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救火英雄到群眾工作標兵,從“恩雨式社區民警”到“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一口清”民警,他的工作充滿了挑戰,但他始終以執著的初心、堅定的信念、堅毅的努力迎難而上,扛起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他就是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山東省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隊孫家疃派出所的社區民警殷文隆。
傾心盡責,他是群眾工作標兵
殷文隆的工作經歷,稱得上“十分豐富”。他說自己就是一塊磚,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把自己“搬”到黨和人民群眾需要的地方去。
2006年2月,殷文隆任水上邊防派出所船管民警。那時的威海灣養殖區還沒有搬遷。一艘海上巡邏艇搭建起了他和漁民溝通的橋梁。殷文隆扎實細致地走訪每一家養殖戶,不定時地開著摩托艇在養殖區巡邏,借鑒陸地村鎮治安管理模式,給海上158個養殖板房統一編制門牌號,送去印有民警聯系方式的警民連心卡,并組織160名養殖群眾建立聯勤聯防隊,確保了漁村的平安穩定。他的經驗做法也被上級推廣。
在此基礎上,殷文隆依托警務室成立了威海灣海上養殖咨詢服務中心,廣泛開展“牽線搭橋”活動,積極幫助漁民群眾發家致富,贏得了漁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支持,被漁民群眾親切地稱為“好兄弟”。因工作成績突出,他被評為全省群眾工作標兵。
2017年,殷文隆的工作崗位調整至遠遙漁港,管轄著包含遠遙漁港在內的13個停泊點、659艘漁船、143艘游艇、9處近海養殖區、8座無人島,工作任務繁重艱巨。但他以港為家、事不避難,天天住在漁港碼頭,鞋子磨壞了幾雙,在最短的時間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在他的努力下,遠遙中心漁港實現了安全事故“零發生”,涉漁糾紛“零投訴”,海上偷渡走私“零發案”。為此,孫家疃派出所漁船管控經驗在全國推廣。
每一個崗位都傾心盡責,每一個腳印都踏實堅定。自參加工作以來,他連續兩次被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個人、優秀社區(港船)民警,并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
家長里短,他是名副其實的“活字典”
“這個樓的201,住的是王大爺,今年71,孩子在加拿大,兩年沒回來了。”走進伴海社區,殷文隆說起小區情況如數家珍。 2023年1月,殷文隆的工作崗位調整至伴海社區警務室,下轄伴海、連海兩個社區,轄區內現有居民樓184棟,別墅314座,居民3211戶,常住人口7800余人,流動人口4200余人,賓館酒店200多家。這么多單位和人員,得需要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詳細地掌握情況,有竅門嗎?
“勤走訪、多吃苦、巧借力、貴堅持,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直到熟悉為止?!泵鎸P者的疑惑,殷文隆笑著說道。 為切實摸清轄區人口、場所、船舶等基礎信息,近一年來,殷文隆夜以繼日“泡”社區,以人、戶、商、船為源頭,以走訪工作為突破口,深入居民家庭、行業場所、船舶碼頭,開展廣泛的上船入戶進場所走訪工作,不厭其煩地了解大事小情和家長里短。
在陸地,他聯合社區網格力量以戶為單位,重點走訪社區居民、行業場所。在漁港,他聯合漁業主管部門以碼頭為單位,重點走訪出海漁船民和作業船舶。在走訪工作中,殷文隆以“探外訪苦,探貧訪難,探疾訪弱”為主要內容,在摸清基礎數字、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解決困難。
對外來、新入住的暫住居民、出海漁民家庭,著重落實服務上門;對貧苦、困難家庭,及時結成幫扶對子;對疾患、弱幼家庭,適時居間協調,調動鄰里、社會力量予以扶助、關愛。有效、完善的走訪、幫扶措施,進一步拉近了警民距離。
截至目前,他不僅為轄區所有居民家庭建立了一戶一檔,各類行業場所建立了一場所一檔,各類出海船舶建立了一船一檔,而且把這些資料全都裝進了腦子里,落實到了走訪的腳步里,成了名副其實的“轄區通”“活字典”。
化解糾紛,他不放過任何小事
服務群眾的情感,在殷文隆身上由內而發,質樸自然。他始終站在群眾的角度,運用群眾的思維和語言,以法理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主動掌握民情,管理民事,解除民憂,化解民怨,履行民責,保障民安,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信任。用社區群眾的話說:“社區里的事沒有他不管的,沒有他不上心的?!?/p>
為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下樓(船)、大事不出巷(港)”,殷文隆在所黨支部領導下,因勢利導地建立了海陸矛盾糾紛聯處機制,在警務室設立了聯調辦公室,總結創新了以“物事聯管、人商聯服、疾困聯助、隱患聯除、糾紛聯調、治安聯防”為內容的“六聯”社區、景區、港船工作法,并通過常態化運行,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 針對群眾提出的海區資源亂占問題,他多次與漁業部門、海警部門進行海陸聯合執法,規范海區捕撈秩序;對日常生活、商業經營、船舶生產中造成的沖突糾紛,他重點宣傳相關典型事例,幫助群眾算清利益賬、家庭賬,促進相互諒解。
對群眾提出的市場價格問題,他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多次對轄區內的海鮮市場、攤位進行整治清理,并發布指導價格,規范行業行為。
2023年以來,他參與調處各類涉民、涉商、涉漁矛盾糾紛30余件,所調解糾紛未有一起出現反復,實現了“平安不出事”的工作目標。轄區泰安籍居民小付一家于2022年購房定居在伴海社區內,并于2023年初傾入多年積蓄,購買了一條木質漁船從事漁業捕撈。但受漁情不佳、經營不善、網具刮擦等多重因素影響,沒多久,其在運營過程中陷入資不抵債、糾紛纏身。
走訪了解情況后,殷文隆及時介入,悉心調處,妥善化解了其與船員的工資糾紛,與他船的網具糾紛,并幫助其挽回了大部分損失。為解決小付的家庭困難,殷文隆與其結成幫扶對子,聯系轄區內共建單位為其妻子解決了就業問題。為提高小付的捕撈收益,殷文隆協調老船長、老碼頭與其結伴出海作業,幫助其增產增收。小付一家被殷文隆的真誠和細致所感動,主動報名當起了社區治安積極分子和海上治安積極分子,密切配合警務室開展社區、港船管理工作,在社區警務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3年11月,喜訊傳來,孫家疃街道“海上楓橋工作法”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這個沉甸甸的榮譽屬于殷文隆在內的所有平安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