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場永恒的旅行,見不同的世界,遇不同的人。它是那么有魔力,讓人們在美妙的旅程里變淚眼為笑窩,化腐朽為神奇。我想,這就是閱讀帶來的力量。
整個冬天,我都沉浸在作家李娟的文字里。結束了忙碌的工作,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便迫不及待地捧起那本——《我的阿勒泰》,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緩解一天的疲勞。我也從未想過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改變了我許多不成熟的想法,給予我堅定前行的力量。
記得那天一大早,我趕往外校上一節公開課,那是我休完產假回到課堂的第一次公開課。越是這樣想,忐忑越是擠在心頭。看到人頭攢動的聽課老師,我的忐忑洶涌澎湃起來。那是一節專題課,或許是教學設計的知識點不常見,從出示題目到最后的評課,我都感覺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結束后,我灰溜溜地離開了。寒冬的天是灰色的,像極了當時的我。想起講課前的一次次修改、一遍遍完善,而如今,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我像是掉進了冰窟窿。逃回家,躺床上,無意瞥見《我的阿勒泰》正靜靜地躺在床頭,注視著我的狼狽不堪。看著封面那遼闊的大地,想起李娟一家的顛沛流離,而生活的艱辛并未阻擋她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享受。而我只因區區一堂課,就將自己全盤否定嗎?我拿起書,重溫那一幅幅打開心扉的畫面,重新鼓起勇氣再去回顧這節課。看著電腦里下載的上百篇參考論文,憶起那一個個查資料的夜晚,我依然和之前一樣,為自己的新穎選題雀躍。即便這堂課有很多不足,但不可否認,我對于教學是永存虔誠之心的,就像李娟對于阿勒泰的情感。
接下來的一周,我沉下心,反思不足,課堂實錄的一幀幀畫面都被我轉換成了永久的文字。那個冬日,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滿了希望的綠色。李娟說:“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是啊!這幸福就是她眼中充滿愛意的“阿勒泰”,這幸福就是我心中永遠充滿期待的課堂。
誰曾想,這本小小的散文集給我帶來諸多意外之喜。起初只是好奇,后來是喜歡,現在它成了我精神大廈的一間小屋。不錯,是閱讀,帶給我懷揣希望、不止前行的力量!
教師自評
本文記敘了閱讀《我的阿勒泰》這本書帶給我精神力量的故事。文中先略寫了我每晚讀書來緩解疲勞的閱讀習慣,為后文做了鋪墊;而后詳細敘述這本書化解了公開課給我帶來負面情緒一事,情感起伏變化,凸顯了文章的主旨。