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百年來,有一個永恒的物理定律,它從沒有受到過挑戰(zhàn):在宇宙中發(fā)生的任何反應中,質量始終是守恒的。無論發(fā)生反應的反應物是什么,反應的過程是如何進行的,最后有什么產物產出,發(fā)生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總是和反應后所有產物的質量總和相等。但是在狹義相對論中,質量根本不可能是一個守恒量,因為不同參考系的人會認為兩個參考系的能量是不同的。相反,愛因斯坦從中推出了我們今天仍在使用的一個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由簡單卻又很強大的公式所記錄,那就是:E = mc2。
這個方程僅僅由三項構成:
1.E,也就是能量,方程的其中一邊有且僅有這項,它代表的是系統的能量總和。
2.m,也就是質量,通過一個轉換因子就能將其和質量聯系在一起。
3.c2,光速的平方,是一個可以讓E和m等同起來的因子。
1925年,玻爾和愛因斯坦在愛倫菲斯特家中討論一些當時的物理學前沿問題。
這個等式意味著什么呢?毫不夸張地說,它徹底顛覆了人們的認知。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
“從狹義相對論來看,質量和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對一般人來說,這可能是個不同尋常的概念。”
下面是這個簡潔的方程的三個最大的意義。
即使是靜止的物體也具有屬于它們的固有能量。也許你已經知道了一些很多種類型的能量,如機械能、化學能、電能以及動能。這些都是移動的物體或者發(fā)生反應的化學物質所具有的固有能量,這些能量可以用來做功,如啟動引擎、給燈泡充電、把谷物磨成面粉等。但是,即使是平整的、陳舊的、排列得整整齊齊的靜止物體也具有一定的能量,而且是巨大的能量。這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引力,也就是牛頓萬有引力描述的宇宙中任何兩個具有質量的物體,都和能量是息息相關的,質量和能量兩者的關系正是E = mc2。
質量能轉化成純粹的能量。這是這個等式第二個重要的意義,式中描述的就是兩者互相轉化的關系。將1千克的質量完全轉化成能量,你將會獲得9X10 焦耳的能量,相當于21兆噸的TNT炸藥爆炸產生的能量。當我們進行放射性實驗,或者是核裂變或核聚變實驗,反應前后的物質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此時也許你會說質量守恒定律失效了,然而并非如此,這些“消失”的質量其實是被轉化成能量的!從衰變的鈾到裂變的炸彈,從太陽的核聚變,再到物質-反物質的湮沒,都是如此。你“消滅”的質量變成了能量,你得到的能量是E=mc2。
能量不僅僅只能是能量了,而且可以轉化成質量。最后這個意義是最深刻的。如果你將兩個臺球磨碎,放在一起,它們還是兩個臺球。如果你將一個電子和一個光子“磨碎”放在一起,你得到的還是一個電子和一個光子。但是如果用足夠大的能量將它們“磨碎”后放在一起,那么你得到的將是一個電子、一個光子、一個新粒子和對應的反物質粒子。換句話說,你將得到兩個具有質量的新粒子:
新的粒子,如電子、質子、中子等;
與之對應的反物質粒子,如正電子、反質子、反中子等。
這對新的粒子之所以會出現,是由于你提供了足夠多的能量。這就是粒子加速器如LHC、CERN,尋找新的不穩(wěn)定的高能粒子(如希格斯玻色子或頂夸克)的方式:用能量創(chuàng)造出新的粒子。產出的質量仍遵循:m=E/c2。
質能等價的事實也就催生了愛因斯坦的最大成就:廣義相對論。想象一下,你有一個粒子和與其相對應的反粒子,每個都有相同的靜止質量。你可以“消滅”它們,它們會產生一定數量的能量的光子,具體數量由E=mc2給出。現在請你發(fā)揮想象,這顆粒子/反粒子快速地移動,就如它們從外太空掉下來一樣,然后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湮滅了。那些光子現在有額外的能量:不僅僅是來自E=mc2的E,而且還有來自下降過程中獲得的動能E。
如果能量是守恒的,我們就要明白,引力紅移(藍移)一定是真實的。物質和反物質湮滅,它們會產生極其特定能量的光子。如果它們在引力場下落后產生這些光子,則能量應該更高。這意味著必定會有某種引力紅移/藍移,否則能量就不會守恒。牛頓的引力理論無法解釋這一點,但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空間的彎曲意味著陷入引力場使你獲得能量,而爬出引力場對應的就是失去能量。那么對于任何運動的物體,我們不能僅僅用E=mc2描述,而應該是E2= m2c + p2c2,p代表的是動量。只有包含了能量、動量、引力,我們才能相對真實地描述這個宇宙。(m指的是靜止質量,運動的物體就不能簡單地用E=mc2描述。)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是一個簡潔且意義重大的基礎物理學公式。物質具有固有的能量,質量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純粹的能量,并且能量可以用來創(chuàng)造不曾發(fā)現過的“大質量”物體。以這種方式思考問題,使我們能夠發(fā)現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利用核能,發(fā)明核武器,并發(fā)現描述宇宙中每個物體如何相互作用的重力理論。什么才是找到這個公式的關鍵?只需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基于一個簡單的概念:能量和動量都是守恒的。剩下的呢?那只是宇宙運行中發(fā)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結果。
(摘自微信公眾號“中科院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