面的歷史是主要吸引力之一。
“他們對半導體行業的實際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強調,“他們在大學教育、勞動力培訓、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穩固且高效的生態系統。”此外,政府的堅定支持也為該行業增添了重要的吸引力。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與工業部部長東姑扎夫魯指出,由于半導體在多個領域,包括汽車和醫療設備中的廣泛應用,自2019年以來,外國投資已逐漸恢復增長。“在現代汽車中,芯片的使用數量甚至可以達到5000個。”他進一步解釋道。
“美國和歐洲公司,甚至中國公司都希望在中國以外實現多元化。”東姑扎夫魯說。
據悉,馬來西亞已經是世界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美國23%的芯片銷往馬來西亞。
“對于一個如此規模的國家來說,能夠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是非常了不起的。”全球最大的照明公司之一歐司朗的高級開發和服務總監大衛·萊西說。
他坐在位于檳城的馬來西亞科學大學的一張大會議桌前,迅速指出了房間里的科技設備。“這里有電視、燈、投影儀、電話,你幾乎可以保證,在每個設備的某個地方都有馬來西亞成分。”
眾多科技公司的聚集也產生了引力。檳城和居林由兩座蜿蜒的大橋相連,這里共有300多家公司。
“這里什么都有。”英特爾馬來西亞分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埃里克·陳說。半個世紀后,這種網絡和基礎設施不再容易被復制。
埃里克·陳還提到了馬來西亞政府在疫情期間為保持工廠開放而進行的關鍵合作。去年外國直接投資接近400億美元,是2019年總額的兩倍多。
德國DHL第三方供應鏈公司馬來西亞董事總經理馬里奧·洛倫茲表示:“我們的大部分重大投資都發生在過去兩年。”
在此期間,半導體行業已經發展成為該公司在馬來西亞業務的主導。“我們順應了趨勢。”他說。
在DHL供應鏈最新的全球配送中心——檳城物流中心4號,有定制的橙色和藍色貨架,專門用于處理半導體公司使用的重型、超大型板條箱。此外,馬來西亞有四個新的供應鏈設施正在建設中。
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之前主要是在半導體供應鏈的后端,包括封裝、組裝和測試組件,這些活動歷來被認為不那么復雜且價值較低。但現在業界專注于將更小的芯片更緊密地封裝在一起,以提高計算能力,這增加了這些活動的價值和技術復雜性。
英特爾正在馬來西亞建設其首個海外先進3D芯片封裝工廠。英特爾駐馬來西亞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AKChong表示,當引入尖端技術時,會產生“連鎖反應”。這一發展將吸引數十家新企業,并有助于提高勞動力的整體技能。
盡管這些進步需要大規模擴張綠色能源、衛生設施、供水和5G數字基礎設施等公用事業,但幾位公司高管表示,他們對馬來西亞政府的承諾充滿信心。
“他們有通過建造大型太陽能發電廠來提供綠色能源的項目。”格斯滕邁爾說,“馬來西亞正走在成為全球電子行業熱點的道路上。”
來源:馬來西亞《星報》
編譯:劉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