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離城市,開了很久,直到丁字灣。這里不僅是五龍河的入海口,也是青島萊陽海陽三市交界地。回首望去,遠處的高地上隱約坐落著一座古城,那里就是歷經六百余年依舊保留古色古香的雄崖所古城。它是山東省保存得最完好、青島現存較為完整的明代古城。
時光回溯至元末明初,東南沿海一帶的領土屢遭倭寇入侵,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政府便在東南沿海擇要設戌,廣建衛所,用以抵御倭寇入侵。雄崖所就是當時萊州府沿海一線所修建的三衛八所之一。
雄崖所修建于公元1402年,它的命名源自小村附近白馬島上的一處大斷崖。古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體呈正方形,西面靠山,東北臨海,地勢險要,是海防重地。從高空俯瞰,這里就像一個方形的城堡,固若金湯。


古時共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東門稱福門,題額“福海”;北門稱祿門,題額“安定”;西門稱壽門,題額“鎮威”;南門稱喜門,外題額“奉恩”,內題額“迎薰”。因為朝代更替等原因,城內四所大門現在僅存南門和西門。村口的城墻修建得氣勢恢弘,高5米,寬3米,六百年來歷經無數風吹雨打,風姿不減,氣勢感依舊。
這里在當時一直是抵御倭寇的海防前沿,在如今的古城中還保留著古時軍鎮的樣貌,大部分的民居街巷還保留著舊時的模樣。看著城門口,會認定這是一座要塞,走進村內,卻又覺得這是些樸實的民居之所。當地人居住的民居,歷史感十足,每一處都泛著深沉的歲月感。



這里歷史遺留下來的房屋和人工修建出來仿古屋不同,這里更有天然感,沒有人工修飾的痕跡。不同時期的民居并置在一起,甚至可以通過其使用的材料進行時間劃分,明清、民國、建國后、特殊時期、九十年代直到現代的村房,各種樣貌都可以遇見。
走近并觸摸古建筑,如果說有人熱衷于欣賞它的藝術性美感,我更多地感受到歲月的痕跡。每一塊年代不一的磚石,都像在無聲地訴說,它們悄無聲息地承載著祖祖輩輩在這里譜寫的百家故事。

村里的老人們三三兩兩坐在城門下,下著象棋順帶談論古今。涼爽的海風一陣陣地灌入,就像裝了“空調”。到了冬日,坐在城墻下的村民們恣意寧靜地曬著午后的暖陽。
海風吹拂著大地,村后的風車不停地轉動,轉著轉著,愜意的生活就在這樣的場景中,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