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省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里,陳列著一口特別的行軍鍋。鍋沿已經開裂,鍋底有幾道很長的裂縫,整整修補了17個補丁。關于這口鍋,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1938年春,日軍出動3萬余人,由洪洞、太谷、榆次、邢臺、邯鄲、涉縣、長治、屯留等分9路向晉東南根據地圍攻,妄圖把八路軍主力消滅在遼縣、榆社、武鄉地區。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動員第2戰區東路軍所屬晉東南部隊,展開反“九路圍攻”的長樂村戰斗。
當時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李煥蘭的男人身強力壯,參加了搶救傷員的擔架隊。他在里莊溝山坡上發現一位八路軍炊事班長,滿身鮮血,傷勢嚴重,馬上抬他上擔架,但這位老班長抱著這口行軍鍋寧死不放。他泣不成聲地說著:“這口鍋從長征到現在跟隨我好多年。過草地煮草根皮帶,救活過戰友,今天掩護著我打死了鬼子兵,要我上擔架,我實在不忍心把它丟掉。”后這位班長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犧牲了。犧牲前,他用盡全身力氣指著這口鍋,再三請求:“一定要把這口鍋保存到最后勝利。”李煥蘭丈夫含著眼淚冒著危險把這口鍋背回家中。不幸的是,李煥蘭的丈夫在轉移這口鍋時,正好趕上日軍“掃蕩”,被日本鬼子殺害了!
1939年10月,八路軍總部駐扎在王家峪村。彭德懷和夫人浦安修住在李煥蘭家。彭德懷和夫人常到李煥蘭那里噓寒問暖,親熱得跟一家人一樣。有一次,李煥蘭發現八路軍總部來了一批客人,因為鍋不夠用,很著急。李煥蘭便火速去附近的襄垣縣西營集鎮上請了一個小爐匠補鍋,把家里那口行軍鍋補好后,送給浦安修,讓八路軍總部使用。每當八路軍總部培訓干部、接待客人時,炊事班用這口鍋做好飯后,彭德懷總要講講它的來歷,大家都很受感動。
直到八路軍總部離開王家峪村時,彭德懷數了數,這口鍋整整補了17個補丁。他風趣地說:“這口鍋為八路軍立下汗馬功勞啦,待到全國解放后,送到博物館,讓它好好休息吧!”
1988年3月,相關工作人員從武鄉縣王家峪村李煥蘭家征集到了這口鍋;1999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一級近現代文物專家鑒定組專家鑒定,這口行軍鍋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現陳展于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第2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